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引导学生写好作文

如何引导学生写好作文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那么如何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引导学生写好作文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怎样培养并激发学生说和写的兴趣,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针对学生口头语言的表达及时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肯定。实践活动是促进学生写好作文的源头活水,又是孩子们生活成长的摇篮,更重要的是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玩的天性得以暴露,进而使学生在玩中实践,在实践中体会,在体会中感悟。

西夏区第十一小学 杜晓娟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尽管现在各种辅助资料铺天盖地,应有尽有;尽管老师耐心引导,但是学生还是觉得“无话可说,无处着手,无事可写,害怕写作文”。那么如何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引导学生写好作文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怎样培养并激发学生说和写的兴趣,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有了兴趣才会给学生自由飞翔加上强劲的双翅;才会发展学生的思维,调动情感积累和生活经验;才能使学生不断地向着更高的目标进发。“兴趣乃写作之本”,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应该采取多种手段多渠道培养并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一、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和认真观察的兴趣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情不动,故辞不发。”学生面对作文往往苦思冥想,觉得无从下笔,无话可写,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对所写事物还处于陌生状态,没有情感,没有写作的冲动,尤其没有情感的冲动,自然难以下笔。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把动脑、动口、动手和认真观察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多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多动脑想,多动口说,多动手作,多动笔写。多写一些自己亲自观察的、亲身经历的最感兴趣的事,并运用潜移默化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写作的兴趣,这样学生在创造情景美的同时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那么,我们也应该多方面地考虑到孩子们所学所想以及所看到的事物,到大自然中去找一些他们喜爱的自然景物,激发他们说出自己亲眼看到的真实情感,消除他们对作文的恐惧感,使他们自强自信,不怕说错,敢于做驾驭语言的主人,敢于主动大胆交谈。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平时的引导与训练。于是在教学中,我不但不断地鼓励学生要多观察,而且努力引导并带领学生去观察体验,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观察的机会。根据不同的季节,引导并带领学生去观察不同的景、不同的人、不同的物……让他们从心灵深处感受季节的变化,感受人与物的变化,感受气候与自然环境的变化,并发现它们在不同季节的特点。在观察体验及感受的基础上学生敢于亮出自我,看到什么就说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畅所欲言,敢于表现自我,敢于展示自己。针对学生口头语言的表达及时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肯定。这样一来,班里的情况大有好转,每位同学都有话可说,有的同学表现欲望很强烈,说得入情入境,由过去的“教师讲,学生听”,变为现在的“大家说,大家议”。不但课堂气氛很活跃,而且学生的习作兴趣也很浓,更乐于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在日记本上、练笔本上或作文本上,效果显著。另外,我还利用身边的有利资源,把孩子们生活中的趣事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以及他们最熟悉的自然景物和丰富景象作为写作内容,使写作内容具有地方特色、生活特色和时代特色。

二、培养学生积累词汇和搜集生活素材的兴趣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诗词是语言精华的浓缩,书读得多了,不仅有助于提高赏析能力、写作能力,还能陶冶情操。我认为,学生写作文也无秘诀可言,无捷径可走,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积累词汇,才能做到出口成章,写作文也就不发愁了。人们常说:“生活是写作素材的源泉。”只有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提取素材,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学生由于条件的限制,生活经验有较大的局限性,为了让学生间接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我组织并指导学生开展了“四个一”活动,即每天讲一个故事,每天写一篇日记,每周读一篇好文章,每周背会一篇自己喜欢的古诗。这一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观察生活和积累各种素材的兴趣,有了兴趣自然就喜欢写了。比如:有的同学能将故事中生动有趣的情节仿写到自己的作文中,有的同学能将自己背会的名言警句或古诗词恰当地引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有的同学在读完一篇好文章后能及时将好词佳句或感想体会写在日记中……书报杂志刊载了大量的信息,学生读书读报还能了解到外界的情况。在指导学生读书读报活动中,我还引导学生注意品味文章的标题,记录一些有价值的典型的人和事,并注意学习、积累文章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一篇好文章,可以让学生从中领略到文章精美的语言和作者匠心的构思,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作文中的词汇自然就丰富多了,文章也显得流畅多了。教师在教学中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教学时间随时安排学生练笔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在教六年级下册教材时,我经常性地在学完课文之后安排学生动笔练习。如学完《匆匆》一课后,我让学生围绕问题“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仿照课文的写法,再写几句;再如,教完《北京的春天》一课后,我布置学生简单地写写自己家过春节的情景;又如,学完《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和阅读链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还有在学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课,我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这样的安排,既使学生及时把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法自然迁移到习作中,又使动笔成为学习的一种常态,成为学生的一个习惯,更培养了学生的习作兴趣。

三、培养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兴趣是写好作文的源头活水

实践活动是促进学生写好作文的源头活水,又是孩子们生活成长的摇篮,更重要的是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玩的天性得以暴露,进而使学生在玩中实践,在实践中体会,在体会中感悟。冰心老人说:“专心地学习,痛快地玩耍。”因此,我认为实践活动不要给学生过多地束缚,让他们自由展露,驰骋思维,挥洒情感,只要目的达到即可。比如:在指导学生写比赛一类的作文时,我在课堂上举行了掰手腕比赛,学生情绪高涨,个个跃跃欲试,掰手腕的同学大显身手,尽情拼搏,双方双脚死死踏着地面,小脸憋得通红,你来我往,不分胜负。周围同学挥舞手臂、呐喊助威,这情、这景、这活生生的画面是生活的写照,也是写作的活水源泉,这时实践活动也成了一种写作需要,一种写作乐趣,有血有肉的文字得以生动再现。

四、培养学生体验生活的兴趣是作文之本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而如果学生缺乏丰富多彩的生活,就会腹中空空,脑中空洞,无写作之本。陆游说:“尔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诗外的功夫就是对生活的体验、感受和认识。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培养学生体验生活的兴趣,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向自然,进而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如指导写秋景的文章,我带领学生走出了校园,置身于自然,学生心情荡漾,在秋景中漫步、畅游。他们仰望蓝天下自由飞翔的小鸟,欣赏平静的湖面,倾听大雁南飞的叫声,感受秋风拂面的情景,俯视脚下那飘落的、静静沉睡的片片黄叶。这景、这人融为一种深深的情,一定在学生心灵深处放飞,化为语言文字的也应该是真话、实话、心里话了,一篇篇真实感人的作文跃然纸上。可见,生活是作文之本,作文是生活之反映。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味生活,这样才能使学生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学生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可见,兴趣是促进学生写作的内动力,是习作的支点,其实也只有当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写作。

实践证明,学生的兴趣浓了,体验多了,见识广了,知识扎实了,词汇丰富了,便把写作文当成了一件愉快的事,再也不害怕写作文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