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超验的教育观

超验的教育观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爱默生一直极力反对僵硬的教育体制化,鼓吹个人的自我教育,也正体现了他的人文主义价值观。而超验主义教育观,从本质上讲,就是相信每个人都是天才,在他的体内蕴藏着无限的潜能。而其实现的手段,在爱默生看来,则要通过自我教育。

超验主义者主张在物质生活之上,人应该有更高更广的精神追求。爱默生在“超验主义者”一文中曾说过,“新的订货,改进服饰,改善牙医,建造新舍或开办大企业……经济进步与机械上的改良早晚都会被其他东西所取代,现有的生活方式也将会被人遗忘……但是,几位隐士默默阐发的和公开宣讲的那些思想——这些思想不但体现在他们以往的行动上,也反映在他们发誓要做的事情上——将仍然保持他们的美与力量,并且在大自然中重新组合,在比我们更聪明、更幸福的一代新人身上重新萌发,与周围的环境愈加和谐一致。”[43]因为,他们代表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众所周知,爱默生的思想庞杂,他的超验主义哲学混合了德国古典哲学,英法浪漫派,以及东方神秘主义等各种学说。他拥有思想家,文学家,诗人等众多头衔,其中好像只有思想家较为适切,因为终其一生,他都在思考,探索美国社会和国民进步的模式。作为文学家,他的文集大多是演讲稿和日记,与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如霍桑或坡)似稍有差异;而作为诗人,正像他批评老迈的华兹华斯或柯尔律治一样,他本人也难称一流:他大部分的诗作过于凝重,沉重的思想压垮了诗歌中美好的意象。事实上,他自己对此也有清醒的认识,据他的传记记载,一次当别人盛赞他的诗艺时,他却打断对方,“我们是受了诅咒才来作诗”(We are damned for poetry)[44]。他在写给卡莱尔的信中也谦称自己“算不上诗人,不过是诗人和诗艺的爱好者”(not a poet,but a lover of poetry and poets)——或许这也是作为思想和文化艺术方面先驱者的爱默生在历史上的真实地位:他的理想高远,雄心勃勃,能激发青年奋发向上,他在学术研究上长年坚持不懈,个人生活中堪称道德楷模,是一代一代有为青年效仿的榜样——爱默生本人,也当之无愧地跻身于他所讴歌的改变了历史进程的“代表人物”(Representative Men)之列——他的高蹈玄妙的超验主义哲学与美国人一贯的实用主义精神奇妙地糅合在一起,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康马杰(H.S.Commager)所谓的“美国精神”(The American Mind)。

对于超验主义哲学的来源和思想背景,除去其宗教背景外,主要有三方面的影响:其一是公元3至6世纪流行于古罗马的神秘主义哲学——新柏拉图主义,这一哲学思想强调精神至上,倡导一种追求至善至美的纯粹的生活,是对古希腊柏拉图哲学思想的一种继承与发展;其二为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尤其是康德的“先验论”:系统的知识是主观的,先验的,世界的本质是不可知的;其三则为东方神秘主义,特别是印度教宣扬的通过修炼,使个体灵魂之我——即人,与宇宙灵魂之梵——即天,结合在一起,从而臻于“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45]

和蒙田一样,柏拉图也是爱默生最喜爱的哲学家之一。他们都坚信,任何一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都不能离开教育——柏拉图在公元前四世纪提出这一观点,这也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的共识。在柏拉图看来,要认识最高理念并达到理想国的目的,就应该(或只能)通过教育去实现,无论就培养他们各自的本领、能力、美德而言,或就发掘他们各自灵魂的特点而论,都不能够离开教育,这也就是柏拉图时常谈论教育问题的最主要原因。[46]

受其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影响,柏拉图教育思想的基础是神秘主义的“认识论”。认识并非对物质世界的感受,而是对理念世界的回忆,因此柏拉图深信,学习的过程,就是恢复我们固有的知识的过程。当爱默生倡导向自然学习,因为“它是人类心灵的记忆”之时,柏拉图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柏拉图也是最早提出分阶段进行儿童教育主张的人——据说是借鉴了斯巴达城邦的做法,而且其目的是为了在五十岁这个年龄阶段,培育出合乎他本人理想的“哲学王”。此外,他还从斯巴达城邦教育中接受并吸取了国家教育制度,培养儿童忍耐力和勇敢精神,以及施行女子教育等观念,连同雅典城邦的缪斯教育及学生各方面能力和谐发展的思想。在具体的教育手段方面,他率先提出了儿童的教育即儿童习惯养成的见解,通过教师引导,“把快乐、友谊、痛苦和憎恨都适当地植根于儿童心灵中”使“心灵的和谐达到完善的境地”[47]这样,也就达到了教育的方法——就是后来爱默生在《论教育》中激赏的“全部的学校教育理论就在保姆或母亲的膝盖上”。(The whole theory of the school is on the nurse’s or mother’s knee)[48]

令人遗憾的是,古希腊这种人的天性和才能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观没有被中世纪的神学家和教士(当时的教师无一例外皆出自此阶层)接受并采纳。当然,教会及其下控制的大学在“黑暗时代”的漫长岁月里对于保存和维护古典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它的教育却是蔑视并压制人性的。要将人性从神的压迫下解救出来,这样的工作迟至十四五世纪,才由倡导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者来完成,并且教育的重心自然而然地又回归到了以个人为中心的轨道上来。爱默生一直极力反对僵硬的教育体制化,鼓吹个人的自我教育,也正体现了他的人文主义价值观

而超验主义教育观,从本质上讲,就是相信每个人都是天才,在他的体内蕴藏着无限的潜能。而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将这种潜能激发出来,是的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示自我,实现个人价值。而其实现的手段,在爱默生看来,则要通过自我教育(self-educatio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