首页 理论教育 走在“行知”的路上

走在“行知”的路上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寻求改造中国教育和社会的出路,点燃乡村教育的火种,陶行知从事平民教育,编写课本,亲自实践。尽管他的平民教育活动遭到了挫折,但是他那种爱国的民主主义思想和为中国大众的教育事业献身的赤诚值得我们敬佩。所以一个真正的教育家第一应当具备的素质就是追求真理。这是八十年前陶行知的呼喊。陶行知提出的“六大解放”,概括性地指出创新的前提是要解放人。

为寻求改造中国教育和社会的出路,点燃乡村教育的火种,陶行知从事平民教育,编写课本,亲自实践。1923年辞去东南大学教育系主任的职务,举家迁往北京,并与晏阳初等人成立了平民教育促进会,组织了平民读书处及平民学校,编写了《平民千字课本》。他脱掉西装革履,换上布衣草鞋,深入到街道、商店、工厂和兵营,在工人、洋车夫、士兵和小商贩中间活动,教他们读书识字。尽管他的平民教育活动遭到了挫折,但是他那种爱国的民主主义思想和为中国大众的教育事业献身的赤诚值得我们敬佩。

(一)我们要向着农民“烧心香”

开展乡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学校。1927年起,陶行知开始从事乡村教育活动,教农民自立、自治和自卫。为了培养乡村教师,1927年3月,他在南京北郊的晓庄创办了晓庄乡村师范学校。在创办和管理晓庄师范学校的过程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教育理论:生活教育论。

1.陶行知:《我们的信条》

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

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我们深信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就是教育的出发点。

我们深信教育应当培植生活力,使学生向上长。

我们深信教育应当把环境的阻力化为助力。

我们深信教法学法做法合一。

我们深信师生共生活,共甘苦,为最好的教育。

我们深信教师应当以身作则。

我们深信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

我们深信教师应当运用困难,以发展思想及奋斗精神。

我们深信教师应当做人民的朋友。

我们深信乡村学校应当做改造乡村生活的中心。

我们深信乡村教师应当做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

我们深信乡村教师必须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

我们深信乡村教师应当用科学的方法去征服自然,用美术的观念去改造社会。

我们深信乡村教师要用最少的经费办理最好的教育。

我们深信最高尚的精神是人生无价之宝,非金钱所能买得来,就不必靠金钱而后振作,尤不可因钱少而推诿。

我们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

2.尊重、敬畏教育规律和教育价值,为教育搭建制度平台

教育是一种严谨求实的活动,主要是进行人与自然、人与宇宙、人与规律、人与逻辑、人与社会、人与命运的思辨和对话,这种思辨与对话本身就是一个严谨的学术过程。教育是一种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活动。教育拒绝一切思想观念的和教条的禁锢与束缚,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始终强调独立人格、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要求在自由的氛围中进行学术的理性思考和研究,在开放的环境中实现科学的创新和发展。教育以传承、整理和创新知识为己任,是知识的集散地和创造源。教育是一种追求理想和人生抱负的途径。

古今中外,凡是有大成就的人,没有不是真理的执著追求者。所以一个真正的教育家第一应当具备的素质就是追求真理。教育家必须是一个思想家,对社会乃至人类文明的现状有自己的见解,对人类文明有自己的理想,并在此前提下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与理想。这种理想又是从他的教育实践中萌发、积累、成形的,不是别人可以灌输给他的。这样的教育家——他的声望及风范,必然溢出校园,对社会生活发生影响,积淀为文化积累,最终被历史所记载,影响后世。

(二)改革旧考试制度的倡导者

教育要注意四个恰当,就是选择最恰当的时间,选择最恰当的地点,选择最恰当的人,做最恰当的事。

1.停止那毁灭生活力之文字的会考

陶行知在1934年写的《杀人的会考与创造的考成》一文中,对旧的考试方法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与抨击。他说:“学生是学会考,教员是教人会考,学校是变了会考筹备处。会考所要的必须教,会考所不要的不教,甚而言之不必教。于是唱歌不教了,图画不教了,体操不教了,所谓课内课外的活动都不教了,所要教的只是书,只是考的书,只是《会考指南》!教育等于读书,读书等于赶考。好玩吧,中国之传统教育!”“现在学校有月考、学期考、毕业考、会考、升学考……日间由先生督课,晚上由家长督课,为的都是准备赶考,拼命赶考,还有多少时间去接受大自然和大社会的宝贵知识呢?……赶考首先赶走了脸上的血色,赶走了健康,赶走了父母之关怀,赶走了对民族人类的责任”。因此,他大声疾呼:“停止那毁灭生活力之文字的会考,发动那培养生活力之创造的考成。”这是八十年前陶行知的呼喊。

例:心声——做美好的自我

2012年4月9日,江苏某中学一名高二学生,在升国旗仪式的讲话中,将此前老师“把过关”、主题为“如何树立远大理想”的演讲稿偷换,发表了一篇抨击现行教育的演讲“做美好的自我。”他的演讲不仅获得现场学生的热烈鼓掌,也引起全国范围的关注。全文如下:

同学们:

在这个庄严的时刻,我要告诉大家,我们接受的是什么样的教育?

根据调查,中国孩子计算能力世界倒数第一,创造能力世界倒数第一,没有一个诺贝尔奖是接受中国教育而获得的,泱泱大国,亿万学子,能不害羞?这难道就是我们接受16年教育的结果吗?我们不能只为父母的理想而努力,应该有自己的理想。

这种变味的教育,学了能有什么用呢?就是考上大学能如何?找到工作又如何?我们不是机器,即使是机器,学校也不该把我们当成追求升学率的工具!

在这样的教育下,我们都在争取什么呢?都变成了什么人呢?

我们有的人充满嫉妒,嫉妒别的同学比自己考分高,不愿跟他们为伍,由嫉妒产生自卑;我们有的人充满孤独,长期泡在题海里,没有好朋友,又不愿跟爱玩的同学为伍,回头发现我们何其孤独!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感觉到?

我们感觉不到爸妈的爱,他们上班时看不到我们,他们下班时又逼我们打题海战术,连交流感情的时间都没有,电视里演的一家其乐融融我们感觉不到。难怪说21世纪代沟问题最大,电视里出现少年打老人的事件,根本上是上一辈根本没有把爱传播。没有不合格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教育,不是吗?

我们感觉不到老师的伟大,他们为了升学率,不断逼我们,要么是补课,要么是布置做不完的作业,他们所做的一切都说是为了我们好,其实有时我们生病了他们都不知道,就知道我们没交作业,原来他们关注我们只是为了升学率,这不是关心。难怪有调查显示,90%的学生毕业后不回母校看老师,一点感情都没有!尊敬的老师们,这是你们想要的吗?

如何树立远大理想?请先给我们要自由生活,请先还我们要快乐成长的时光!

谢谢!

感悟1:从“为考试的教学”中走出来!

借用网上流传的这段话来回答高中教育所带来的成效:“传说,人生最辉煌的时段在高三,那时上知天体运行原理,下知有机无机反应,前有椭圆双曲线,后有杂交生物圈,外可说英语,内可修古文,求得了数列,说得了马哲,溯源中华上下五千年,延推赤州陆海百千万,既知音乐美术计算机,兼修武术民俗老虎钳。”

感悟2:“教育人”必须驱除应试教育的迷障!

走出“以分数为王,以升学为唯一目的,片面地追求升学率这个教育GDP”的误区。教育深陷应试教育的泥潭是社会的综合症。这种症状源自于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社会传统,源自于日趋激烈的就业和社会竞争,源自于人们渴望改变现状和追求成功、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2.心动不如行动

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每天一走进教堂便祷告:“主啊,我是一个好基督徒,这一辈子从来没有干过坏事。我唯一一个愿望——希望你能让我中一次彩票!”尽管他每天都在虔诚地祈祷,但直到他生命结束都没有中过一次彩票。基督徒来到天堂见到上帝,很生气地质问:“为什么我每天这样虔诚地祈祷,您却从来不帮我?”上帝无奈地说:“我愿意帮你,但你至少应该买一次彩票吧!”

思考1:成长需要自由。

陶行知提出的“六大解放”,概括性地指出创新的前提是要解放人。有一位美国的母亲拿一个圆圈问自己的女儿,这是什么?已经上一年级的女儿非常肯定的回答这是“o”(英文字母)而就是这个圆圈在上一年级前这位母亲问同样的问题时,女儿有“是太阳、是葡萄、象乒乓球……”各种各样的答案。那么是什么禁锢了孩子的思维,这位母亲毅然与学校对簿公堂,法院判决学校败诉。

思考2:今天中国的应试教育,几乎已经“绑架”了学生、学校、家庭,它纠结各种社会力量所编织的一张张难以扯断、难以理清、难以逃脱的大网,以使当今的孩子几乎处在窒息的状态。

(三)中国的教育梦是什么?

现在国家有中国梦,那中国的教育梦是什么?教育部长袁贵仁动情地勾画了一幅自己心中理想的中国教育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

1.让每个学生幸福成长、人人成才

有教无类——不分宗教、不分民族、不分性别、不分地域、不分老幼,每个人都能平等接受教育。

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特长,可以选择不同的学校,接受不同的教育。学校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终身学习——所有的人都需要一辈子学习,哪怕你是博士毕业,哪怕你已经是教授。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当今的教育就是着手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实现中央提出的“学有所教”的目标任务。

人人成才——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教育要为每一个孩子播种梦想,点燃梦想,最终实现梦想,把自己的梦和中国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好教育的“四个维度”

维度1: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打造“好学校”。

梭罗认为,“好学校是一方池塘”,好学校吹拂着自由之风,好学校涌动着创新之情。一所涌动着创新之情的好学校,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维度2: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培育“好学生”。

塑造好学生的关键是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以德育为先,以能力为重,以“挖潜”为要,塑造走向聪明的好学生。

维度3:转变专业成长范式成就“好教师”。

成就好教师的前提是“责任”。“教师是在讲台上用生命歌唱……教师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祖国的未来”。

成就好教师的关键是“智慧”。重视教师的“教研力”、校长的“办学力”、学校的“发展力”、区域的“教育生产力”。

成就好教师的核心是“爱心”。让学生都享受到爱的阳光雨露,在温暖、滋润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维度4:转变管理服务方式争当“好校长”。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争当善于思想引领的好校长,“思教育家之虑、践教育家之行、成教育家之名”是自己的第一追求。

争当精于科学管理的好校长。境界是“管”为了“不管”,“理”为了“不理”,一切尽在习惯中。

好校长视学校文化为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精神与灵魂。“三流学校人管人,二流学校制度管人,一流学校文化管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归根到底是文化育人。与其说优秀的学生是课堂“教”出来的,不如说是文化氛围“熏”出来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