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学分制改革

论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学分制改革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推行学分制是我国高校实施教学管理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教育必须进一步发展,不断扩大规模和提高质量;教育必须进一步改革,改革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学分制的有效实施,需要有较高素质的教务管理队伍。学分制改革势在必行。高校实行学分制不仅需要教学管理方面进行彻底的改革,同时也要求学校整个教育管理观念的变革。学分制必将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繁荣,使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无穷接近。

论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学分制改革

马 佳

【摘 要】学分制是以学分计量学生学习量的教学管理制度。推行学分制是我国高校实施教学管理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关键词】学年制 学分制 学年学分制 必修课 选修课

迈入21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现代化的新阶段,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教育必须进一步发展,不断扩大规模和提高质量;教育必须进一步改革,改革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

2004年12月2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会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八字方针,落实“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研讨今后一段时间大力加强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开创新时期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全新局面。

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要着眼于国家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深化教学改革,注重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当代科技综合化,要求探索、理解和运用科学技术的人全面发展。21世纪的人类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生产力极大发展,产品品种更加多样化,各门类科学和各层次分支不断交叉、加速综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进一步结合,科学和技术相互依赖和融合,科学和社会之间发生重大的相互作用。社会发展趋势对人才的需要呈现出多元化、通识化、素质化等特点。

学分制是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完成学业状况的一种弹性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是对传统学年制的一种根本性革命,与学年制有着本质的不同。它决定学生能否毕业不以学年为限,而以修满规定的学分为准。提前修满总学分者,可提前毕业。即创建富有弹性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多自由而灵活选择的可能性。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本质特点是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根据学生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自主地选择学习目标和学习进程。

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年制高等教育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学年制教育体制中,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教学计划。这种教学计划是以学科的专业知识为塔尖、以与之相应的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为塔基来构建的,形成一种金字塔式的知识结构。它基本上是刚性的,学生入学后,必须按照规定的教学计划学完全部课程及所有实践环节,一个学科的所有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到的知识结构都是一样的。同时,这种教学计划注重的是一个学科的专业知识结构,对相邻和相近学科重视不够,学生向其他学科的发展受到限制。显然,学年制培养的学生落后于当代社会发展特点对人才的需求。

与学年制相比,学分制则更多地强调因材施教,学生的知识结构可以是多元化的。学分制培养计划刚性小,弹性大。如果把学分制培养计划比作一棵树的话,专业知识和与之相应的公共基础、专业基础知识组成“树干”,而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与特长选修的知识就是“树枝”和“树叶”,不同学生的“树枝”和“树叶”是不同的。学生毕业时得到的树状知识结构可以为其人生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方向,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因此,实行以学分制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已成为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当前条件下实施学分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能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办学规模急剧扩大的新形势,也与高等教育大众化伴随而来的“宽进严出”、“学制灵活”的趋势相吻合。不仅如此,它还能适应在校大学生不受婚姻状况限制,自由安排学习时间的新规定。

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推行学分制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诸多因素。其中,良好的学校内部条件和协调的外部社会条件是实行学分制的基础。内部条件主要指学校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及其他行政管理。学分制的有效实施,需要有较高素质的教务管理队伍。学分制条件下的教学管理工作既需要专职工作人员具有对学分制的深刻认识和研究,又需要他们精于管理,对教学工作有较高的管理造诣,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使纷繁庞杂的日常事物变得井然有序。

然而,作为一种更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教学管理模式,学分制仍然是我国众多高校所追求的一种改革目标。

学分制改革势在必行。学分制最终必将替代学年制,这已成了不可逆转的潮流深入人心。高校实行学分制不仅需要教学管理方面进行彻底的改革,同时也要求学校整个教育管理观念的变革。

实行学分制必将从根本上改变学校后勤管理模式,促进后勤社会化,同时也将使学校工作的中心真正放在教学上。实行学分制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切入点。学分制打破了学年制条件下专业过于狭窄的界限,使不同专业、系科、年级之间的学生交往活动更为频繁,形成跨专业、文理渗透、复合型等通才化教育的趋势。实行学分制,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各类型人才;有利于高校之间教学资源的共享。推行学分制,对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是学分制也有它的不足,如:教学计划的完整性、系统性不易保证,学生学习的计划性也可能受到一定的影响,质量不容易保证。有的学生在选课上可能就易避难,形成“凑学分”现象,这样势必降低学习质量,影响培养目标的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约束力很小,容易使学习组织松弛,学习过程全靠自觉,纪律无法保证。针对这种情况,许多高校都对学生的旷课做出了必要的惩罚规定。由于教学内容和质量标准缺乏统一要求,导致即使是同一层次的学校间的教学水平和学生学术水平差别也较大。由于学生自由度大,容易导致缺乏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我们相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个适合中国高校国情的真正的学分制必将成为现实。

总之,学分制的推行是适应灵活的、多样化的市场需求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学分制也在不断地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学分制必将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繁荣,使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无穷接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