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建主体体验德育模式的策略研究

构建主体体验德育模式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几年来,为适应社会的发展,根据学校实际,我们提出了“主体体验式德育”的管理模式,不再把学生当作物化的人,而是鲜活的富有勃勃生机的带有强烈主体意识的人。主体体验式德育是一种为了人和发展人的教育,学生不只是被管理者,更是参与管理者,在体验中感悟和升华,是管理的主体,是道德自我构建的主体。学生被物化,不管学生认可与否,是否理解,教育者都会将自己的价值观念或想法要求强加给学生,使其遵照执行。

北京京源学校 简道寅

北京市京源学校是一所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于一体的学校,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完成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渡过从幼儿至儿童、少年直至青年的人生成长的最重要阶段,初步形成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奠定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品德、情感、知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基础和幸福人生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为了孩子的终身发展和一生幸福而努力工作”作为核心理念,并贯穿于学校的一切工作之中。

作为一所几乎可以铸就一个孩子一生前程的学校,我们必须把“为了每个孩子的终身发展和一生幸福而努力工作”的理念融入学校每一位教师员工的血液中,让她成为一种精神,一种思维定式,一种行为习惯,化为一种文化自觉,成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成为每个人的行为准则,不唯此,不能担当起这所学校的使命!

近几年来,为适应社会的发展,根据学校实际,我们提出了“主体体验式德育”的管理模式,不再把学生当作物化的人,而是鲜活的富有勃勃生机的带有强烈主体意识的人。主体体验式德育是一种为了人和发展人的教育,学生不只是被管理者,更是参与管理者,在体验中感悟和升华,是管理的主体,是道德自我构建的主体。

一、主体体验式德育模式提出的背景

有这样一件事:几个孩子正玩得不亦乐乎,一个小家伙突然摔倒在地上,并立即哇哇大哭起来。假如你在场,你会如何处理这件事?

按常理,人们会这样做:赶快跑过去哄,给孩子拍拍身上的泥,嘴里说着要孩子立即停止大哭的话,或者鼓励他“勇敢点,自己爬起来,别哭”,或者朝地出气地说“这地真坏,看我不打它”等。

效果会怎样?根据生活经验,都不会出现什么奇效。而其中一个小女孩是这样做的:她一看那跌倒的小家伙,愣了愣,接着,跑了过去,装着一下子跌倒了,就跌在那小家伙的身旁,她跌倒了,还笑得咯咯响。那小家伙一看小姐姐,也笑了,抹抹泪,又玩起来。

作为学校教育管理者,看到这个故事,联想到我们的教育,长期以来还有很多人恪守一种“知识德育”的路径,继续采用“注入式教育”来管理我们的学生,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说教、批评和解决具体学生问题,却往往忽略了要用学生的心态——主体体验的方式去管理学生,养成主体体验的良好习惯,成为学校生活真正的主人。

(一)传统被动灌输式德育模式存在的弊病

(1)知识性。依照“知识德育”的路径,教育者花费很长的时间和精力说教,直接灌输,让学生被动接收。

(2)物化性。学生被物化,不管学生认可与否,是否理解,教育者都会将自己的价值观念或想法要求强加给学生,使其遵照执行。

(3)单一性。师生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只有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说教,而没有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与沟通。

(4)空洞性。传统德育往往与家庭和社会相脱离,缺少生活的体验和实践。

(二)主体体验式德育模式的优点

(1)主体性。尊重教育规律,唤醒学生主体的道德责任意识,利于学生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

(2)人文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搭建学生自主发展的平台,多给学生一些宽容和理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氛围中自我管理、自主发展。

(3)双向性。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师生友好平等,利于彼此沟通与交流。

(4)体验性。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自我体验、自我感悟,最后实现自我教育。

二、主体体验式德育模式的操作基本要求

学生主体体验式德育活动模式主要由五步组成:

第一,创设情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活动中,学校应注重情境的创设,可以是老师提供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发现的,如自我教育情境、活动体验情境、浓厚感情氛围情境等,为学生提供广泛参与的场景,激发学生参与体验的兴趣。

第二,引导参与。在组织者的引导下,学生进行参与。

第三,明理导行。在参与的过程中,组织者帮助学生提高价值判断、选择的能力,将正确的道德认知、情感和信念外化为良好的道德行为。

第四,主体参与。学生主体参与体验是整个活动的关键环节,组织者要关注学生参与的广度与深度,通过引导者与体验者、体验者与体验者、体验者与社会群体的协调互动,增强主体参与体验的实效。

第五,体验升华。通过活动讨论、反馈交流、自评、他评等形式,学生了解自己参与活动后的体验与收获,自我反思、自我感悟、自我升华,为下一次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三、主体体验式德育模式的主要举措

(一)学生在新课改中体验学生主体性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校牢牢抓住学科育德这一主渠道,提出“五个能让”观念: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自己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总结。同时,在实施学科德育渗透的过程中,我们更鼓励学生走出去亲自动手体验。例如,历史、生物和地理老师组织长白山地质植被考察、黄山人文地理和历史考察、沿河城野外地理实习、走进博物馆等多种活动;心理学科、语文学科会同班主任举行了“挑战自我拓展训练”“今年春游去哪里”等设计与实践,每一次活动都是学生们新鲜而深刻的感受,“清风明月本无价,远山近水皆有情”。疆域的幅员辽阔,生态的复杂多样,历史的悠久厚重,民风民俗的悠远绵长都使学生们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深深地体验或深深体验的渴望。

(二)学生在参与学校管理中体现学生主体性

学校的德育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过程。学校应积极为学生创设和开辟特定的氛围和渠道,让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成为道德自我构建的主体,使其从认识到管理,从管理到提高,逐步理解、领悟和完善,达到“不教”的境地。我校给学生创造各种机会,搭建平台,让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

1.学生直接参与校纪班规的制定

《学生手册》正是出自学生之手,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学生经过学制度、谈制度、评制度、改制度,使学生逐渐由“他律”转化为“自律”。

2.学生会自治管理

学生自愿报名、竞聘演讲产生的自治管理组织,让学生亲身体会学校的管理,利于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在学校中得到认可和遵守。

3.值周管理

我校每个班级同学每学期至少要进行一次值周工作,同时我们把值周总结交给值周班长来做,容易发现身边的好人好事,较客观地反映值周检查过程中的不良现象,使其教育效果更佳。

4.学生代表大会

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学校提出意见和建议,增加学校管理决策的透明度,增进学生对学校的了解,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等,通过学生的自我剖析、相互教育,达到学生自我教育的效果。

此外,每学期末的评教促学,每位学生对科任教师和班主任都要进行一次全面认真、公平、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在促进教师“教”的同时促进了自己的学习,在对老师的期望中促进自己的完善。我校学生还自己组织实行自我评价制度,每学期期末开展学生自评活动,在此基础上,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干部、文明标兵、优秀班集体等,让学生充分参与学校的管理。

(三)学生在活动中体现学生主体性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学校是学生锻炼的场所,是学生培养能力,身心得到健康成长的场所。德育工作要认真考虑能够给学生提供什么样的锻炼,怎样提供更好的培养能力的锻炼,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我校在日常德育工作中安排了大量生动活泼、特色鲜明的教育活动,提供学生各种展示自我的机会。

经过不断的摸索创新,我校的德育主体活动形成了三大特色:课程化、系列化、特色化。

1.课程化

每学期开学前的班主任培训中,班主任们会一起补充和丰富本学期的德育大课标,通过年级的研讨和全校交流,形成分学段、分年龄各具班级特色的各层次的德育课表和德育课程,既有学生喜爱的每周的社团课程,还有定期的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等活动和不定期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各种科技活动,也有节日、纪念日活动等。

2.系列化

在人生的重要时段,学校都会通过各种仪式来记录学生的成长。例如,初一远足卢沟桥举行建队仪式;初二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离队建团活动;初三的百日誓师和毕业典礼;高一年级的清明诗会、高二年级的感恩活动、高三年级的成人仪式和毕业典礼,在每个重要的阶段,都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3.特色化

(1)我校坚持十七年的青春一封信活动。十三四岁,是孩子们世界观和人生观开始形成的关键期,也是他们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在这个时期,随着文化知识、社会经验的不断丰富和积累,生理机能的逐渐成熟,他们分析、理解和判断问题的能力迅速提高,意志和思维能力也不断加强。因此,他们心理上就产生了强烈的“成人感”,迫切要求摆脱父母、师长的看护和自己的从属地位,独立自主地生活。但他们的社会阅历毕竟太少,还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个人发展不容易与社会要求一致,有时甚至因为一种故意的“违拗”心理造成与成人对立的独立。

为此,我们开展了“迈好青春第一步”的系列教育活动。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志向。

(2)“我们的第三学期”活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每年寒暑假,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国内外游学活动,开辟“我们的第三学期”课堂,实施“无边界学习”,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更好地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和健身娱乐,引导学生学会四件事:怎样认识自我,怎样认识我与自然,怎样认识我与社会,怎样独立生活。在我校“让整个世界都成为学生的课堂”的理念下,我们构建了具有京源特色、全面育人的游学课程,为造就高素质公民和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游学课程由两部分构成:

①为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为目的而设置的国内山川名胜的综合实践考察活动课程。

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我校设置了各年级的综合实践考察活动课程:初中的学生在灵山的考察活动中,感受着科学家徐凤翔执着的科学探索精神;在龙门涧的地质考察活动中,在化石的纹理中,探究地壳的运动,感叹自然界的神奇;在狼牙山上感受英雄的壮歌与豪迈之气;在泰山顶一览众山小,喊出孩子们的豪言壮语;在人工天河感受“红旗渠精神”。

在高一年级我们带学生走入清华,走进天津美院,感受高等学府的文化气息,与高校学生座谈,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我们带领学生登顶泰山,赴长白山开展科学考察,进行励志教育和科学研究;高二时我们带领学生走进延安踏寻党的战斗足迹,感受“延安精神”;赴黄山进行科学考察。在每次活动前,老师们都会认真策划活动方案,精心设计图文并茂的考察手册。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在校外感受祖国大好山的秀美和博大的中华文明的同时,对学科知识更是进一步的实践与拓展。(表1)

表1 北京京源学校的游学课程表

续表

今年我们又开发了“中高考博物馆日”,累计29个班次、1 300人次都利用今年中高考的时间走出校门开展校外拓展活动。

通过校外活动,学生深受教育,他们说:“我知道了农民不是这么好做的。爷爷说,农民一天工作八小时,我才干了这么一点就熬不住了,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这次拓展让我懂得:一个人的力量永远无法战胜团队的力量;比如说:一根筷子你很容易就撅折了,可是你再撅一下20根筷子,你能撅得折吗?这就是团队的力量,如果想让我们的班级成为‘永战不败’的班级我们就要发挥好这种团队的力量!”“今天的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而红旗渠精神在今天的生活中和学习中,是需要我们去学习和发扬的。”

家长也深有感触:“走出校外开展各种综合实践活动给了孩子们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他们可以尝试自己动手做自己想做的事,尝试展现自己的个人能力,无形中给了孩子一种坚定的信心,我行,我可以干,这是在家里所不能做到的。看到孩子那自信满满的样子就知道,他对自己充满了信心,这就是自我价值体现的结果。作为家长我由衷地感到欣喜,看见他到处炫耀着自己的成绩也感到无比欣慰。”

②为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国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我们还设置了国际游学课程。

学生利用假期赴英、美、日、韩、澳大利亚等国进行学习和文化交流国际游学课程。在游学之前,学生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他们从网上、图书馆查阅关于所去游学国家的资料,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向老师请教该国的历史地理知识;还抓住时机练习外语口语。

在游学过程中,学生经过了语言的磨砺和知识的拓展,走近了各国的名胜古迹,开阔了视野。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大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听力水平和外语表达能力。通过与住宿家庭的和谐相处,提高了他们的自理能力、协调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同学们还因此加深了对祖国的认识,坚定了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

正如一位同学参观大英博物馆后在成长日记里写道:“这次的活动,不仅是一次博物馆参观活动,也是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或许,我永远忘不了这次大英博物馆之行,永远忘不了老师凝重的神情,永远忘不了那一声重重的叹息……我不禁想说:‘爱我中华!莫忘国耻!’”

所以我们感到,社会大课堂是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老师们的精心设计,让孩子们走出去,让他们融入自然,接触社会,感受生活,使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有机结合,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学习型家庭等活动已成为我校的标志。学习型家庭是一种新的家庭教育观,也是一种新的家庭生活方式。创建学习型家庭,不仅使每个家庭成员更热爱学习,树立终身学习、互相学习的理念,还有利于亲子间的沟通和家庭亲和力、凝聚力的增强。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保证家庭与社会和谐同步地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校提出“为了孩子的终身发展和一生幸福而努力工作”,开展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就是希望通过活动,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为孩子营造一个更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更积极地适应社会,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冲击,身心更加健康,提高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新事物的创新能力,成为“有尊严、有修养、会学习、会生活”的人。

(4)“现在进行时”课程。“现在进行时”课程是以当下正在发生的学校、区域及社会重大政治、经济、科技、自然事件,及世界纪念日、重要政治、历史人物、科学家纪念日等为资源的跨学科的,自主进行课程设计、开发课程内容,进行实施与管理的校本课程,体现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和价值。(表2)

表2 北京京源学校的“现在进行时”课程活动统计表

续表

将社会和自然世界发生的重大事件作为课程资源,紧跟时代脉动,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变化,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国际理解、社会责任教育等一系列重大主题融入其中,学生在一个一个的热点问题剖析、评论、探究的过程中,能力得到锻炼,思想得到提升,学校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使命得以完成,这就是京源学校的一种课程文化,也是我们德育活动设计的一种重要方法。

(四)学生在综合实践中体现学生主体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教师编排了学生所有的时间,而学生却因此没有时间到图书馆去阅读他喜爱的书籍的话,那么我们的教育是令人悲哀的。”德育是实践的、体验的,学生在德育实践和体验过程中,必然会碰到许多问题。德育应该鼓励学生去捕捉和提出这些问题,激发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去追问、思考、解答这些问题。我校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德育实践活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

1.开展小课题研究,体验实践探究

目前在全校有影响的有“石景山汽车尾气治理情况调研”“永定河水污染的调查”“校园用电情况调研”等课题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找到了很好的载体。

2.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体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校实行的“我实践,我体验”——丰富多彩的学科实践活动,“我选择,我亲历”——创设自主实验课程,“亲近自然,体验过程”——野外实践活动,“我参与,我感受”——传统节假日体验活动等,将实践活动学校系列化、年级分段化,尤其将高中的社区服务定为各班班长牵头联系,分成小组,制定方案,进行服务,为学生搭建自己与社会各界打交道、接触的机会,去年我们又将高一的部分学生分到我校幼儿部和小学部,担任为期一周的助教,为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内和校外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从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使同学们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自己的组织纪律性、集体观、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表3)

表3 北京京源学校经典综合实践活动系列

续表

续表

四、主体体验式德育模式的条件保障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学校德育工作是使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保障,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学生能否发挥主体作用,关键在于学校领导是否有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理念。我校提出学校教育不仅仅是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劳动素质,要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和道德修养,为学生一生的发展着想,使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成为一个适应社会,对社会有用的人。把“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和一生幸福而努力工作”作为办学理念,努力为学生创设健康和谐、勤奋进取的成长环境,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突出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让德育真正成为有助于人生命发展、生活质量和精神心灵成长的工作。

(二)健全组织,创新机制

建立了以白宏宽校长为组长,德育副校长简校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组员中既有后勤副校长提供经费保障,教学副校长提供课程保障,德育处组员分管各项活动,还有学科教师的组织和参与,形成了全员德育的良好氛围。

(三)建立和谐、宽松、民主的德育情境

1.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

良好环境对人的行为会产生积极的倡导、提示和规范作用。我校楼道两旁名人画像,实验室旁边的科学画廊,走廊精心设计的轻声右行标牌、温馨提示板等,特别是教学楼墙壁悬挂学生自己的书画作品,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我校雨水回收工程、设立“稼穑园”等,向学生传达一种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等,彰显着一种良好的道德理念。

2.建设和谐的人文环境

一方面学校要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教育为载体,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引导他们自觉遵守基本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应弘扬校园先进文化主旋律,广泛开展创建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学生的活动,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习、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风格。每年区人大、政协两会期间组织学生采访两会代表,了解国家政治生活,与区法院联合开展模拟法庭活动,校艺术团在中国香港校园学生艺术团展演中获得金奖,学校船模社团同学,取得世界1金5银3铜佳绩,为祖国、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学校的科技俱乐部尤其是“北京市翱翔计划”在市活动中突出,学校金帆书画院成为社会公认的品牌。这些活动的开展,大家在交往中相互尊敬、相互理解、相互合作,为实现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使整个校园形成和谐的统一体,从而促进各个方面得以良好地发展。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秩序会给师生一种良好而强大的现实压力,从而产生对行为规范的依从行为。我校提出“三不议论”“五带入,一严禁”“六个精心”“十提醒”等,时刻提醒教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一生幸福而努力工作。我校从学生的站、坐、行等文明礼仪入手,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校园行走的礼让优先,与人交往的大方得体,真诚开朗的性格都给来过京源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外,教师及班主任的承诺,师生结对,心理教师热线服务等传递着爱的信息,学校逐步形成人人讲师德的舆论氛围,学生尊敬老师,老师关爱学生,师生之间逐步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关系。

4.创设和谐的心育环境

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建校第二年就建立心理咨询室,引进北师大心理系毕业生做心理教师,现有5名专业心理教师。在初一、初二和高一年级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其他年级开设选修课程,成立了学生心理社团,同时为学生、老师、家长举办心理健康的讲座。学校还设立了知心姐姐信箱和心理咨询电话,可直接与心理老师谈心交流。心理教师还分别给家长和学生创办了《心桥》《心语》专刊,介绍心理健康知识,使孩子和家长都能增强心理健康意识。举办家长学生电影课堂,积极投入财力完善心理咨询室的建设,促进心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导作用

在学生主体体验活动中,如果我们一味强调学生主体,而忽视了教师的作用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在这里,我们还要特别强调:在这种主体体验式德育活动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导作用。这是因为我们在实践体验过程中深深地感到:如果没有教师的敏锐观察力、对学生发展水平的了解及对整个过程的掌控和把握,没有教师在活动开展中的支持和及时帮助,也就缺少了教师的主导,就无法将学生零散的经验整合在一起,学生在活动中的自主体验和结果也会难以想象。因此我们认为,老师在学生主体体验中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组织好学校相关主体体验德育研讨会及班主任主体性培训。德育处,特别是班主任要对各类学生干部进行岗前培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权力和责任,帮助学生发展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成为学生主体体验活动的引领者、促进者和鼓励者,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体验活动才有正确积极发展的可能。

(五)构建教育共同体

学校联合30多家校外教育资源单位,成立“创新人才培养咨询与资源支持委员会”,共同对变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支持,借助这种合作模式起到示范作用,带动区域教育的发展,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师带领学生做研究的“能力缺陷”。(图1)

(六)课题引领

为加强学校教科研工作,将特色建设的重点项目转化为研究课题:

(1)育人目标体系实践研究;

(2)德育课程体系建设;

(3)德育内容体系建设;

图1 北京京源学校教育共同体结构图

(4)德育途径和方法创新实践研究;

(5)基于京源环境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6)将好奇心转化为创造力的科学教育实践研究;

(7)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

(8)帮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的实践研究;

(9)国家级高中特色项目校“中小幼一体化育人模式试验”实践研究;

(10)“80后”班主任实践性工作研究。

以上只是我们对主体体验式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些思考和尝试,作为当代教育者,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优化学校多方面育人因素,在教育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体意识,让每个学生在成长中发展、生成、创新和飞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的主体,为真正实现其人生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指导教师:北京教育学院石英德讲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