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凭空猜测臆断

不凭空猜测臆断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任何凭空猜测都是不允许的。你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可以凭空猜测臆断吗?你对一个学生的评判可以凭空猜测臆断吗?这种“意”,不但极大地危害自身,也必将危害他人,特别是自己的学生。他们都可以从政,是很好的管理者,但他们还没有达到“仁”的程度,所以孔子不凭空臆断,只讲事实。孔子这里的教诲是对“毋意”的最好的证明。一次,孔子生病了,子路请求为他祈祷。这种凭空猜测的神灵可以治病,是根本不存在的。

教师不是算命先生,可以信口雌黄;教师也不是三年早知道,可以张开口断定未来。教师是现实主义者,一切讲事实,讲根据,不可胡思乱想,胡编乱造;教师是传播知识的人,知识的东西就该是科学的东西,来不得半点的虚假;教师是育人的人,育人必须以身作则,也来不得半点的虚假。所以,任何凭空猜测都是不允许的。你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可以凭空猜测臆断吗?你对一个学生的评判可以凭空猜测臆断吗?你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对任何人和任何事可以凭空猜测臆断吗?这种“意”,不但极大地危害自身,也必将危害他人,特别是自己的学生。我们仔细研究孔子是如何“毋意”的。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论语·为政篇第二》)

子张问:“往后十个朝代礼法制度的事,可以知道吗?”孔子说:“商朝继承了周朝的礼制,所减少的和增加的,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了商朝的礼制,所减少的和增加的,是可以知道的;将来如何继承周朝的礼制,其基本内容不过增增减减,即使传下一百代之久,也是可以知道的。”子张的提问,好像很玄,他问十代后的礼法制度的事可否知道?孔子回答他,不但十代,百代以后的礼法制度的事亦可知道。这是否是孔子的“意”而随口凭空乱说呢?不是。这是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科学地得出这个结论的。孔子这里提出了一个“损益法”,即原有的而不合时宜的东西,加以废除,谓之损;其为时代所需而原来没有的,便加以建立,谓之益。一个国家所走的路不会没有任何轨迹,循着它,可知通向何方;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亦有其演变的印迹可循,可知我们将要通向何方。故孔子先征以夏商周三代的沿革,而后知以未来。古往今来的中外历史都是不可割断的,它都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即孔子所说的“损益法”,不仅可知十代,也可知百代。变的是制度,不变的是基本的伦常,即礼之本。

孔子的“毋意”,时时用于自己的言行和生活中。他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孟武伯问孔子:“子路仁德吗?”孔子说:“不知道。”询问冉求和公西赤仁不仁,孔子仍然回答说:“不知道他们仁不仁。”他们都可以从政,是很好的管理者,但他们还没有达到“仁”的程度,所以孔子不凭空臆断,只讲事实。樊迟请学“稼”“圃”,孔子回答说,“我不如老农”,“我不如老圃”。这说的是大实话,孔子虽然精通“六艺”,但“稼”与“圃”他的确不懂,他不会装懂;相反,如果他不懂装懂,这就贻误了樊迟,自己就“意”了。

在《论语·先进篇第十一》“闵子侍侧”章中,孔子见闵子很恭顺的样子,子路很刚强的样子,冉有、子贡和乐而理直气壮的样子,他非常高兴,但又担心地说:“像仲由这样过于勇猛刚强,恐怕得不到善终哩。”孔子在这里是不是“意”呢?是不是犯了主观主义、先验论的错误呢?子路是孔子的忠实追随者,孔子太了解子路了,几十年的交往,知道子路是一个敢说敢当、说到做到的人,他“直”“野”“果”“喭”,所以,“不得善终”,这是根据多年考察和识别所得出的结论。

冉雍担任季氏的私邑总管,一次,他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告诉他,凡事要带头,要引导属下管事的众官吏去做,宽赦他们的小错误,推举贤良的人才。冉雍问:怎么能知道谁是贤才而选拔他们呢?孔子说:“选拔你所知道的;你不知道的,别人难道不推举吗?”这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就是“毋意”的态度。当然,别人推荐的人,还要经过自己的考察、试用,千万不可贸然接受。

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孔子说:“一个人大言不惭,那么实际去做就难了。”孔子这里的教诲是对“毋意”的最好的证明。怍:惭愧。这里是形容好说大话、虚夸,而不知惭愧的人。这种人善于吹嘘,没有真才实学,自然就难以实现他所说的话。大言不惭的人,善于吹嘘的人,就是说话毫无根据、不讲事实的人,就是假、大、空,就是算命先生。他可以随意胡编乱造,完全不负责任,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意”!所以,子不语:怪、力、乱、神。“怪、力”与“仁”相左,他不说;“乱、神”,子虚乌有,他不说。一次,孔子生病了,子路请求为他祈祷。孔子说:“有这个道理吗?”子路回答说:“有的。《谏》文上说:‘为你向天上地下的神灵祈祷。’”孔子说:“我祈祷已经很久了。”孔子的言外之意是说,如果真有神灵存在的话,那么,我的病早就好了。这种凭空猜测的神灵可以治病,是根本不存在的。孔子是个实事求是的现实主义者,是一个“毋意”的人。

孔子对他的每个学生所下的精准的评语,更是充分地说明了孔子是一个“毋意”之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