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与学生家长的社会地位

教师与学生家长的社会地位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类教师是高尚的、卓越的;第二类教师自身没有远大的追求目标,是平庸的;而最后一类人玷污了教师这一神圣职业,是不称职的。二是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在中小学生问卷调查中,学生把能否对学生一碗水端平作为评价教师是否优秀的首选标准,这说明对学生教育不公平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新课程改革要求给每个孩子建立成长记录档案非常有意义,教师应给予充分重视。教师与家长应对等交流,平心静气,立足解决问题。

王 昕

从做学生到当教师再到成为校长,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层面接触到许多的老师,可以说每个人都性格各异、风格不同。平心而论,我将教师大体分为三类:一类是让人终生难忘的,无论是人品还是学识都令人钦佩;一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淡忘的,像一杯水一样平淡无奇,即便偶然想起,心中也不会有太多的回忆和感触;还有一类是极少数的,每每同学们或同事们谈到时,大家都面带不屑甚至鄙视的神情……第一类教师是高尚的、卓越的;第二类教师自身没有远大的追求目标,是平庸的;而最后一类人玷污了教师这一神圣职业,是不称职的。我们每一名教师都应对得起“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对得起自己的良知。因为我们担负着国家和民族的重托,面对着无数家长期盼的心情和孩子们渴望的眼神。我们的一句话或者一个眼神可能影响甚至决定一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和借口来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我们不能只甘愿做一名碌碌无为的教师,相反教师应该拒绝平庸,追求卓越!

我始终认为:一名教师是否优秀,学生是最有发言权的。不受学生喜欢的教师,哪怕其他方面再突出,也不是一名优秀的教师。要想成为受学生爱戴的老师,必须做到八个字:心中有人,囊中有物。

这是要求教师要用心去关注、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孩子们成长发育的规律,把每个孩子当作不同的鲜活个体,承认相互之间存在的差异。要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功,真心实意地去和他们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其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烦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注重培养孩子的个性特长,做学生头脑里思想火花的助燃剂而不是灭火器。要用教师高尚的师德和规范的言行感染身边每一名学生,让学生感到在老师身边如沐春风!

要做到“心中有人”,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应当注意一些细节。

1.教师要用最短的时间认识所教的学生,能叫出每个学生的名字。有的教师教了几年的学生还不知其姓名,课堂提问只好用手指点或“这个同学”“那个同学”的称呼,显得很尴尬。学生心里也会感到不舒服,日子久了就会对教师产生生疏感,自然无法与教师亲近,就更别说“亲其师,信其道”。其实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关键是用不用心的问题。如:在上课前做点准备,今天我要认识哪几个学生,或在点评作业、试卷时有意找出几个典型学生,或在学生自习时对着座次表逐一记忆等等,这样就能很快记住每个可爱的孩子了。只有先认识才能熟悉,才能因材施教。

2.要注重平等。这里的平等有两个含义:一是教师与学生人格上的平等,教师面对学生时切忌给人以高高在上、盛气凌人之感,这点青年教师要特别注意。教师的威信不是靠“威”树立起来的,对学生一味地“高压政策”最后只能使矛盾激化到难以收场的地步。一些年轻教师刚走上教师这一岗位,心气很高,很想把工作干好,但由于缺乏经验,未能树立平等的师生观,搞得很狼狈!学生不认可、家长不买账、领导不满意。教师与学生交流时要自然贴切,要学会内敛,要学会俯下身去倾听,要学会做一名真诚的观众,而不是总想当演员。只有这样学生才愿与你亲近,有知心话才说给你听,你工作起来才会更得心应手。二是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在中小学生问卷调查中,学生把能否对学生一碗水端平作为评价教师是否优秀的首选标准,这说明对学生教育不公平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它的危害性说小了会挫伤孩子们的积极性和上进心,说大了对社会的不公平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影响社会的文明进步,这绝非危言耸听!现在要注意防止出现只关注两头(学优生和学困生)而忽略中间大部分孩子的苗头,特别是那些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各方面表现平平的孩子更需要细心观察、耐心呵护,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感、孤独感,使他们融入集体中来,快乐学习,笑脸面对生活。

3.用心去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把它放大,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记得三十年前,那时我读初中,班里来了一名年轻的外语实习教师,一次英语课上他让我读一段课文,读完后老师说了句:你的语感很好!那时我的英语成绩很一般,我也不理解什么是语感,但我知道老师在欣赏我、关注我,心里很受用。同时我也下决心把英语学好,每天早上很早就起来念英文,成绩上来很快,直到高中、大学我的英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我想许多人都有类似的感受,包括我们教师,不少人走上教学岗位是受到自己老师的启发。那么我们为什么不用欣赏的眼光去看每个孩子呢?哪怕是班里最调皮的孩子也有其可爱之处,更何况他们都是未成年人,需要教师的引领。善于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给予适时恰当的正面评价,多伸出拇指赞扬,少一些伸食指呵斥,对孩子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新课程改革要求给每个孩子建立成长记录档案非常有意义,教师应给予充分重视。当然表扬也要注意适时适度,过多过泛的表扬会使其激励效果大打折扣。

4.注重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情绪波动很大,易冲动,另外每个孩子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差别很大。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了解每个孩子的情况,对出现问题的孩子切不可简单粗暴,不分青红皂白一顿训斥,这样老师痛快了,但没有对症下药,效果不会好。教师应心平气和地与学生坐下来促膝交流,了解出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帮助其正确处理。可以说课上面对全体学生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传授知识,而课下与学生个别交流是帮其解惑、教其做人,两者同样重要。

5.与家长沟通要注意方式方法。为了更全面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教师与家长及时沟通是非常必要的。沟通的目的是让家校形成合力。不要孩子一出现问题就把家长叫来,甚至连家长带孩子数落一通,让家长颜面尽失!家长即便嘴上不说,但心里不服,老师的威信也会下降。教师与家长应对等交流,平心静气,立足解决问题。我更主张当孩子有进步时教师及时把家长请来,这样对孩子的教育效果会更好!此外与家长沟通时要表现出教师风范,因为家长从事各行各业,水平参差不齐,处理问题方式各异。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积累经验,与不同类型的家长都能做有效沟通。

6.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孩子们的楷模。身教重于言传,教师每天的工作就是和孩子们打交道,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看在孩子们的眼里、记在他们的心里。教师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业特点:为人师表。注重工作中一些细节,如:工作时着装应职业化,不能过于随意;女教师应化淡妆,妆容不宜过浓过重;不要在孩子们面前抽烟;上课时态度和蔼、自然亲切,而不是双眉紧锁、怒目而视;办公环境整齐洁净而不是杂乱无章等等。这些看似平常的事情,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印上深深的烙印。记得自己刚做教师时,和学生们相处得很融洽,学生们喜欢上我的课。但由于自己有抽烟的坏习惯,当时也没有刻意避开学生,一些男同学觉得抽烟很潇洒,也开始偷偷效仿。现在快二十年过去了,每当过去的学生聚会时看到他们不少人吞云吐雾,我心里就有一种自责和不安,非常后悔当时没有能注意到自己的言行对学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孩子们接受知识是从模仿开始的,教师的行为举止对他们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了学生,任何时候教师都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教师除了有高尚的师德,还应该有真才实学。教师在教会学生做人的同时,很重要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将人类文明的成果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在知识快速更新的现代社会,要想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知识丰富的教师,就要更新观念,加强学习。只有我们的知识之泉有源源不断的活水补充,才能将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孩子们。我这里所说的“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1.教师要具有深厚的学科知识储备,这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如一个教师连所教学科知识都不能熟练把握,上课时经常出现知识性错误,那会误人子弟的。这样的教师是不合格的,更何谈优秀?教师必须能够熟练掌握所授学科知识并能将其系统化、网络化,真正做到游刃有余、驾轻就熟的程度。这样,学生跟着学起来才会轻松、高效。此外,教师还应主动地不断更新知识,了解专业研究领域最新发展动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更具有创新精神和竞争力。教师切不可满足现状,靠吃老本过日子,故步自封必遭淘汰!

2.教师应涉猎广泛,有丰富的兴趣爱好。学生喜欢爱好广泛、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教师,而不喜欢枯燥无味的教师。现在中小学教师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随着教龄的增长,教师对本学科教学越来越熟练,而对本学科外的知识却越来越生疏。如果教师能够积极涉猎本专业以外的其他知识用以辅助教学,有时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理科的老师与同学们谈谈巴金、托尔斯泰,说几句标准的英语;教文科的老师抽时间和孩子们聊聊自然的奥妙……这些都会使学生们兴奋起来,让沉闷的课堂活跃起来。孩子们在佩服教师知识渊博的同时,激发起他们求知的渴望。这有利于他们全面发展,将来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勤于学习,博览群书。此外,教师还应在琴棋书画、歌舞、体育等方面具有一技之长。这不仅可以陶冶个人情操,也可以拉近与学生们的距离,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3.教师要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一直记着我上高中时的数学老师:睿智的眼神、干练的举止、简洁的语言、机敏的反应和漂亮的板书,她在黑板上作图从不用尺子或圆规,很标准。听她上课简直就是一种享受!还有英语老师,大家都称其为“卡片”老师,进教室从不带课本教参,只带一张小小的卡片,讲起课来成竹在胸,潇洒自如又风趣幽默,同学们非常喜欢上他的课。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如果没有平时下的苦功夫,怎么会赢得学生们佩服羡慕的目光!现在我们各种教学手段更加丰富,辅助教材铺天盖地,现成的东西多了,老师的惰性随之增加了,成了计算机的操作者、成套资料的发放者,甚至自然学科的实验也以视频代替了动手操作……这些既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不利于对学生们能力的培养。教与学的活动毫无生机,学生自然要失去兴趣。所以无论教学手段如何进步,教师的基本功不能荒废,而且还要与时俱进,追求最佳效果。

4.教师要具备将自己的“物”有效传递给学生的能力。做到这一点,必须明确我们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再好,学生成绩上不去也是徒劳。教学时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感受,及时调整策略。教师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真正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将授之以鱼转为授之以“渔”,这样的孩子才具有创新力。

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教师的生活是清静的,但教师的内心世界是丰富的!无论世界如何变化、社会如何发展都离不开教师这份职业。我们每位教师都应守住心灵的净土,甘于奉献,追求人生的真谛!

(作者:河北师大实验中学校长、河北省中小学骨干校长、河北省特级教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