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献资源整体建设概论

文献资源整体建设概论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按地区进行的文献资源整体建设,是指在一定地区范围内各级各类图书馆参加的文献资源整体建设,它的初级形式是小范围的藏书协调,如在一个省或市有限范围内图书馆之间进行的馆藏资源建设。这种馆藏资源协调建设的目的是满足本地区读者对馆藏文献的需要。比全国范围内更进一步的文献资源协调建设,是国际性协调,它由若干个国家参加,合作收藏全世界的文献资料,建立共同的国际文献资源保障系统。

第一节 文献资源整体建设概论

具有宏观意义的文献资源,主要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大中型图书馆馆藏中所含的经过宏观整合之后具备国家级保障意义的那部分文献,它大致相当于大中型图书馆馆藏中的保障性文献。

一、文献资源整体建设的意义

文献资源是一个国家研发活动的必要保障,是一个国家教育体系的服务支撑,也是一个国家文化生态的重要组成。文献资源的整体建设,与国家信息工程的建设密不可分,两者在通讯硬件设施、软件开发和数据库建设等方面,多有重叠,而且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文献资源的整体建设,实际上与国家的安全和发展有关,有隐含的国际战略竞争意义。

文献资源的贫富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水准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由于历史经济、文化等诸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度的文献资源贫富不均,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文献资源亦多寡不一。文献资源的整体建设及其开发利用水平,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有直接的影响。

开展文献资源的整体建设,可以从宏观角度调整和整合各馆分散的文献保障力量,从整体上规划和提高文献入藏的完备程度,从而实实在在地提高各馆研究性文献的可得率。

提倡和强调开展文献资源的整体建设,有利于打破“条块分割”,有助于克服本位主义,从观念上改变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办馆模式,避免重复采购和遗漏,加强馆际的协作和联系,提高图书馆业务工作水平,促进图书馆网络化建设。

二、文献资源整体建设的内容

文献资源整体建设的内容包括:

(一)对现有文献资源开展调研

对各地区、各系统、各文献收藏单位所收藏文献的类型、学科、文种的数量、颁布及利用情况、收藏重点与特色等进行详细调查、统计和分析研究,为文献资源的整体建设提供参考数据,这是实现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前期准备工作。

(二)确定目标、制定规划

在开展文献资源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国家文献资源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布局模式。就我国而言,这个目标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不断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文献需求。

(三)在调查研究和确定目标的基础上,对各馆保障性文献进行协作收藏,下达分担收藏的任务和目标

对重要的保障性文献,如对外文原版书刊以及昂贵罕用而又重要的资料,可以按学科、按主题或者按文献类型进行协作采购,或者进行调拨调整,以便在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建立各馆特色互补的专门化馆藏。必要时,还可以考虑联合组建贮存图书馆,集中收藏较少为人利用的文献。

(四)建立全国性的联机编目系统和联合书目中心

向全国图书馆及时、准确和规范地报导图书馆的编目数据,同时也为全国的图书馆提供不断更新的权威的国家书目数据,以便作为馆藏评估核查的标准书目。

(五)建立有权威的国家文献资源管理或协调机构

确定成员单位、建立各种协作关系。这是国家文献资源进行整体建设的前提条件。

(六)制订国家文献资源建设的法规和业务文件

为了保证全国文献资源的整体开发、管理和利用,应该遵照宪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国国情,尽快制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图书馆法及其国家文献资源协调与保护法,使国家文献资源的整体开发、利用、管理受到法律的保护。同时,组织专家制订和完善全国文献资源建设的业务文件,如有关文献资源建设的工作规程和条例,对文献资源进行调查、评估和日常统计所需要的业务文件,各类图书馆的《馆藏文献结构表》式样,大宗文献采购合同通用样式,文献数据库招标书样式等。

(七)开展文献资源整体建设基本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文献资源建设是一项理论性与实践性均较强的工作,对文献资源建设基本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亦是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包括对现代文献特征及规律、文献类型及出版发行动态的研究,文献资源形成与发展规律的研究,馆藏文献发展政策的研究,文献资源规划与布局模式的研究,文献资源的组织、管理、评价方法的研究,网络环境下文献资源的形成发展规律,数字化文献资源的理论、技术和建设研究,文献资源数字化过程中的版权研究等等。规划和启动各种国家和地区的文献资源整体建设项目,组织各种国家和地区的文献资源整体建设的研讨会议,建立国家文献资源整体建设的有关网站,提供日常的交流阵地,集思广益,开展有关的学术研讨等。

三、文献资源整体建设的形式

文献资源整体建设的形式很多,主要有按地区范围进行的整体建设、按系统范围进行的整体建设和按文献类型进行的整体建设。

(一)按地区进行的文献资源整体建设

按地区进行的文献资源整体建设,是指在一定地区范围内各级各类图书馆参加的文献资源整体建设,它的初级形式是小范围的藏书协调,如在一个省或市有限范围内图书馆之间进行的馆藏资源建设。一般是在地区综合性协调机构的组织下,由当地各种类型图书馆民主协商,根据本地区的实际需要,详细制订藏书补充的专业及综合专题协调计划,并根据计划向每个图书馆分配收藏的专题及收藏文献的完备程度。在此基础上,要求各图书馆按其分工入藏文献,并始终一贯地保持下去。这种馆藏资源协调建设的目的是满足本地区读者对馆藏文献的需要。

按地区进行协调的高级形式是全国范围的文献资源协调建设,它是扩大了的地区性协调。它要求把全国的文献资源建设看成一个整体,统一规划、统一布局。但是,在幅员辽阔广大和存在众多条块分割因素的情况下,实现全国范围的文献资源协调建设比较困难。

比全国范围内更进一步的文献资源协调建设,是国际性协调,它由若干个国家参加,合作收藏全世界的文献资料,建立共同的国际文献资源保障系统。这种协调通常在一些比较小的国家,国与国之间具有牢固的政治和文化联系的条件下,在互相友好和信任的基础上才能得到正常发展。

(二)按系统进行的文献资源整体建设

这是指在一个业务系统或部门范围内的图书馆之间进行的文献资源整体建设。它是从上到下,按照行政组织垂直地建立起来的协调关系,同一系统内不同图书馆根据统一的计划合作建设馆藏资源。这种协调方式,由于有明确的领导关系,健全的组织形式,固定的层次结构,因而便于资金统一分配和藏书统一调拨。加上同一系统内各馆藏文献性质接近,读者构成大体相同,上下级图书馆间也存在业务辅导关系,因而协调起来比较方便。

(三)按文献类型进行的文献资源整体建设

文献的任何专门特征,如载体类型、语言文字、出版形式等,或是这些专门特征的结合,都可以作为文献资源整体建设的依据。按文献类型进行文献资源整体建设,就是各参加整体建设的图书馆根据文献的不同特征,分工收藏某种类型的书刊资料,建立若干专门文献中心,如期刊中心、外文图书中心、专利文献中心、标准文献中心、视听资料中心等。

三种文献资源整体建设的形式各有利弊。按地区进行的,在位置相近,便于各馆协调补充和互相利用藏书,但参与馆性质任务不同,读者对象各异,所含的学科专业多而且广,协调起来比较复杂。按系统进行的,各馆性质任务、读者对象和所含学科专业都较接近,协调起来比较方便,但参与馆可能不在同一地区,位置较远,给互相利用馆藏文献带来不便。按出版物类型进行的,虽容易掌握和开展,无需划分学科范围,但会出现文献形式不同而内容完全一致的重复现象。因此在实践中,往往要按具体情况将上面诸形式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文献资源整体建设的方法

文献资源整体建设的方法,主要是制订有关的规则和计划。

(一)制订文献资源整体建设规则

在进行文献资源整体建设之前,必须由整体建设的机构负责召集有关图书馆协商制定文献资源整体建设规则,以此作为共同行动的依据。

文献资源整体建设规则的主要内容包括:参加的图书馆名单和章程,协调收藏文献的范围,整体建设工作的方针和任务,各馆应该承担的任务,文献的报导和共同利用等。这个规则经参加馆一致通过后,对每一个成员馆都具有同等的约束力。按照这个规则规定的权利与义务,各馆必须保证自己分工内的文献完整地入藏,必须承担入藏文献的报导任务,必须将自己的藏书提供给其他图书馆的读者使用等。只有各参加馆严格遵守这些规定,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文献资源的整体建设才可能持久地进行下去。

(二)制订文献资源整体建设的工作计划

文献资源整体建设的规则仅规定了整体建设中的一些重要原则和各馆藏书建设的发展方向,并未具体涉及到各馆分工收藏文献的内容与范围。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进一步制订文献资源整体建设的工作计划,即制订《分担收藏文献资源结构表》。

《分担收藏文献资源结构表》是文献资源整体建设的设计图,它用一览表的形式,反映各馆分担收藏的的学科范围和每个学科文献的收藏水平,是具体的文献资源整体建设方案。

制订《分担收藏文献资源结构表》的步骤是:参加整体建设的图书馆根据事先拟定的学科类目表,结合本馆原有馆藏基础和今后的发展方向,选定本馆分担收藏的学科、专题,并注明每个专题可以达到的收藏水平。这里关键是学科类目表的编制。可以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的基础上进行编制,并列出各学科、专题的范围,以便各图书馆对照。

建立专门的工作班子,对各图书馆提出的分担收藏学科选题和收藏水平逐一进行分析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各馆重复列出的选题。对这些选题,哪个馆收藏完整级、哪个馆收藏研究级,要反复进行比较和协商,并根据各馆原有的藏书基础、读者的实际需要及该馆在本地区、本系统图书馆网中的地位来确定。原则上一个地区、一个系统对一个学科、专题的文献只能有少数图书馆采取完整级的收藏,其他图书馆如果需要,也只能将收藏水平确定在研究级以下。对于一些本地区、本系统需要的文献选题,如没有图书馆主动提出收集,则要由协调工作班子根据有关图书馆的情况进行分配,以便使所有重要的学科选题都有图书馆负责其文献的收集,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参加协调图书馆之间文献收藏的重复与遗漏。这样在协商的基础上,就制订出了《分担收藏文献资源结构表》。

文献资源整体建设规则和《分担收藏文献资源结构表》制订后,提交参加协调的各馆馆长会议讨论通过,最后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下达,使其具有一定的法规效力,供各馆遵照执行。

当然,由于学科在不断变化发展,各图书馆的任务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分担收藏文献资源结构表》只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因此在执行过程中,必须随时根据已经变化了的情况,通过一定的程序不断加以调整。但在这种调整进行之前,任何图书馆都不得随意终止或改变自己分工入藏的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