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法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时代背景

法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时代背景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这种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亦给法国高等教育机构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甚至因此暴露出了一系列质量问题。与此同时,法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也不断下降。在这一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世纪之交的法国政府解决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重要战略之一。

一、法国高等教育质量危机

法国自进入“辉煌的三十年”开始,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出生率急剧增长。与此同时,法国各个社会阶层都日益意识到知识和学历的重要性,通过高中会考、升入大学遂成为法国学生普遍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法国基础教育民主化的推进,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较好地满足了大众接受基础教育的需求,为高等教育大众化提供了大量的生源。然而,这种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亦给法国高等教育机构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甚至因此暴露出了一系列质量问题。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法国大学生学业失败现象突出。20世纪80年代中叶,法国高等教育第一阶段学业失败者的比例高达50%。就该数据反映的法国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时任法国国民教育部部长让-皮埃尔·舍韦内芒(Jean-Pierre Chèvenement)曾有这样的论断:“这些数字使人更坚信,对大学说来,并不是在数量与质量之间,而是在僵化与适应之间作出抉择。”(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法国教育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394.)尽管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法国政府始终把提高大学第一、二阶段的教学质量作为改革的重点,但是到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仍收效甚微,教学质量依旧令人担忧,约有40%左右的大学生在学习5年后无法拿到任何学位而带着失败感离开大学。

除了少数学生继续升学深造外,大多数大学毕业生都将直接走向工作岗位,因此,毕业生能否被社会接受也成为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但是,据198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法国青年失业者的人数占同年龄组青年总数的14.5%,占全国200万失业大军的30%。(国家教育委员会教育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与趋势——美国、苏联、日本、法国、英国1981—1986年期间教育改革文件和报告选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43.)导致青年大量失业的原因除了社会政策、经济需求等因素之外,大学教育质量低下、教育内容无法适应社会需求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一方面,不少学生为毕业后是否能够谋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而担心;而另一方面,企业却时常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这种教育与市场需求相脱节而形成的结构性失业给法国社会带来了极大困扰,而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更是引起了学生和社会的普遍不满和强烈谴责。

与此同时,法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也不断下降。20世纪80年代以来,法国在国际留学市场上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例如,法国高等教育机构中的外国留学生曾占大学生总数的8.6%,在欧洲稳居榜首,但自1984年起,这个比例年复一年地在迅速下降。从留学生的年平均注册率增长幅度来看,1985年到1995年间,10个主要的留学生接受国中,除了法国之外,其他国家高等教育学生国际流动的数量均持续增长。(UNESCO. World Statistical Outlook on Higher Education:1980—1995[A]. World Conference on Higher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Vision and Action[C]. Paris: UNESCO, 1998: 20—21.

毋庸讳言,法国在国际留学市场上的疲软表现与世界大学评估和排名不无干系。2005年上海交通大学所做的世界大学排名显示,全球前20名的顶尖大学中有17所美国大学,所占比例高达85%,而法国大学却无一上榜;(http://ranking.abroadstar.com/arwu/ARWU2005.html.)2009年上海交通大学公布的世界大学排名中,法国所有的大学都被挤到40名之后。(http://ranking.abroadstar.com/arwu/ARWU2009.html.)诚然,法国高等教育在国际竞争中失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无疑与法国高等教育质量密切相关。因此,高等教育机构必须转变传统的培养模式,调整教育内容,既要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同时也要向他们传授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与本领,提升其就业能力。因此,如何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多层次、复合型实用人才,加强法国高等教育的实用性,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成为提高法国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问题,也是提升法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根本问题。

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高速发展之后,1974年至1984年法国进入了经济滞胀时期。严重的通货膨胀与不断上升的失业率使法国政府备受考验,而法国又是高福利国家,社会福利的支出进一步加大了国家的经济压力。面对这样的挑战,法国开始注重经济的均衡发展,积极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达到刺激经济发展的目的。20世纪80年代,法国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政策,一方面减少公共开支,另一方面鼓励市场竞争和地方投资,促进经济均衡发展。在高等教育领域,为节约公共开支,法国政府开始削减大学预算,而这又加重了大学的财政危机,制约了大学的改革创新能力,直接影响了高等教育质量,并阻碍了法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与此同时,沉重的经济压力和激烈的国际竞争却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提高高等教育的效益,遂成为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强烈要求。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经济全球化与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劳动力市场的全球化与区域化成为大势所趋,高等教育国际化也成为各国开展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方面。欧洲各国希冀通过加强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来培育更具灵活性和适应性的流动型劳动力,从而加强欧洲经济和社会的凝聚力。各国亦希望通过资源共享,在国际合作中汲取先进的办学理念,以优化本国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使本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更具竞争力和前瞻性。在这一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世纪之交的法国政府解决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重要战略之一。

进入21世纪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高等教育的全球化和区域化发展亦随之更为迅速。在这一过程中,法国因综合国力不断下滑而逐渐失去了其往日在欧盟中的竞争优势。因此,法国感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如何保持自身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重振法国雄风,遂成为21世纪的法国政府必须应对的重大挑战。在此背景下,以促进青年人就业作为竞选议题之一的萨科齐顺利当选为法国总统,并在上任后高度重视教育与科研改革。他认为,要重振法国经济,必须依靠科技文化,而要重振科技与文化,就必须依靠高等教育与科研。如何改善法国大学内部治理模式,给予大学更多自治权,以提高法国大学的活力和社会责任感,自然就成了萨科齐政府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三、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的挑战与要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进一步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西欧各国为此纷纷加大在科技方面的投资,法国亦如此。面对“辉煌的三十年”结束以来萎靡不振的经济形势,政府希望借助第三次科技革命来推动经济增长。20世纪80年代,法国政府先后颁布两部《科技指导规划方案》,确立了有利于助推科技发展的方针政策。90年代,为发展高新科技产业,法国政府更是从政策、资金和设施等方面为高等教育发展高科技的专业教育提供了全面保障。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知识的生产、传播与应用开始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基础,高科技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命脉,高等教育对社会的责任也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然而,与美国等超级科技强国相比,法国在科研的实际应用及促进经济增长的能力等方面一直处于下风。例如,在世界排行前50的软件生产商中,法国企业仅有2家;在排名前10的大型计算机厂家中,没有一家来自法国;在世界排名前100的生物技术企业中,法国仅有1家;在世界排名前10的半导体企业中,法国也同样仅有1家。(吕达,周满生.当代外国教育改革著名文献(德国、法国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357.)再来看看美国,仅麻省理工学院的师生就创建了4000多家软件企业,该校也因此成为世界创业型大学的典范。美国大学的成功经验表明,高等教育机构的科研必须转化为实际应用,才能获得生命力,而现代企业的创新发展也需要与现代大学紧密结合,才能得到创新的源泉。

有鉴于此,在进入21世纪后,历届法国政府均更加关注高等教育在促进法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加注重科研创新及其应用效益,同时也更加强调高等教育向社会开放、为社会服务的功能。

四、传统高等教育管理思想受到挑战

19世纪初,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拿破仑确立了以帝国教育团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型教育管理体制,法国由此成为世界上实行政府主导型教育管理体制的典型国家。拿破仑建立中央集权型教育管理体制固然有其深刻的经济、政治缘由,但其背后蕴藏的国家主义教育思想,却是维系中央集权型教育管理体制在此后一个多世纪得以顺利推进的重要理论依据。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和大革命的相继爆发推动了法国现代社会的兴起。在此背景下,启蒙思想者们提出了构建新国民教育的伟大理想。国家主义教育思想家们主张国家应该为即将到来的新社会造就“新人”,为社会和国家发展培养所需要的“公民”,即资本主义国家的合格公民。作为法国国家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拉·夏洛泰在其1763年发表的《论国民教育》(Essai d’education nationale)中进一步提出,国家应当担负起对全体国民进行教育的义务和责任,应当从根本上控制教育思想和教育内容,以此彻底夺取过去由教会掌控的大学管理权。可见,国家教育主义思潮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上升中的资本主义社会的需要,并为法国中央政府掌控、重塑高等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国家教育主义思想主导下的传统集权主义教育管理模式逐渐显现出了一系列弊端。尤其是20世纪中期以来,中央集权型管理体制下大学自治权的缺失导致了大学与国家、社会之间的隔阂。另一方面,法国大学内部也缺少应有的沟通和交流,各个学院之间互无往来,学院内部等级森严,资深教授垄断管理权,形成了学术霸权。法国大学与社会的隔阂及大学内部之间的割裂,直接导致了其教育内容僵化,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

与此同时,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却兴起了一股新公共管理的思潮。新公共管理是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模式,它以现代经济学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主张在政府部门等公共部门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强调公共管理现代化、成本投入最低化、服务质量最高化。新公共管理理念对传统政府统治权威提出了挑战,认为政府并非是唯一的权力中心,市场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以及私营企业化的经营管理方式应当成为政府公共服务的改革方向。而这显然是与法国集权主义的传统官僚管理模式背道而驰的。因此,直到21世纪初,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压力和人力资本理论的持续影响下,法国才逐渐在公共管理领域引进新公共管理思想。尽管起步较晚,但新公共管理模式对法国公共管理而言具有划时代的转折意义。以此为契机,法国高等教育领域也掀起了革命性的变革。法国政府开始摒弃国家主义教育思想的束缚,试图赋予大学更多的自主管理权,同时也要求大学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由此可见,新公共管理思想为推进法国大学自治和责任落实,改变政府与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理论指导。而法国高等教育治理模式的革新也因此成为21世纪法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必须面对并解决的问题。

总的来说,在高等教育迅猛发展、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法国的高等教育却面临严重的质量问题,其突出表现是大学生学业失败率高、就业困难、国际竞争力下降,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要求。究其原因,法国大学教育内容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是导致法国高等教育质量低下的直接原因;法国大学行政管理制度无法适应现代化的发展要求是导致法国大学竞争力下降的根本原因。因此,增强法国高等教育的社会适应性,扩大大学的自主权是促使法国高等教育提高质量、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