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学生互动

教师学生互动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只有教师发展了,学生才能得到发展,学校的内涵才得以提升。为此,学校利用有限的经费,在最近几年,组织了一大批教师走出去,到全国各地、各名校学习,面对面聆听专家的教诲。案例分析教研活动离不开专业引领,而时常从外面请专家是很不现实的。更多的是需要自己本校的有较高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的骨干教师来当专业引领。学校通过建立骨干教师的引领制度和相关的激励措施,使教师人人争当“专业引领”。

梁玉清

美国著名教育家曾说过,“教师的成功=经验+反思”。透视一所学校教育科研的成效,要看它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教师,在多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要看它是否借助于科研活动,带动了教师队伍建设,促使一大批教师脱颖而出。

教育科研不仅是推动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更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不竭动力,是现代教育平台上的标志性“建筑”,它所具有的复杂性、创造性、导向性、超前性、高效性是学校其他任何工作无法替代的。如果没有教育科研的引领,学校无法走出短视与平庸的泥潭,无法冲破传统教育的樊篱,无法奏响素质教育的乐章,更没有卓越教育课程改革的璀璨光芒。从2012年9月实施卓越课堂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在市、区教委的领导下,在区教师进修学院的扶持下,我校始终坚持“强师兴校、科研兴校、文化立校、特色扬校”的发展思路,走“基础发展、提升发展、内涵发展”之路,在继承中发展,在常规中创新,在改革中提升。遵循着“实施卓越课堂教育课改—强化队伍建设—优化课题建设”的策略,发扬“朴实、务实、求实”的作风,秉承“实践、深思、增效”的研究宗旨,在提高办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主要做法有:

一、构建学习型团队,开展立体、开放、多元的教研方式

教师的发展决定学校的发展。我们明确提出:“不会搞科研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以此激励教师参与教科研活动,向教科研要质量,更新观念,促进全员教师专业发展。开创以变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新局面,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教师转变,教科研已成为学校发展特色。在教科研工作实践中,我们渐渐懂得:教科研并不神秘,它的精髓在于创新,是对昨天的一种超越,一个活动、一次家访、一次谈心、一堂教学、一次反思都涌动着科研的泉脉,因此,我们把学校作为研究基地,把教科研的思想渗透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精彩故事中捕捉教育的智慧,找寻科研的思想,探索教育的规律。由于我们把教科研植根在了养料丰厚的教育教学中,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科研方式必须呈现多元化态势。读书活动、论文写作、案例分析、教育叙事、课堂设计、教育反思等都成了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方式。课题开题活动、各种示范课、卓越课堂研讨课、教学论文、课改体会都成了教师展示风采、彰显个性的平台。在读书活动中,教师丰富了思想,更新了教育观念,读书成为教师持久的价值追求;教育实践与反思的有效结合,让教师在反思中顿悟、在反思中提升、在反思中成长,为教师锤炼教学基本功、专业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学校还聘请专家到校开展教研讲座,市区教研员多次到校指导课改、做专题报告,分批次派不同层次教师到外地学习等。丰富多采的教研活动,让教师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激活了教师刻苦钻研的热情,激发了教师勤奋好学的精神,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请进来,专家讲解指导,精神引领

专家引领是一线教师的航标,教师除了需要大量吸取专家论著中的精神营养外,更需要得到专家的耳提面命。为提高教师教育科研的能力,近两年来,我校邀请了各学科全国知名专家到校开展专题讲座,他们就教育教学管理、师生及家长管理、教师素质提升、资料信息管理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富有操作性的建议。其中既有宏观的统筹,又有细节的切入;既有教育理论的阐释,又有具体事例的佐证,深入浅出的剖析和讲解,赢得了在场老师的一致赞赏。

三、走出去,教师交流互动,视野拓宽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人力资本”,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和根本。只有教师发展了,学生才能得到发展,学校的内涵才得以提升。从这个意义上说,具有教师发展功能的学校才是“真正的学校”,这样的学校才能使所有参与教育教学过程的人都得到发展,自身也才能获得持续的发展。教师要发展,光靠把专家请进来还远远不够,井底之蛙只能看到头顶的天空,只有“走出去”,走近名家、名师、名校,拓宽视野,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吸取精华,扬长避短,方能超越自己。为此,学校利用有限的经费,在最近几年,组织了一大批教师走出去,到全国各地、各名校学习,面对面聆听专家的教诲。回来后,将经验整理成文,利用政治学习时间,与全校教师交流互动,共同分享。既拓宽了教师的视野,又提升了业务素质。

四、六环递进,聚焦课堂,强化实效

今年以来,学校为不断强化卓越课堂的实效性,提出以课堂为中心,通过备课、研课、上课、听课、评课和磨课六个环节,利用每周教研活动时间,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此,学校专门设教改科研周,周前,学校要求各备课组长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本备课组老师认真研究科研周期间的教学,每位老师分配任务,最后一起探讨课件内容。同时学校还以教改科研周为契机,要求每一位老师做到五个一,即听一节课、做一个精品课件、写一篇教学反思、写一篇评课稿或论文。同时,邀请骨干教师献课,推荐青年教师赛课,以此作为教改科研活动周的重点。课后,老师们还进行议课、评课。从收集到的听课评议表来看,听课老师充分肯定了我校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认为我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实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校内组内教师的自评互评、合作交流,营造了良好和谐的教研文化氛围,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五、骨干引领,学科论坛,经验分享

案例分析教研活动离不开专业引领,而时常从外面请专家是很不现实的。更多的是需要自己本校的有较高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的骨干教师来当专业引领。那么学校应该让这些教师首先“亮”起来,为他们树立威信。并经常为这些教师提供出去学习和培训机会,从而达到纵深层次的提高。学校通过建立骨干教师的引领制度和相关的激励措施,使教师人人争当“专业引领”。教师要想成为专业人员,他们就会克服种种困难,学会在教学中观察自己,在课后反思自己,与同事一起参与专业发展活动。为此,学校举行了多次学科论坛活动,利用每周的教研活动、政治学习时间,请学校各科骨干教师分别开设讲座、名师观摩课,并在讲座、课后和老师们一起交流、互动,通过互动来共同分享教学资源、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通过对话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丰富多样的活动,旨在进一步打造“引领、互动、共享、反思”的教研文化,通过引进教育同行特色教学方式和优秀的教学经验,达到释放我校优质资源,营造更加浓厚教研氛围的效果。

总之,“以教育科研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共识,教改科研唤醒了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促进了教师主动的专业化发展道路。让科研的思想走进课堂,走进教师的精神世界,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未来教育发展的特色和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