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末位淘汰最终淘汰谁

末位淘汰最终淘汰谁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在许多学校为了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实行了“末位淘汰制”,虽然搞得轰轰烈烈,但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实行“末位淘汰制”管理的学校多数是以一部分教师的待岗听课来推动教师的进步和工作积极性。现在,全社会都在倡导建立和谐社会,如果因为实行“末位淘汰制”而弄得人际关系紧张,草木皆兵,既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更会断绝学校的自我发展之路,最终会在教育发展大潮中被淘汰。

现在许多学校为了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实行了“末位淘汰制”,虽然搞得轰轰烈烈,但并未达到预期效果。究其原因就是这种借自企业的管理模式背离了学校管理工作的实际,也背离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末位淘汰制”是根据本单位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结合各个岗位的实际情况,设定一定的考核指标体系。以此为标准对员工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的结果对得分靠后的员工进行淘汰的绩效管理制度,是“危机管理”的一种模式。诚然,这一管理模式在一些企业的运行中起到了提质增效的作用。因此,许多学校希望引进“末位淘汰制”管理模式后,出现“立竿见影”的效果,可结果事与愿违。

学校与企业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企业出的是产品,而教育所提供的是“服务”。两种不同的环境,面对不同的受体,应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比如在企业,对工人的工作量实行“末位淘汰制”的考核是很容易的,依据的无非就是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的数量、质量。但是,作为实施教育的学校和教师,考核的量化(且不说量化在学校考核中的可行性与否)指标就要复杂得多。目前来看,学校和教师所提供的是一种特殊服务——教学,包括学校和教师的一系列常规教育教学活动。这里包含两个不易量化的指标,一个是教育教学服务内容,如教案、习题、考试等要因人而异。现实中,教师的教育教学目标定位是指向中上等学生的水平,也就是说,教师的工作是以班级内中上等学生为核心的。另一个是享受这些服务的“顾客”(学生)并不只是简单地接受服务,而在接受过程中还要“自我再加工”。而学校管理不是显性的,也不是具体指向哪一位学生,它具有集体指向性。所以一项制度、一个规定,对于一个学生可能是可接受的,但对于另外一个学生或许就是难以容忍的。比如,对于学校实行的封闭式管理,有的同学就欣然从之,有的同学就难以忍受,难免会时常跳出围墙,不为别的,只为出去“透透气”。如果学校每抓住一个“外逃”学生就扣班主任考核分的话,那最终的量化结果就对有此类学生的班不公平。如不扣分,学校的管理制度又成了一句空话。把难以量化的东西量化,其结果就是使评价失去意义,这是学校不宜实行“末位淘汰制”的理由之一。

危机管理是一种科学管理,但应该张弛有度。有一则名为《羚羊与狮子的故事》的寓言对大家来说可谓是耳熟能详:在古老的非洲大草原上,新一轮的太阳正冉冉升起。当金色的曙光照在一只狮子身上时,狮子醒来了。它抖了抖身上的毛,望着太阳对自己说:“今天我要不停地跑,追上跑得最慢的羚羊,把它吃掉。”同时,一只羚羊醒来,望着升起的太阳对自己说:“今天我要不停地跑,成为跑得最快的羚羊,只有这样,才不会落在后面,让狮子吃掉”……所以,不管你是狮子还是羚羊,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就要开始奔跑。这则寓言实际是危机管理的一个最极端的表述。

但谈这个例子的时候,人们常忽略了一个事实:非洲狮子和羚羊的生存寿命各是多少?据科学调查,非洲雄性羚羊的寿命仅有7—8岁,雌性羚羊的寿命最长不超过12岁。最长寿的羚羊,也不会超过20岁。而野生狮子一般的寿命则为15年左右。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危机管理无疑是对人的生命残酷的剥夺。

“末位淘汰制”实际上想要解决的是学校教师的懈怠问题,也就是现下人们常说的“工作倦怠”或“职业倦怠”。我们知道产生教师“倦怠”的因素有很多,如因长期的教育教学成绩优异而沾沾自喜、不思进取;对教师职业长年周而复始的简单劳动认识产生倦怠;对学校某一项危害到自身利益的制度心存不满;长期担任某一职务而看不到“前景”……这些都会使人产生倦怠。总之,产生职业倦怠的途径不一,但结果一样,都会滋生消极情绪,从而丧失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有些学校领导从理论上简单地认为如果实行“末位淘汰制”就可以形成一种无形的推动力,推动教师积极、努力地工作。但是如果学校没有消除运行中产生职业倦怠的根本原因,单凭这种极端的外力,还是解决不了教师工作缺乏的内驱力。短期内可能奏效,长此以往,教师会感到身心疲惫,最后选择离开或病休,出现更大的倦怠。

实行“末位淘汰制”管理的学校多数是以一部分教师的待岗听课来推动教师的进步和工作积极性。也就是说,是以“损害教师的人格”为出发点,通过考核、量化,公开公布教学成绩、工作业绩等,让教师有一种尊严即逝的紧迫感,最终经“末位淘汰”“一棍子打死”。《学记》上讲,一个好教师应“近者悦服,而远者怀之”。学校的制度使教师丢尽面子,如何让他再去教学?再以何面目去面对学生、面对家长?从保护教师、维护学校的角度看,这一制度不具有可行性。

话说回来,一个学校里懈怠的教师、懒惰的教师、有问题的教师也就是几个人,为“整治”三五个人弄得全体教师惴惴不安,教学质量并不会因此得到提高。另外,如果学校里真有这样三五个教师的话,校长应该采用其他的办法予以解决,犯不上动用如此声势浩大的“家法”。

现在,全社会都在倡导建立和谐社会,如果因为实行“末位淘汰制”而弄得人际关系紧张,草木皆兵,既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更会断绝学校的自我发展之路,最终会在教育发展大潮中被淘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