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质量评估的理念与原则

教育质量评估的理念与原则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教育质量评估而言,理念是其灵魂。其二,教育质量评估意味着要突出人在评估中的主体地位。教育质量评估的发展性是指以促进学校绩效、能力、价值持续成长与提升为目的的教育质量评估。发展贯穿教育质量评估的过程,在学校发展中进行质量评估,教育质量评估是以学校教育质量发生的现场为手段来进行。教育质量评估的发展性强调充分有效发挥质量评估的促进和改进功能。

第二节 教育质量评估的理念与原则

黑格尔指出:“凡生活中真实伟大的神圣事物,其之所以真实、伟大、神圣,均由于理念。”[33]理念是一种观念,一种精神。对教育质量评估而言,理念是其灵魂。教育质量评估的理念不仅是教育现实的反映,更是面向教育质量的未来、对未来教育质量的展望,是具有预见性和前瞻性的教育质量评估思想,教育质量评估必须有自己的理念。原则是教育质量评估需要遵循的行为准则,也是评估如何看待和处理教育质量的准则,只有以一定的评估原则为指导和依据行事,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教育质量评估的功能,才能使教育质量评估更加合理和有效地展开。

一、基本理念:教育质量评估的基石

“理念”一词源自古希腊语eidos,有“形象”“通型”之意。最早对理念进行阐发的苏格拉底指出:“每个理念只是我们心中的一个思想。”[34]《新现代汉语词典》将“理念”注解为“观念”。[35]可见,理念主要是指一种观念、思想。教育质量评估理念是指人们对教育质量评判的理性认识、价值渴望和理想追求所形成的具有指向性的思想观念体系。

教育质量评估理念反映了教育质量评估的本质和时代特征,体现了教育质量评估的目标期望,蕴含着教育质量评估的深刻内涵,指明了教育质量评估的发展方向。教育质量评估理念是教育质量评估的决定性力量,有什么样的教育质量评估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质量评估。没有先进的教育质量评估理念,教育质量评估就会局限于眼前利益,受到功利主义的影响和控制,教育质量评估就可能会出现短期性、离散性、低效性和局部性。教育质量评估理念是教育质量改进的内在动力,理念的更新和转变,意味着人们将以崭新的视野认识、理解和把握教育质量评估,也将以全新的方式组织和开展教育质量评估。

教育质量评估应坚持的理念有四个,即人本性理念、过程性理念、发展性理念和科学性理念。这四个理念之间的关系是:人本性理念是始点,过程性理念是基础,发展性理念是目的,科学性理念是根本。

(一)人本性理念是教育质量评估的始点

教育质量评估的人本性是指重视人的作用,突出人的主体地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追求的教育质量评估。教育质量评估的人本性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其一,人的发展是教育质量评估的最终目的。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最终成果都集中在所要培养的人上,教育质量说到底就是所培养的人的质量,对教育质量的评估就是对其所培养的人的质量的评估,而教育培养人就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质量评估最终所要实现的正是人的发展。

其二,教育质量评估意味着要突出人在评估中的主体地位。教育质量评估必须“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动力、以人为中心、以人为目的”[36],毕竟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教育质量评估的最终落脚点。因为评估对象或是人,或是作为人的产物的物,最终起作用的都是人。教育质量评估中的“见物不见人”,忽视了人作为主体的创造精神和动力作用,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本末倒置和舍本逐末的做法。

其三,教育质量评估本质上是一种人性化的评估。教育质量评估强调对人的尊重、发展和解放,评估过程要遵循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尊重人的价值和意愿,理解人的情感和态度,维护人的利益和权利。

人本性要求教育质量评估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是要充分调动和发挥人在教育质量评估中的主体性。教育质量评估是为了人、评估人、人评估的一种教育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人始终是处于一种核心的地位。而人的主体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属性,只有发挥了教育质量评估过程中评估者和被评估者等所有“人”的主体性,才能充分实现人的自觉性、自主性、能动性、自为性和创造性,毕竟“每个机体都有一种有方向的形成倾向,它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想保存、提高和再造自己的倾向,它也希望摆脱外界控制而独立,成为自我支配、甚至超越自己的本性”[37]

二是要形成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教育质量评估关系。教育质量评估不是冷冰冰的主体与客体式的、主动与被动的评估与被评估者之间的关系。评估者与被评估者是平等地参与评估的主体,教育质量评估者要善于营造一种轻松、愉快、温情的评估环境,关注被评估者的需要,去感受、倾听、体验、了解被评估者要求。从而使教育质量评估成为一个民主的评估者与被评估者双向互动、交往的过程,成为一个评估者与被评估者双方共同提出问题、发现不足、查找原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是教育质量评估要重视评估人文意蕴、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教育质量不同于其他任何商业和企业质量的重要方面就是教育质量的人文性。意义和价值判断是教育质量的重要方面,教育质量不但关注真的问题,更关注善的问题和美的问题,是质量事实和价值的统一。教育质量评估就要更加全面重视教育质量中人文价值方面的内容。

(二)发展性理念是教育质量评估的目的

教育质量评估的发展性是指以促进学校绩效、能力、价值持续成长与提升为目的的教育质量评估。教育质量评估的发展性有着深刻的内涵,可以从起点、过程和结果三方面来理解。发展是教育质量评估的起点,即基于发展的教育质量评估,教育质量评估的出发点是为了学校发展,评估计划、方案的规划和制定,都是以学校发展为出发点。发展贯穿教育质量评估的过程,在学校发展中进行质量评估,教育质量评估是以学校教育质量发生的现场为手段来进行。发展是教育质量评估的目的,教育质量评估是为了学校的发展,学校自主发展能力的形成和提升是教育质量评估的最终目的。

教育质量评估的发展性强调充分有效发挥质量评估的促进和改进功能。质量评估是促进学校能力增强、绩效提高和价值提升的内在统一过程,并以此作为质量评估的根本追求。教育质量评估的发展性立足学校现在,回顾学校过去,着眼学校未来,既关注学校当前的质量状态和发展水平,更关注学校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教育质量评估的发展性,要求对学校发展基本状况及优劣势进行分析,通过质量评估使学校善于弥补劣势和发挥优势,形成发展特色。教育质量评估的发展性强调,对学校发展潜力的发现和挖掘,以学校的最佳发展区和生长点为着力点,重视学校在原有水平上所取得的“增加值”和“进步度”,其目的是形成学校自主发展和不断追求卓越的能力。教育质量评估的发展性使评估内在于学校质量形成过程,强调学校在质量评估中的自我诊断、自我反思和自我监控,质量评估过程就是学校自我诊断、反思、修正和完善的过程,就是学校不断发展的活动。

教育质量评估的发展性有以下特征:其一,开放性。教育质量评估发展性的方向是开放的,它不以唯一的标准作为评估的参照,评估标准是所有与质量评估密切的利益相关方共同协商的结果。而且,随着评估现实状况的变化,可以随时调整,评估的目的是追求学校的不断发展和教育质量的不断改进。其二,未来性。教育质量评估的发展性立足现在,面向未来,它不仅关注学校现实的教育质量表现,更加重视学校教育质量的长期发展目标和未来发展趋向。其三,改进性。教育质量评估的发展性反对的是甄别和选拔,不把评估结果和奖惩挂钩,而是为了了解教育质量的真实状况,以激发学校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改进和提升质量。其四,参与性。教育质量评估的发展性要求消除评估者与被评估学校间的二元对立,强调评估者与被评估学校间的互动、理解和信任,共同参与完成教育质量评估的整个过程。其四,整体性。教育质量评估的发展性要求评估要用整体的眼光审视和评判教育质量,不能因为学校教育质量的某方面不足而全盘否定。而应以积极的眼光,从多个角度和多个方向,全面了解学校教育质量状况,发现其优势和长处,从而给被评估学校以教育质量提升的信心和方向。

(三)过程性理念是教育质量评估的基础

教育质量评估的过程性是指对教育质量整个形成过程的评估。过程性教育质量评估,不是只关注教育质量正在形成的过程,而是关注整个形成过程,即教育质量的规划、形成过程和最终效果的三位一体的完整过程评估。过程性是教育质量评估的重要属性。“有机体的根本特征是活动,活动表现为过程,过程则是构成有机体的各元素之间具有内在联系的、持续的创造过程,它表明一个机体可以转化为另一机体。”[38]教育活动亦是一种过程,教育质量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并以过程的方式展开,离开了过程就无法理解教育质量活动,遑论对教育质量进行评估。非但教育质量是过程,对教育质量的评估本身也是过程,评估不是一次性的,评估没有终结,这次评估的结束,便是下次评估的开始,教育质量评估处于过程之中,以过程的形式存在。教育质量评估的过程性,是一种动态的、重过程、难量化及深层次的教育质量评估,针对的是静态的、重结果、可量化及浅层次的教育质量评估。

教育质量评估过程性的首要特征,就是重视教育质量的生成性。教育质量的过程就是一个生成的过程,过程就是生成,“实际世界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各种实际存在物的生成过程。因此,各种实际存在物都是造物,也可以把它们称为‘实际机遇’”[39]。“一个实际存在物的生成方式构成了这个实际存在物是什么”,“它的‘存在’是由它的‘生成’构成的。这就是‘过程原理’”。[40]通过对教育质量的生成进行关注进而评估,是教育质量评估过程性的内在要求。关注生成就是鼓励和激发创造性的教育质量成果,“‘生成过程’是一种走向新颖的创造性的进展”[41]。创造性意味着结果的非预期性,这也就衍生了教育质量评估过程性的又一个重要特征,即重视质量结果的非预期性。教育质量的形成具有极大的创造性,这就意味着质量结果的丰富多样性,也意味着质量结果不是一个十分有限的目标所能完全概括的。教育质量评估的过程性认为,凡是有价值的质量结果都应得到评估的肯定,而不管这些质量结果是否在预设的目标范围内,这种对非预期性质量结果的肯定,正是教育质量评估的过程性所强调的。

教育质量评估的过程性具有全面、深入、灵活、连续等优点。就全面而言,教育质量评估的过程性一方面能更全面地发挥评估的功能,教育质量评估的诊断、导向、激励、反馈等功能都能够在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来;另一方面过程性意味着教育质量评估不但关注质量过程,而且还关注质量规划和结果,采取的是过程性和目标性并重的评估取向,能够更全面地反映教育质量状况。深入而言,教育质量评估是一项整体的、系统的、复杂的系统过程,涉及的评估内容极其复杂、多变、全面,又具有阶段性、长期性和周期性,而过程性要求教育质量评估采用多维的评估方式和角度,不是只针对结果所进行的浅层次的量化式评估,而是深入到整个质量过程的不同方面和层次,从不同视角对教育质量进行评估,是一种层次更高也更深入的评估。就灵活而言,教育质量评估不受太多标准和程序的约束,不过于追求评估的精确性和客观性,能够根据教育质量过程中出现的实际情况,及时灵活地采取相应的评估措施。就连续而言,教育质量评估不是一次性的,评估是不间歇、不间断的持续过程,评估贯穿于整个教育质量过程。

(四)科学性理念是教育质量评估的根本

教育质量评估的科学性是指,从教育质量事实出发,遵从客观性、确定性、严密性和价值无涉性的原则和方法,以求真、求实和理性的态度,对教育质量进行的评判。科学性是教育质量评估的事实依据,是教育质量评估这一事物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一种可以引导和驱动教育质量评估向着正确方向持续前进的恒定的力量。没有科学性,教育质量评估活动就失去了组织展开的依据。

教育质量评估的科学性具有客观性、理性化、真实性、严谨性等特征。

其一,教育质量评估的科学性具有客观性。教育质量评估是一种认识活动,科学性要求这种认识活动具有客观性。客观性与主观性相对,科学的客观性就是要“消除感觉的主观性”,“科学知识的目的在于去掉一切个人的因素”,[42]去除主观性是科学性对教育质量评估保持客观性的要求,“不仅观察者个人无关紧要,而且他的立场、他的意识状态、他的‘角度’也是如此”[43],要尽可能减少评估主体的欲望、兴趣、爱好、情感、愿望、理想、信念、信仰、先行概念、价值观等主观东西对教育质量评估的干扰和破坏。客观性意味着教育质量评估的结论具有可检验性,“如果辩护原则上能够被检验并被任何人理解,它就是客观的”[44],作为客观认识的结果,教育质量评估的结论是能够经得起重复检验的。

其二,教育质量评估的科学性具有理性化。理性是科学的精神,科学是一种理性活动,美国科学哲学著名学者瓦托夫斯基(MarxW.Wartofsky)指出:“我们可以最广义地把科学定义为理性活动。”[45]科学性要求教育质量评估把理性作为指导,用理性控制整个教育质量评估活动,“科学就是在于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46]。教育质量评估要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和掌握实际的质量信息和资料,并将理性的指导和控制贯穿于整个教育质量评估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

其三,教育质量评估的科学性具有真实性。真实性对教育质量评估而言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毛泽东曾明确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47]教育质量评估要做到认真探求教育质量实践发展的规律。英国哲学家罗素(Bertrand Russell)指出:“我所说的科学的实事求是,是指把我们的信念建立在人所可能做到的不带个人色彩、免除地域性及气质偏见的观察和推论之上的习惯。”[48]由此,教育质量评估要保持真实性,就要力求准确,免除“偏见”的侵入,不主观臆断、掺杂个人情感。

其四,教育质量评估的科学性具有严谨性。教育质量评估过程要保持严密的逻辑严谨性,毕竟“严谨性问题具有涟漪效应,贯穿至整个后期阶段”[49],倘若教育质量评估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逻辑分析不严谨的问题,如逻辑分析不严密,不能保持逻辑的一贯性等。这种不严谨造成的后果,就会在其他评估环节被放大,最终造成评估结果的不可靠和不准确,甚至南辕北辙,也就无法保证教育质量评估的科学性。

二、基本原则:教育质量评估的依循

教育质量评估的原则是合理有效进行和开展教育质量评估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规范和准则。教育质量评估的原则体现出评估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是在评估中观察、分析和处理教育质量问题的基本准绳。教育质量评估的原则对教育质量评估活动的合理性、可行性、科学性、实践性和方向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应贯彻于教育质量评估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教育质量评估原则是关于评估行为的标准、准则的知识,具有规范性特点。教育质量评估原则不是具体的指导方法,而是观念形态的东西,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特征。教育质量评估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有教育性原则、灵活性原则、民主性原则、伦理性原则、引导性原则和多元化原则。

(一)教育质量评估的教育性原则

教育质量评估的教育性原则是指教育质量评估应对教育质量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评估过程和结果能够使促使人们对教育质量的改进进行积极思考,鼓舞和激励人们为不断提升教育质量而努力。教育性原则意味着教育质量评估已纳入到教育质量过程之中,成为教育质量提升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不是置身于教育质量过程之外,进行冷眼评判的旁观者,评估不仅仅是教育质量的评判,更是教育质量提升的促进。教育性原则意味着,教育质量评估要摒弃评估中一切与教育质量发展不相符或没有教育价值的消极因素,促使学校教育质量发生积极的变化。

教育质量评估的教育性原则,要求教育质量评估不是为了甄别学校教育质量的优劣,不是为了筛选出质量优异的学校,更不是为了将质量低下的学校进行淘汰。教育质量评估的教育性原则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改进、提高和发展,正如美国著名学者斯塔克所指出:“我们开始进行评估是为了证明某个事情,但是我们始终不懈地致力于这项工作,只是为了能够得到实质性的、一天天的效果——不但是为了检查我们是否在做着我们想要做的事情,而且也是尝试着特别地努力去把事情做得更好。在教育环境中,这种意图通常是双向的。评价作为一种手段并不仅仅是要去应答‘问责’问题,而且要达到教育性的效果。”[50]教育质量评估应充当学校质量改进的催化剂,对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实施有效的引导,规范和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形成和发展,力求通过评估帮助学校更加清晰地认识质量提升中的问题和原因,并找寻出切实可行的有效的质量提升路径。

教育质量评估要贯彻教育性原则,需要做到以下方面:一是要改变为评估而评估的思想,教育质量评估要为学校教育质量提升服务,把质量评估和指导学校教育质量结合起来,使学校通过质量评估能够明晰未来质量提升的方向;二是要调动被评估学校的主体性,重视被评估学校参与质量评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在评估中的作用;三是要及时持续地提供教育质量评估的信息反馈,通过质量信息的及时反馈,使学校能够迅速了解其质量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从而能够发挥长处,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问题,为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及时扫除障碍,增加动力,达到以评估实现质量改进的最终目的。

(二)教育质量评估的灵活性原则

教育质量评估的灵活性原则是指,要根据教育质量形成过程的具体情况和问题,随时对评估进行调整,以尽可能满足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需求。教育质量评估不应是一个封闭和僵死的系统,而应是一个灵活和开放的系统,评估必须根据教育质量的具体情况灵活应对。单一的程式化的评估方式方法,难以应对教育质量随时出现的变化,这要求在具体的教育质量评估活动中,必须根据特定的教育质量发展状况,及时调整、补充和修正评估。

教育质量评估也不会像事先设计的那样严格不变地程式化进行,而是随着质量评估活动的展开,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变化,这就要求教育质量评估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随时变通,针对不同情况灵活处理,要尽可能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质量评估。教育质量评估不能奏效或难以进行,往往是因为质量评估与教育质量实际情况不相适应所造成,这就要对教育质量评估进行调整,使评估能够更好地与教育质量现实状况相适应。教育质量评估要具有灵活性原则,也是为了避免在评估实施中扼杀学校提升教育质量的多样性和创造性。灵活性要求教育质量评估要尊重不同学校间的差异,给不同学校教育质量的增进过程留出一定的自主和弹性空间。否则,教育质量评估过于死板,不但难以适应学校间的质量差异,而且会严重抑制学校改进教育质量的创造性,打击学校提升质量的积极性,评估的真正目的也就无法落实。

(三)教育质量评估的民主性原则

教育质量评估的民主性原则是指在教育质量实现过程中充分发挥评估各方尤其是评估对象参与评估的权利。既然教育质量的形成过程是学校全体教职员工亲历、亲为、共同努力的建构过程,而非外力的强制所能形成。那么,单纯的外在强制力量从根本上说就无法真正促进教育质量的形成。恰恰相反的是,外在的力量反而可能会成为教育质量形成的阻碍,给教育质量形成带来消极影响。故而教育质量评估就要贯彻民主性原则,从而使评估能够成为一种教育质量的促进力量。

学校教职员工作为教育质量形成的主体,有权参与评估和了解评估,并在评估中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在教育质量评估中,遵循民主的原则,让学校成员参与评估,能够使评估更好地反映和满足他们的需要,而且通过对教育质量评估的参与,有利于学校成员更加深入地理解评估的目的和意义,获得更加客观、真实的教育质量评估信息,促使评估的理念转变成学校成员的质量理念。反之,学校成员与教育质量评估相隔离,他们就可能产生误解和厌倦,在评估过程中就可能会出现抵制情绪和弄虚作假的欺骗行为。

教育质量评估作为一种促进教育质量提升的手段,对教育质量的形成有着激励、调控和加速的作用,在评估过程中创造出民主的评估氛围,能够充分调动学校所有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反之,教育质量评估没有学校成员的积极参与,把学校成员排除在评估之外,会使其把评估看作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就可能会产生敷衍塞责、应付评估的状况,从而不利于教育质量的提升。

教育质量评估要贯彻民主性原则,要求评估者和学校成员间保持平等的伙伴关系,让学校成员参与质量评估的全过程,评估者与被评估者民主协商、共同探讨、共同做主。反对把二者看成是上下级的评与被评的关系,反对一方对另一方粗暴地强加干预,反对经常性地以奖励、处罚等手段对待学校及其员工。

(四)教育质量评估的伦理性原则

教育质量评估的伦理性原则是指,在教育质量评估中必须遵守和坚持正当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力求避免非正当行为的发生。

伦理价值和伦理道德问题是教育质量评估无法避开的重要问题,“评估首先是一种价值判断,且总是由‘人’进行的(受评机构从根本上说也是‘人’),因而其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人与社会、人与人,特别是评估者与被评估者、评估者与评估委托者之间的关系问题,这就离不开‘评估伦理’的调节”[51]。没有伦理规范的教育质量评估,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无意义的评估,正如斯特克(R.E.Stake)所说:“除非我们可以期望评鉴的参与者充满了伦理的行为,否则评鉴的理论与实务一点价值都没有。”[52]

事实上,对教育质量评估者而言,伦理问题才是他们最为头疼和困惑的问题,“从教育评估的众多实际案例观察可见,从事评估人员在评估技术方面所遇到的困难,远远不及评估伦理所带来的挑战,时常令评估人员困惑不解的是‘什么是最恰当的评估行为’”[53]

教育质量评估的伦理性原则涉及如下内容:一是对评估对象而言,教育质量评估过程中要尊重评估对象的人格,保护评估对象的隐私权,维护评估对象的切身利益,不对评估对象造成物质和精神上的伤害。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为获取评价信息,评价者需要和有关人员进行交流、沟通。在获取评价信息过程中,评价者要获得他人的同意,为他人保密,尊重他人的隐私,不得伤害或羞辱他人”[54],要尽可能满足评价对象的合理需求。

二是对评估者而言,其在教育质量评估中的言行,都渗透着道德伦理观念,会对评估对象产生影响,处理不好就会产生伦理问题,影响评估的真实性。因此,在教育质量评估中评估人员要具有强烈的评估伦理意识,严格遵循评估的基本伦理规范和要求,尽可能避免将各种偏见带入评估,真正做到评估的公平和公正。

三是对评估技术而言,在科学的意义上,教育质量评估技术是获得和处理评估信息的有效工具,但“测评技术只是人行为的产物,这些行为后果都会与人发生利害关系,都必然受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则所制约,受到法律和伦理的约束”[55]。因此,在教育质量评估中,要充分认识到评估技术所带来的伦理性问题,尽量做到将评估技术带来的伦理问题降到最低程度。

四是对评估结果而言,对教育质量评估结果的解释和应用,要符合质量评估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说,为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和长远发展服务,要坚决杜绝质量评估结果的误用和滥用。

(五)教育质量评估的引导性原则

教育质量评估的引导性原则是指,在教育质量评估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校的质量观念、质量流程和质量追求进行启发、规范和引领。学校作为教育质量形成的主体,强烈希望能够通过质量评估来提升教育质量,教育质量评估就应当紧紧抓住学校的这种质量需求,为学校提升教育质量提供机会,通过质量评估为学校创造质量提升的条件,引导学校在质量提升中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这种引导又会反过来极大地激励学校提升质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通过教育质量评估的引导性,能够激励和凝聚学校的各种力量,朝着评估指向的教育目标发展。教育质量评估引导的目的在于,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主要应从两方面引导:一是通过教育质量评估引导学校逐渐形成质量自我发展的能力,在引导中要充分调动学校积极参与评估,并在参与过程中形成自我诊断、自我反思、自我分析、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通过教育质量评估引导学校明确质量发展的追求和方向。教育质量评估的引导性意味着理想性和方向性,教育质量评估的最高目的所勾画的是一种理想的教育质量状态,具有一定的理想主义特征,是引领学校教育质量趋向的理想追求,倘若学校教育质量发展缺失这样一座灯塔,就会迷失发展的方向。

(六)教育质量评估的多元化原则

教育质量评估的多元化原则主要体现为评估主体的多元性、评估内容的多元性、评估标准的多元性和评估方式的多元性。从本质上而言,教育质量评估的多元化原则是为了促进评估学校教育质量的多元化发展,尊重个别,关注差异,鼓励各学校在质量发展上勇于创新、不断进行自我超越。

具体而言,贯彻多元化原则要求做到以下方面内容。

教育质量评估主体的多元化。要打破仅以评估者为主体的单一化形式,使与教育质量评估有关的各利益相关者都能有机会参与到评估中去,尤其是要突出作为评估对象的学校在评估中的主体地位,力求从各个方面反映教育质量的总体状况。多元化的教育质量评估主体,改变了评估中评估者与被评估者间的关系,即从评与被评的对立关系转变为平等的协作关系。正如有研究者所指出的那样:建立了这种新型的评估关系,改变了原来被评估者对评估的认识,使他们对评估产生了兴趣和热爱,从而以更加诚恳和公开的态度参与评估。与此同时,评估者也能够对被评估者的意见和见解更加尊重,有利于营造民主和谐的评估氛围。[56]主体多元化的教育质量评估,容易产生主体泛化的弊端,不利于教育质量评估的具体操作,这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教育质量评估内容的多元化。教育质量评估内容不能只关注可见的、易量化的部分,而忽视对许多难以量化却又非常重要的质量信息,必须对教育质量内容采取多元化的评估。对学校而言,质量评估不仅要关注可见的硬件质量,更要关注软件质量,如学校的质量文化、质量理念、质量精神等。对学生而言,质量评估不能只关注可见的知识和技能方面,而应对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更多的关注,尤其对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表现出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认知风格以及情感体验等因素的关注。

教育质量评估标准的多元化。教育质量评估要面对的是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质量现实,从宏观上看,各个地区、各个学校的历史条件、师资力量、生源质量、教学设施等差距巨大。从微观上看,教师的教学风格、学校的管理风格、师生的心理个性特点千差万别。这种差异性意味着教育质量评估用一个共同的标准或常模,来对所有对象进行完全统一质量评估,学校的质量特色就必然被抹杀,学校教育质量也只能是“千人一面”。只有采用多元化的质量评估标准,才能打破唯一论的质量评估,就不同类型的学校而言,可有针对性地根据各自的不同情况,确立相应的教育质量评估标准。教育质量评估标准多元化,不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评估结果的信度和效度,而且还有利于评估者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各个学校的质量差异,能够使各个学校充分识别自己的质量优势和不足,从而更加有助于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教育质量评估方式的多元化。这意味着教育质量评估要采取多种多样的质量评估方式,以求更加真实、客观、全面地反映教育质量的基本状况。教育质量评估可以采取学校自我评估的方式,让学校真正成为质量的主人,使学校的自我质量评估过程成为学校自我质量调控和认知的过程。教育质量评估也可以采取学校间相互评估的方式,在相互评估过程中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彼此间的优势与不足,可以共同研究讨论处理一些有争议的质量问题,可以相互学习彼此间的质量优势,最终增强各个学校间的质量合作意识和质量竞争意识。教育质量评估还可以采取正式评估与非正式评估相结合的方式,正式的教育质量评估着眼于学校提供的正式、正规的质量信息,比较客观严格。非正式的教育质量评估,着眼于一些正规渠道之外直接从学校获取的质量信息,这些信息容易被正式评估所忽视,能够更加真实、多侧面地反映学校的教育质量状况。教育质量评估亦可以采取过程评估与结果评估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过程评估关注教育质量的日常形成过程的表现,使评估深入学校质量发展进程的各个环节,及时了解学校质量发展中的进步和问题,给学校教育质量发展以有效的指导。另一方面结果评估关注教育质量完成的最终结果,最终结果是教育质量整体实际效果的最明显体现,通过结果评估,可以最直观地把握学校一段时间内的教育质量宏观状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