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独立设置模式的案例研究

独立设置模式的案例研究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4年9月签署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财务协议》。11月8日,签署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合同》。同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中国第一所中外合作、专门从事国际化管理教育的研究生院正式诞生。《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合同》在体制上对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运作制定了严格的规范。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实行的是完全的董事会管理制度。能否招到一流的学员,直接关系到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产品质量”。因此,在招收学员过程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贯

四、独立设置模式的案例研究——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EIBS-China Europ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是中国政府与欧盟于1994年11月共同创办的一所非营利性、独立设置的中外合作办学教育机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双方办学单位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和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EFMD)。

(1)创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构想”始于1992年。1992年,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中心负责人与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进行了接触,提出了利用欧盟对华援助资金,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创办一所一流国际化商学院的构想。“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构想”很快得到上海市领导的重视,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市的有关部门立即开始与欧共体方面进行正式接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构想”进入论证和实施阶段。1994年2月28日,我国政府与欧共体委员会(现为欧盟委员会)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欧共体委员会关于组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备忘录》。1994年9月签署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财务协议》。11月8日,签署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合同》。同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中国第一所中外合作、专门从事国际化管理教育的研究生院正式诞生。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财务协议》对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法律地位作了明确规定: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是一个具有有限责任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享有充分的法人资格,具有在学术、财务、人事、外事等方面的决策自主权,能够执行所有财务、行政和契约活动。《财务协议》在法律上赋予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国内任何一所商学院以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所没有的独立法人地位和高度办学自主权,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成为了中国管理教育以及中外合作办学的一个特区。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合同》在体制上对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运作制定了严格的规范。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参照国际一流商学院的惯例,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管理委员会负责制:由中、欧双方各聘请五名董事组成董事会,再由董事会任命中、欧双方正副院长各一名组成管理委员会负责日常管理。学院还聘请了来自10所国际驰名商学院和学术研究机构的教授组成学术委员会。此外,为确保学院和企业界保持密切联系,学院设立了公司顾问委员会,聘请赞助企业的代表为委员,与企业界建立了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

(2)投资。早在项目论证阶段,中、欧双方就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规划了宏伟蓝图。《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财务协议》明确提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要在五年内成为亚洲一流商学院,而且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成为世界一流商学院。为了达到办学目标,根据双方协议,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在1994—1999年的建设资金由上海市和欧盟分别提供1052万欧洲货币单位(包括土地作价480万美元)和1485万欧洲货币单位。随着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发展,上海市人民政府和欧洲联盟在2000年初又签署了新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财务协议》,决定在2000—2004年再各投资1100万欧元用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进一步拓展。除了来自中外政府的大力投资之外,已经有西班牙政府以及英美烟草、巴塞罗那港、米其林、飞利浦、宝钢等企业各出资100万美元或者100万欧元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设立了长期教授席位。另有西班牙政府以及国内不少企业捐建了教学设备,捐款设立奖学金等。所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办学资金主要来源于合作双方政府、学生的学费、国外政府以及国内企业的捐助等。

(3)管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校名采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而非“上海交通大学××学院”的形式,就足以体现管理上的独立性。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实行的是完全的董事会管理制度。董事会由8名董事组成,上海市政府3名,交大1名,欧盟4名(各专业领域)。学院的全部管理由中外双方共同承担。中方的主要管理人员主要来自近年来海外学成的“海归派”精英。办学“不以营利为目的”,即把办学收入的主要部分用于学院的可持续发展上。欧盟投资办学的主要目的为在中国培养高级管理人才,以便更好地为欧盟在中国甚至亚太地区的经济活动服务;中方政府的主要目的则是为了解人才这一燃眉之急,为实现中国经济由转型到腾飞培养国际性高级管理人才。内部管理机制采用完全的市场化管理方式,充分展现出产业化、市场化所带来的效益和效率。

(4)发展。①冲破传统,走向市场。国内院校的MBA(工商管理硕士)教育始于1991年,当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9所院校在其原有的经济学门类企业管理专业和工学门类管理工程专业之内试办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根据有关部门的规定,国内MBA在考试、学习和毕业要求等方面主要沿袭我国传统高等教育的教育方式。面对市场化的改革潮流,一大批积累了丰富管理经验、担负着繁重领导工作的中国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迫切需要更新知识和观念,迫切需要开设面向自己的在职以及全日制的MBA课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课程设置从一开始就采取了全日制工商管理硕士(MBA)课程、在职高层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课程、各类工商管理短期培训课程三种主要形式。这样做既填补了市场空白,又突出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特色,还与国际惯例接轨,为参与管理教育的国际竞争奠定了基础。

②突破体制。新生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在办学的定位上面临两条道路之间的战略抉择:一条是驾轻就熟,一切按政府规定,获得政府认可的学历学位证书;另一条是一切按国际惯例和市场需求,获得市场认可的毕业证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选择了后者,按照国际一流商学院的惯例,组织自己的入学考试,制订自己的教学大纲,颁发自己的学位证书,由此成为国内第一家可以颁发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自己的毕业证书的学院。这一选择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突破了体制上对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追求一流生源和一流课程的束缚,其代价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颁发的学位无法得到中国政府有关部门的认可,成了在体制外生存和发展的中国管理教育界的孤独另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闯出了一条新路,以一流的课程和一流的毕业生来赢得市场的认可,并最终于2002年1月颁发了得到我国政府有关部门认可的学位证书。

③严格的教学管理。能否招到一流的学员,直接关系到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产品质量”。因此,在招收学员过程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贯彻了一整套全面而严格的笔试和面试标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不仅“严进”,而且“严出”。全国MBA教学大纲对MBA课程的最低要求是12门必修课和4门选修课,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对MBA学员的要求是16门必修课(不含政治和英语)和至少11门选修课,对EMBA学员的要求是22门必修课(不含政治和英语),对教学管理执行严格的淘汰制。

④突出的国际化特色。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所有课程都实现了师资和教材与国际一流商学院的全面接轨,并追踪国际潮流不断更新。海外实习和海外交换也成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课程国际化的两大亮点。近年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每年都派遣40%~50%的MBA学员到世界各地著名商学院学习,同时接受相应数量来自世界各地的MBA学员来交流。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最大开支主要用于高薪聘请国际上知名的教授专家来学校授课。

(5)成果。截至2001年底,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已按照国际标准培养了598名全日制MBA和932名EMBA。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各类短期培训课程所培训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达到了1.5万余人次。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以高质量和国际化的教学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急需的高级管理人才,也为自己造就了中国大陆最有价值的校友网络,确立了自己作为中国大陆管理教育第一品牌的地位。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已成为中国唯一一所被世界承认的世界级商学院,是亚洲唯一一家MBA、EMBA和高层经理培训课程都跻身全球100强的商学院。据英国《金融时报》报导,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在全球排行连续3年呈上升趋势,目前为亚太地区第一,全球排名从2003年的第90位升至2004年的53位。目前是中国大陆唯一一家进入世界权威排行的商学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一流教学也赢得了各类企业对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品牌的认可。这一方面表现为企业争相招聘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毕业生,争相选送员工参加课程培训;另一方面表现为企业踊跃向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提供各类赞助。

总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突出创新和国际化特色,成为独立设置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典范,其成功的关键主要在于中外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高素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人忘我的敬业精神和艰苦努力,当然更离不开市场化的教育经营理念。但是,应该承认的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成功如果没有上海市政府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没有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欧洲基金会的资金投入,要想达到目前的发展是不现实的。正是这些独特的优势,使其他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望尘莫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