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新闻出版界服务“三农”的探索路

甘肃新闻出版界服务“三农”的探索路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使“三下乡”成为“常下乡”,甘肃省新闻出版局主动协同省上有关单位积极开展了各种形式的送书下乡和送文化下乡活动。2004年7月,甘肃省新闻出版局会同省财政厅、省农牧厅、团省委、省妇联、张掖市委市政府等单位,邀请金盾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以及省内各出版社、期刊社和各市州新华书店,在张掖举办了服务“三农”图书展销会,为农村中小学图书馆捐赠了价值45万元码洋的图书。

三、甘肃新闻出版界服务“三农”的探索路

在全国新闻出版界掀起为“三农”服务的热潮中,地处西北的甘肃新闻出版人,也在脚踏实地、一步步地行走在为“三农”服务的道路上。

甘肃地域狭长,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地貌复杂多样,从山地高原,到平川河谷,再到沙漠戈壁,交错分布;农村人口相对分散,特别是一些边远山村,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农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状况尤为突出。

地处陇东高原的庆阳市是一方红色热土。这块土地拥有世界上最厚的黄土层,也拥有密布的沟壑。2006年4月,该市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总土地面积2.7万平方公里的庆阳,养育着260万人民,其中农村总人口228.05万,农民人均收入平均1500元左右,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受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收入较低的限制,农民文化消费能力普遍较低。从整体上看,农村出版物发行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均有长足发展,但发行网点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经济相对较发达的乡镇街道。除固定的网点外,农村出版物发行主要采取“送书下乡”等公益活动,但送书下乡活动过于形式化,图书数量偏少,门类不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看书难的问题。农民购买出版物的主要困难是收入低,书籍价格高,实用书籍少。从调查中可以了解到,农民读书的主要渠道是依靠社会捐助和国家开展的“送书下乡”活动中所赠的图书;读书范围涉及农业科技、文化教育、生活知识、娱乐欣赏等等。送书下乡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地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但活动开展的形式及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

新出版的图书价格较高、文化站图书藏书量偏少、送书下乡捐赠的图书不大符合农民阅读需求……针对调查中发现的一系列问题,庆阳市新闻出版部门曾郑重建议省新闻出版局对全省乡镇文化站图书室加大投资建设力度,增加书籍收藏及书籍类别,经常开展书籍赠送活动。同时建议增加乡镇新华书店网点的分布,适当降低对个体书店的管理费收费标准,逐步降低正版出版物的价格,严厉打击盗版出版物的印刷和发行,使农民的购买力相对得以提高,并加大对农民普遍实用的科学类图书的捐赠活动。另外,建议政府加大经费投入,加快农村图书室的建设。

这份调查报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反映出农民的阅读需求和甘肃农村出版物市场的状况。

为满足广大农村读者的需求,本着让农民群众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原则,甘肃省新闻出版局想方设法、千方百计为“三农”服务。

2003年以来,按照“三贴近”要求,甘肃省新闻出版局先后多次邀请国内、省内的名编辑以及高校、科研院所专家教授,根据甘肃省实际情况,开发“三农图书”选题,努力增加优秀“三农”读物的出版总量,逐步建立了针对性强、富于时代感和乡土气息的“三农”出版物选题体系。同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了对“三农”图书出版工作的支持力度。

2005年初,甘肃省新闻出版局遵照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本着立足甘肃、面向全国、突出特色、繁荣出版的原则,展开了一系列行动,局党组书记、局长周德祥,驻局纪检组长袁爱华先后率队下陇东、上河西,深入全省近百个乡镇进行调查研究,布置各家出版社安排最好的编辑人员精心谋划,策划了一批服务“三农”的图书选题,而后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召开选题论证研讨会,专门就《农村小康建设丛书》进行了论证,最终确定了100个内容包括农业科技、农村医疗卫生保健和计划生育、农村普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图书选题。该项工程由省新闻出版局牵头,省直16个单位参与,计划投入资金100万元滚动运作、策划选题100个,出版发行100万册,计划用2—3年完成。同时还组织省上两家音像社投入15万元制作服务“三农”光盘,内容涉及温室栽培,苹果、马铃薯和动物防疫等农业生产实用技术。这些涉农读物内容针对性强,语言通俗易懂,本子薄,价格低,一经出版,确实颇受农民欢迎,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加收入、推进科教兴农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一定的智力和技术支持。

为了把这些优秀出版物源源不断地送到农村,甘肃省又着手实施了农村基层图书发行网点建设工程。他们结合本省实际制定了《甘肃省基层图书发行网点建设规划》,计划在3万人口以上的乡镇逐步建立图书发行网点。

img11

2008年1月16日,甘肃省新闻出版局系统举办的“送书下乡”活动

静宁一乡镇图书网点用摩托车送书至田间地头,深受当地农民好评一事中受到启发,甘肃省新闻出版系统在进行广泛调研后,2004年实施了小康图书发行车工程。省新闻出版局、省新华书店共投入260万元,通过政府采购了56辆农村小康图书发行车,分别配发给人口10万人以上的县和部分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发行车可以帮助基层书店改变坐店售书的做法,主动走出店门,送书下乡。

为使“三下乡”成为“常下乡”,甘肃省新闻出版局主动协同省上有关单位积极开展了各种形式的送书下乡和送文化下乡活动。2004年7月,甘肃省新闻出版局会同省财政厅、省农牧厅、团省委、省妇联、张掖市委市政府等单位,邀请金盾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以及省内各出版社、期刊社和各市州新华书店,在张掖举办了服务“三农”图书展销会,为农村中小学图书馆捐赠了价值45万元码洋的图书。那次展销会规模不小,节日般的场景至今应还印在张掖群众的记忆中。

由农民和学生组成的腰鼓队、彩旗队和省“情系陇原艺术团”的表演助阵下,甘肃省“三农”图书展销会拉开帷幕。广场上,向农民赠送“小康丛书”的仪式隆重热烈、掌声阵阵,新华书店展厅里,1万多种优秀“三农”出版物和涉农期刊展台前人头攒动;一些中小学内,向家庭贫困学生的捐资助学活动温暖感人;总计达17万多码洋的图书和3万余册期刊也被分别赠送给乡镇文化站、图书馆及农牧等单位。更为新颖出彩的是,给160多名农业科普推广员、致富带头人和乡村干部举办免费的种植养殖业专题培训,组织河西五市农民代表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参观学习,组织农民代表与出版社编辑就甘版“三农”出版物进行交流……

这样的项目众多、内涵丰富的“三农”图书展销会,是甘肃新闻出版界探索为“三农”服务新路的一种尝试。

甘肃省新闻出版局还投入100万元,在庆阳、定西、兰州、张掖、白银、金昌等市开展了数十次“三下乡”活动。先后向金昌市文化出版局捐赠图书13034.3元码洋;向景泰县11个乡镇、140个行政村捐赠《甘肃农村小康建设丛书》36144册,总码洋170671元,向该县22个困难户、纯女户学生每人捐赠“纯女户困难学生求学补助金”800元;向通渭县18个乡镇各赠送《甘肃农村小康建设丛书》一套(100种),向县图书馆及该县平襄、马营两镇文化站赠送了2778册甘版图书,向通渭县四大班子领导及通渭县每个乡镇赠送《学哲学用哲学》图书各一套(100种),向小学生赠送服装95套、写字本2800本,共计向通渭县赠送图书10204册,总计价值10.5万元。

甘肃新闻出版界服务“三农”的每一步探索都引起新闻媒体的关注。《人民日报》曾报道:近年来,甘肃省通过加强农村图书发行网点建设、开展免费赠书、开发“三农”图书选题等办法和措施,着力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全省新闻出版服务“三农”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已形成了“书为农业编、书为农村送、书为农民用”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为陇原大地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增添了活力。

在探索服务“三农”活动方式中,甘肃省新闻出版局对农村文化状况的了解和思考也越来越深。把乡镇文化室中图书室的功能下移、把书屋直接建在行政村甚或农户家里的想法渐渐成形。万众注目的农家书屋工程即将浮出水面,呼之欲出。

img12

2007年1月13日,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太极镇上古村村民借阅甘肃省新闻出版局向“农家书屋”配送的图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