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数字信息资源建设规划的原则

数字信息资源建设规划的原则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数字信息资源建设规划的原则是指制定数字信息资源建设规划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数字信息资源建设规划尤其是微观规划必须首先对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及其相关因素的发展现状进行详细调查,不能脱离具体情况谈规划。宏观层面的数字信息资源建设规划是国家信息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纳入国家信息化战略规划体系之中。信息需求是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出发点和原动力,信息效益则是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评价指标和最终目的。

2.3 数字信息资源建设规划的原则

数字信息资源建设规划的原则是指制定数字信息资源建设规划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规划的原则不同于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原则。后者是用于对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全过程的指导,而前者则是对制定数字信息资源建设规划的指导。

如前所述,数字信息资源建设规划从层次上说,可分为宏观规划和微观规划。除此以外,还可以按规划的时间范围分为中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按规划的地域范围划分为国家规划、地区规划和单位规划;按规划涉及的领域划分为政府、企业、学术、商务、公共等领域的数字信息资源建设规划。不同类型的数字信息资源建设规划有不同的目标、功能,所要解决的问题也各不相同,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规划的一些基本原则却是都应该遵循的。

2.3.1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任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都要立足现实,都要符合本国、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数字信息资源建设规划也不例外,凭借主观臆断制定的规划是没有任何实践指导意义的。笔者曾比较过若干地区的“十一五”信息化规划,发现内容上有惊人的相似,显然这些规划的制定者没有从实际出发,没有认真调查本地区的信息化建设状况。数字信息资源建设规划尤其是微观规划必须首先对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及其相关因素的发展现状进行详细调查,不能脱离具体情况谈规划。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的含义是指:

(1)数字信息资源建设规划要与信息资源的分布、流转和建设情况相一致

首先,掌握数字信息资源的分布情况有利于明确不同部门的数字信息资源采集任务,只有对本部门信息资源的构成特点、采集方式和处理方式都非常了解,掌握统一的数据和信息标准,才能进行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和深层服务。其次,明确数字信息资源流转方式便于管理和提供服务。数字信息资源在不同部门流转从而引发数字信息资源分离、增减、转化和修改等变更情况。这就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根据数字信息资源流转路径,明确各自的职权,确保数字信息资源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此外,在分析信息资源流转的过程中要不断总结提炼、开发新的有价值的服务点,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用和服务,发掘出越来越多的服务点就能使信息资源的效益更大。

(2)数字信息资源建设规划要与数字信息资源的类型、特征的发展趋势相适应

不同类型的数字信息资源,其特征和用户需求都不同,因此建设要求也不一样。数字信息资源从记录形式来看有文字、数字、图像、图形、音频、视频等;从数字信息的加工层次来看有一次信息的全文数据库,二次信息的书目、索引、文摘数据库和三次信息的综述、述评、参考工具数据库等;从数字信息资源产生与传播的形式来看呈现出同步/异步、单一/多样、清晰/复杂、公开/保密、普通/稀少等特征。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也有相关、权威、全面、新颖、原创、简明等要求。因此,数字信息资源建设规划必须掌握各类型数字信息资源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的趋势,否则就有可能难以覆盖各种不同的数字信息资源类型。

(3)数字信息资源建设规划要与国家的各项信息政策相协调

宏观层面的数字信息资源建设规划是国家信息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纳入国家信息化战略规划体系之中。微观层面的数字信息资源建设规划要服从于宏观层面的规划,同时任何规划都要与国家的、地区的、部门的战略发展目标相适应。地区规划和部门规划尤其要结合自身实际,要避免照搬、模仿、复制国家或其他地区性规划的内容,要突出重点和特色,明确目标,细化任务。不应该也没有能力做到面面俱到、处处周全,切忌制定出“大而全”、“小而全”的规划。

(4)数字信息资源建设规划要与本地区本部门的数字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能力相符合

规划要充分考虑本地本部门的信息基础设施、人才、资金等资源状况,既要做到量力而行又要做到尽力而为。信息基础设施尤其是互联网普及程度是数字信息资源传播利用的基础条件,人才和资金是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后续保障。一方面,规划不能超越本地的客观条件,主观强制地上项目往往造成资源分散,使得建设项目难以为继、半途而废。另一方面,规划不能过于保守,造成相关资源的闲置和流失。

(5)数字信息资源建设规划要以用户信息需求为依据

在网络时代,互联网用户的数量和行业分布决定了数字信息的需求程度和需求种类,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只有与信息需求相匹配,才能彰显数字信息资源的开发效益,得到用户认可。因此,规划要与互联网的用户数量和行业分布相一致。各地区、各部门要从用户角度出发,依据本地用户的数字信息需求制定各自的数字信息资源建设规划。

(6)数字信息资源建设规划要尽量考虑用户利用数字信息资源的习惯

信息资源的利用形式与利用手段如果不符合用户的利用习惯也会影响到用户的利用效果。因此,规划要尽量考虑用户利用信息资源的习惯,便于用户利用。数字信息资源内容建设的深度要适合用户的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14)。数字信息资源传播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用户通过媒介获得数字信息,因此如果用户不具备利用条件就无法获取数字信息资源。互联网是数字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但也不能忽略其他媒介的优势,特别是在并非所有用户都能接触到互联网,也不是所有用户都有能力使用互联网的情况下。

2.3.2 以需求和效益为导向的原则

以需求和效益为导向,就是要求数字信息资源建设规划以用户信息需求的紧迫程度和信息效益高低作为确定重点和优先发展的依据,明确建设目标,解决实际问题,以利用促开发,实现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和良性循环(15)。信息需求是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出发点和原动力,信息效益则是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评价指标和最终目的。

强调以需求和效益为导向的原则,是因为:第一,目前我国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和利用的整体意识还不强,没有充分认识到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性和它可能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第二,我国信息资源建设与信息服务市场还不成熟,在经济结构中比重较小,更缺乏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引进市场机制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与信息服务做大做强是必然选择。第三,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资金是有限的,尤其是政府以及公益性机构的数字信息资源建设,任务多而资金短缺。这就要求这些信息机构必须从用户需求出发,确保所开发的数字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产生现实的效益,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

数字信息资源建设主要为了满足公众、市场和组织(企业和政府)的信息需求,由此也形成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这三大信息效益。

(1)面向企业和政府内部管理的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注重信息资源的管理效益

这类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由企业和政府投资,委托相关企业开发。对企业来说,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带来的管理效益的提高,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对政府来说,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带来的管理效益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增加政府透明度,同时改善公共服务质量。因此,政府要扶持、鼓励这类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加大相关研究的投入,推广成功的建设经验。

(2)面向市场的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注重信息资源的经济效益

这类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由相关企业自由运作,政府负责维持市场秩序,创造竞争环境。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需求的导向与带动作用,尊重市场规律,按照市场需求决定数字信息生产的规模和产品。一方面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优胜劣汰,用市场的力量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另一方面要动用政府权威,进行宏观调控,避免低层次重复建设和各自为政,避免信息市场垄断破坏公平竞争,避免恶性竞争,避免惟利是图和价格虚高,要维护国家和公众的利益(16)。部分政府信息资源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市场需求旺盛,应该通过竞标拍卖等方式交给相关企业开发。政府介入营利性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不仅效率不高,还会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增加腐败的机会(17)

(3)面向公众的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注重信息资源的社会效益。

这类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由政府投资,可由公益性的信息机构或委托相关企业开发,以公益性或公共性的信息为主,社会公众可以免费或低成本获取。政府投资建设这类项目可以满足社会公众对公共性数字信息的需求,提高政府的公共信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图书馆等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的功能。政府主导的公益性数字信息资源建设项目要少而精,选好突破口,培养并带动一批数字信息资源开发机构。

2.3.3 稳定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

规划的稳定性原则是指一方面数字信息资源建设规划一经制定就具备执行效力,不能随意和频繁更改;另一方面,新的规划离不开原有的工作基础和积累,必须建立在现有规划的基础之上,保持连贯和一致(18)。当然这种稳定性是相对的,是建立在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之上的,只有遵循这一原则制定的规划才是科学合理的。稳定性原则有利于增强数字信息资源开发机构对信息政策的信任,有利于数字信息资源建设项目稳步协调快速发展,从而提高信息效益。不同规划对稳定性的要求程度也不相同,长期的、宏观的规划要求较高,而短期的、微观的规划则要求较低(19)

规划的稳定性原则具体要求:(1)战略目标的稳定性,战略目标本身就具有长期、稳定的特征,规划确定的战略目标不应该也不可能经常改变。(2)建设标准的稳定性,标准本身具有通用性和普遍性等特点,标准的制定和发布要求非常严格,不能随意更改。(3)开发政策的稳定性,信息资源开发政策要始终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方针,协调各方利益,促进信息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规划的发展性原则是指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数字信息资源建设规划不能完全适应实际情况时就要做出修改或重新制定;另一方面,随着建设项目的推进,在坚持稳定性的前提下,规划要能灵活适应各种新的问题。从长远角度来看,规划的发展性原则是绝对的。发展性原则也是建立在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之上的,基于现实变化的改动是科学合理的。发展性原则保证了规划对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实践指导的时效性和灵活性,有利于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顺利开展和不断推进。

规划的发展性原则具体要求:(1)规划的前瞻性或预见性,规划要依据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客观发展规律,对信息资源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任务、问题做出预测,并能提出应对策略,以防止产生新的问题和损失。(2)规划的适应性或灵活性,数字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规划不可能完全适应,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不影响稳定性原则的局部修改(20)。(3)规划的周期性或时效性,规划不是一劳永逸的,任何规划都具有时效性。因此,必须根据系统反馈和利用评价判断是否开始制定新的规划(21)

2.3.4 系统性与协调原则

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涉及信息资源、信息机构、信息设施、信息人员、信息经费、信息用户、信息政策等因素。用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宏观层次的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是一个大系统,而微观层次的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则是这个大系统中的子系统。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联系性是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系统性原则要求无论是宏观层次还是微观层次的数字信息资源建设规划都要从系统整体出发,注意系统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因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注意系统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确定最佳方案。

大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而处理这些复杂关系的基本原则就是协调。因此,数字信息资源建设规划要特别注意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这些协调包括:(1)数字信息资源建设不同主体之间利益的协调,即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建立利益平衡机制;(2)不同的数字信息资源建设项目的协调,以避免重复建设或重要遗漏;(3)数字信息资源建设项目时间上的协调,即根据社会信息需求和可能的条件,区分项目的轻重缓急进行建设;(4)数字信息资源建设项目与其他项目的协调,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只是社会大系统的组成部分,它必须服从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整体目标;(5)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政策与其他信息政策的协调,在信息政策法规体系内部,各项政策法规之间应该相互促进、相互配合而不是相互抵触。

在数字信息资源建设规划的制定过程中,要加强政府、信息用户、信息产业部门、相关利益集团的交流和沟通,打破过去那种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共同制定有关的信息政策,保证规划能够协调和兼顾多方的利益,这是规划具有生命力和可操作性的重要保证。

【注释】

(1)肖明.信息资源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35-37

(2)赵小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国家信息化的核心任务.[2006-02-26].http://www.chinaird.com/zxf.html

(3)马海群.论数字信息资源的国家宏观规划与管理[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1):36-39

(4)钟蓝.跨越数字鸿沟:13亿人的共同努力——数说我国信息化发展现状[J].中国信息报,2006-09-29:2

(5)马费成.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3

(6)孙建军等.基于系统观的国家数字信息资源战略环境分析方法及规划模式[J].图书情报工作,2007(11):79-82

(7)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任务分工的通知[EB/OL].[2006-02-17].http://www.chinaird.com

(8)马海群.论数字信息资源的国家宏观规划与管理[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1):36-39

(9)姚磊.WTO框架下我国信息政策的效果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7(4):61-65

(10)罗程.两种不同的信息资源规划[J].中国信息界,2007(2):44-45

(11)代根兴.数字时代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J].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27

(12)李希明等.从信息孤岛的形成谈数字资源整合的作用[J].图书馆论坛,2003(6):121-122,61

(13)刘峥.数字资源整合的现状及其发展[J].图书情报知识,2003(5):40-41

(14)黄明解,高建平,陈永莉著.现代信息资源建设导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194

(15)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2006-12-12].http://www.chinaird.com

(16)马费成.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17)胡小明.改进信息化规划工作的几点建议[J].中国信息界,2003(20):14-16

(18)查先进编著.信息政策与法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9-32

(19)陈畴镛编著.信息资源管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136

(20)罗曼著.信息政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6

(21)查先进编著.信息政策与法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5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