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展望

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展望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政府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为重点,加快缩小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的差距,促进民族教育跨越发展,逐步实现与全国教育同步发展。民族团结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政府、学生和社会将坚持不懈地在全体青少年学生中加强爱国主义、民族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民族基本知识教育。

中国政府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央和地方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支持力度,公共教育资源将进一步向民族地区倾斜,以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加快民族教育事业发展,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以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为重点,加快缩小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的差距,促进民族教育跨越发展,逐步实现与全国教育同步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显著提升。

到2015年,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在2009年基础上缩小50%。各民族之间人口受教育程度、民族县域内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育发展的差距显著缩小。民族教育投入大幅增加,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得到加强,教育结构更加符合民族地区发展需要,教育质量和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有所提升,教育公平状况进一步改善,双语教育覆盖面显著扩大。届时民族地区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比2009年增加1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中部地区平均水平。

预计到2020年,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基本实现与全国教育同步发展,主要发展指标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民族教育优先发展保障机制完全形成,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少数民族人口受教育程度总体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各级各类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教育质量差距显著缩小,双语教育基本满足需求。届时民族地区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比2015年增加1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民族教育对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终身学习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为全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作出积极贡献。

民族地区覆盖面广,影响度大,在国家整体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将农村成人生存技能教育提高到与基础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给民族地区综合性的扶持及休养生息政策,尽量增加基层政府的财政收入,使边疆少数民族早日脱贫,进而富裕起来,这是提高少数民族人群教育需求水平的基本条件。为了实现加快缩小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的差距、促进民族教育跨越发展、逐步实现与全国教育同步发展总体目标,今后民族教育发展重点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中国政府坚持确保适龄少年儿童依法接受义务教育,优先支持边境县、民族自治地方扶贫县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支持寄宿制学校建设。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根据各地人口分布、自然环境和文化特点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学校布局,保留必要的村小学和教学点。对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的边疆、海岛、农牧林区、深山区、荒漠地区的学校建设,各级政府将加强支持力度,创造良好学习条件,切实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

——加快非义务教育发展,提高教育普及水平。中央财政设立的教育专项资金和项目将优先安排民族地区学校,逐步增加少数民族教育中央补助专项资金和规模,集中用于解决民族教育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构建“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支持基础薄弱地区改扩建、新建一批高中阶段学校,国家实施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项目向民族地区倾斜,促进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同时,中国政府鼓励高校根据民族地区特点调整院校学科专业结构,更好服务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民族院校学科建设将突出办学特色,提高办学水平,着力培养民族地区急需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加强双语教材和教育资源建设。加大对民族教材、教辅资料、音像制品的编译、审定和出版资助力度,确保教育资源充足及多样化。提高双语教材编译、审查队伍的素质。切实落实好对少数民族文字教材出版亏损的补贴政策。中国政府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双语教育中的作用,逐步实现民族地区学校“班班通”。加快双语教学资源建设,提高双语教育资源的应用水平。

——加强双语教师的培养和培训。继续扩大双语师资来源渠道,通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城镇教师支教计划、区内外大学生实习支教计划等项目补充农村双语教师,重点加强学前和小学阶段双语教师的培养。把培养“双语”师资作为民族地区师范院校工作重点。同时,建立和完善双语教师培训制度,建立对培训机构和培训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制定对培训效果评估、监督机制,切实增强评估实效。

——建立双语教育督导评估和质量监测机制。根据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特点设置课程体系,建立完善双语教育评估和监测机制,严格执行双语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改进双语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以此进一步提高双语教育质量,培养一大批民族地区产业需要的“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拓展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文化交流能力,提高社会竞争力,更好地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

56个民族共同组成中华民族大家庭,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离不开民族团结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政府、学生和社会将坚持不懈地在全体青少年学生中加强爱国主义、民族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民族基本知识教育。

图7—2 民族文化走进大学校园 樊世刚 摄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广泛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共建美好家园”的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校内外教育全过程。把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重要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将民族团结教育作为教师培养培训的重要内容,全面提高教师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进社区、进农村、进寺庙,牢固树立各民族之间谁也离不开谁的思想,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同呼吸、共命运。

——提高吸引力、感染力,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国家支持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发适合不同地区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学段学生特点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对民族团结教育的督导检查。新闻媒体和新媒体将努力支持民族团结教育,积极营造民族大团结的良好社会氛围。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解决少数民族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全国现有21个10万人口以下的少数民族,对于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特殊困难,中央和地方政府将采取特殊解决办法,一地一策,特事特办。同时,国家更加重视加强民族地区、民族家庭和少数民族个人的发展能力建设,努力形成民族教育与全国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从长期来看,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特别是教育发展能力将不断增强。西部地区包括大部分民族地区开始进入经济快速增长时期。民族地区经济实力增长,将对教育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提升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将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提出新的要求,也将从深层次上对民族教育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也是解决民族地区自身发展包括教育发展问题的根本出路。

[1]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http://www.stats.gov.cn/tjgb/rkpcgb/qgrkpcgb/t20110428_402722232.htm.

[2]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课题组.教育大国的崛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45.

[3] 如无特殊注明,本章数据均来自教育部发展规划司。

[4]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经济发展司、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司.中国民族统计年鉴2009[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309.

[5]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0[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6]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8[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