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市场配置下的多元就业模式

市场配置下的多元就业模式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使农村职业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就业问题,积极探索办学模式,努力解决办学和就业的激烈矛盾。

二、市场配置下的多元就业模式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人们逐渐发现计划体制下的统分统配模式存在着严重弊端:毕业生就业主要通过政府的行政手段而不是就业市场来配置,用人单位聘任和毕业生择业的自主权得不到保证;毕业生“一次分配定终身”造成高层次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率低下和严重浪费;学校缺乏就业市场的反馈信息,难以依据社会需求的变化及时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方面进行有效调整;过分强调政府的意志,忽略了毕业生的自我发展需要;等等。传统的就业安置办法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客观上要求对就业制度进行改革。

(一)多元就业模式的形成

针对传统就业分配制度出现的弊端,1984年中央做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分配制度改革开始起步。1985年5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由本人选报志愿,学校推荐,用人单位择优录取”,同时在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进行试点。1989年3月,国务院批转国家教委提出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开始实行以学校为主导,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一定范围内“双向选择”的方法。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再次明确了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目标:实行少数毕业生(师范学科、艰苦行业和边远地区的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大部分实行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通过人才市场,采取“自主择业”的就业方法。这样,经过近10年时间的政策调整,大中专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机制从统一分配模式转向双向选择模式,双向选择开始在全国大中专学校中普遍推广实行,多种形式的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市场逐步形成。

1993年,劳动部门取消了就业计划,不再下达指令性的职工人数、工资总额和技工学校招生等计划指标。从1993年起中国开始以劳动力市场作为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基础手段,实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逐步建立“国家宏观调控,城乡协调发展,企业自主用人,个人自主择业,市场调节供求,社会提供服务”的新格局。并且提出就业工作的重点是调整就业结构和政策,广开就业门路,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建立运行良好劳动力市场体系。到1994年6月底,全国己建立职业介绍所1.72万所,通过职业介绍机构实现就业和再就业的劳动者达1 730万人次。1995年城镇新就业72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520万人。1995年全国共开办就业训练中心2 620个,年培训120多万人,利用社会设施培训300多万人(6)。1995年底全国已建立省、市、县三级社会保险机构,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就业制度的变迁。1994年全国人大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加快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实现就业的市场化得以通过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

(二)多元就业模式下的农村职业教育学生就业

随着改革开放以后各类教育的高速发展,我国人才的存量资源大大增加,人才的稀缺程度逐渐下降,大中专学校每年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使得大中专毕业生这种优质稀缺的人力资源逐渐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农村职业学校毕业生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现就业。

1.学生就业双向选择阶段

企业自主用人,个人自主择业,市场调节供求,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一定范围内双向选择,学生到社会找工作、谋职业;企业到农村职业学校招工,双方处于“随机选择”阶段。“找工作”和“招员工”的成本都很高,竞争激烈。

2.学校指导学生就业

农村职业学校主动为学生联系就业或提供就业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指导学生就业。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使农村职业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就业问题,积极探索办学模式,努力解决办学和就业的激烈矛盾。

3.“订单式”培养

企业需要适合自己的人才,而农村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不一定适合企业,这一矛盾的凸现成了校企双方结合的最初动因,学校到企业跑订单,企业到学校订学生,这种模式让校企双方尝到了甜头,让学生就业有了新渠道。

4.“产学研合作”校企联合办学

“订单式”培养模式仍然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学校不关心企业的发展,企业不考虑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前途,双方处于产业链的两端而没有形成“价值共同体”,没有形成共存共赢的价值联系机制,是一种市场经济中松散的“邦联”;经济的一体化趋势促使产业链的双方进一步开始考虑双方利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产学研合作”校企联合办学模式随之产生,这种模式使产业链双方变成了“价值链”的两头,双方资源开始实现有限度的共享,形成了初步稳定的包括学校、企业、学生和社会在内的多赢局面。

5.自主创业

近年来,随着大中专院校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张,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社会的有效需求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就业需要。一些中专、技校和职业高中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学生走创业之路,一些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的职业教育学生也已经走上了富有挑战性的创业之路。自主创业模式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是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的一条新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