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要勇于实践,具有创造性

教师要勇于实践,具有创造性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孔子作为教师,给后人留下了如何做教师的丰厚遗产,其中非常令人佩服的一点就是做教师要做实践型教师,做创造型教师。在孔子之前以及孔子当时,贵族垄断了教育权,所谓“学在官府”。这两章的教育场地,显然不在杏坛,而在孔子的办公地点,或在孔子家中的厅堂。孔子不分场合、不分地点的教育方式,以及不畏权贵的精神,令弟子们深受教育。孔子就是用这种社会实践的方式,创造出了在世界教育史上绝无仅有的人才培养模式。

孔子作为教师,给后人留下了如何做教师的丰厚遗产,其中非常令人佩服的一点就是做教师要做实践型教师,做创造型教师。

在孔子之前以及孔子当时,贵族垄断了教育权,所谓“学在官府”。现在,孔子独创性地要办全民学校了,要办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私立学校了,怎么办?既然要与旧式的贵族学校决裂,就不可能搬用贵族学校的那一套,而应该是新式学校的、全新的一套办学的东西,但这一切都没有前车之鉴,一切都得靠自己去实践、去探索、去创造。

教育方针如何确立?办学理念如何提出?教育内容如何选择?教育对象如何选取?教材如何确定?教学场地如何选择?教育的方式如何进行?教育的科目如何决定?教育的学生如何就业?等等,这一切都是摆在孔子面前的新课题、新难题。但是,这一切都在孔子面前一个一个地解决了。靠什么?靠实践、靠摸索、靠创造。孔子以非凡的毅力、非凡的智慧、非凡的勇气、非凡的实践和创造,走前人未走的路,做前人未做的事,成功地办好了中国第一所私立大学,以前无古人的大师的作为,培养了一大批大师级、高级、中级和初级的人才,为当时的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确立培养德才兼备,并有艺术修养、会劳动、身体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教育方针是前无古人而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创造;在办学理念上提出了“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也独具慧眼;在教学内容上,过去贵族学校只讲儒术,而孔子讲“六艺”,还“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篇第七》),加之以“六经”,以适应培养目标的需要,这更是贵族学校所望尘莫及的;教材主要选取历史文献以及经孔子自己修订过的《诗》《书》《礼》《乐》《易》《春秋》,这更是贵族学校不可望其项背的;教学科目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这是贵族学校不可想象的;对学生的就业是以推荐和自谋职业相结合,这在贵族学校想都不敢想;教学的方法更是多种多样(后有专章论述),这是贵族学校死板陈旧的方法更不可比拟的;招收学生的“有教无类”,以及教学场地机动、灵活、多变,更是前无古人;等等。这一切,都是孔子的创造。

下面,仅就教学场地如何选取一点加以论述。

孔子的“有教无类”,争取到鲁昭公和公孙大夫的同意和支持,并得到他们的资助,垒土筑好讲台,作为课堂,因讲台旁边有杏树,故取名为杏坛。这可能是古今中外唯一的具有如此特色的教学场所。在《论语·先进篇第十一》的“闵子侍侧”章中,写闵子骞、子路、冉有和子贡站立在孔子身边,听孔子讲课,“侍侧”者,即站立在身旁;同篇中有“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侍坐”者,即陪孔子闲坐,孔子让几位弟子闲坐在自己的身旁谈自己的志向。这两章的教育场地,显然不在杏坛,而在孔子的办公地点,或在孔子家中的厅堂。在《论语·颜渊篇第十二》“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章中,孔子利用郊游的机会,在舞雩台下,对樊迟不失时机地进行“崇德,修慝,辨惑”的教育。孔子率一群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弟子之多,地域之广,时间之长,为古今中外所罕见;孔子在宋国境内,带领弟子们在大树下换上正装,演习周礼的仪式。宋司马桓魋对孔子的政治主张极为憎恶,砍掉了大树,并扬言要杀死孔子,但孔子说:“我宣扬仁德,拯救百姓,恒魋其奈何哉?”孔子仍面不改色地传授周礼的仪式。孔子不分场合、不分地点的教育方式,以及不畏权贵的精神,令弟子们深受教育。甚至连庙堂、祭祀的场地、乡人饮酒的地方等,都成为教学的场合。即便是陈、蔡绝粮之际,弟子们饿得头晕眼花之时,也在被围之地弹琴唱歌,坚持诵读,毫不停息地向弟子们传授诗书礼乐。孔子就是用这种社会实践的方式,创造出了在世界教育史上绝无仅有的人才培养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