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拿什么和高等职业教育竞争

拿什么和高等职业教育竞争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此相应,教育层次也随之上移,出现了技术教育由中等层次向高等层次移动的趋势。也就是职业技术教育规模结构要与经济发展中的劳动力结构相适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将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从现在的形势来看,要想获取工作岗位,农村职业教育的学生不仅要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竞争,还有大批因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的大量下岗工人,以及规模很大的进城农民工。这说明接受农村职业教育总

一、办学层次之限:拿什么和高等职业教育竞争

农村职业教育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逐步下滑,近年来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形势给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造成了进一步压迫,农村职业教育的毕业生要和具有更高学历、更深厚专业背景的高职学生竞争,这使他们在劳动力市场面临着颇为不利的局面。

(一)社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高移要求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就业技术结构也相应有了很大变化,社会整体对技能人才的要求逐渐高移,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成为必然趋势。

1.现代企业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无论是高新技术发展产生的岗位,还是第三产业兴起增加的岗位,它的技术含量和智能水平都比较高,于是产生了职业岗位在技术要求上的变化,一方面是岗位技术幅度的加大,另一方面是技术层次的上移。与此相应,教育层次也随之上移,出现了技术教育由中等层次向高等层次移动的趋势。

2.人才的综合素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看重

现代化企业是大生产,需要一个团结协作的团队来共同完成。这不但要求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有大幅度的提升,更加讲究科学与技术在管理上的渗透,同时对员工素质也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员工对企业生产与管理要求的理解,同事间人际关系的把握,面对挫折时的韧性与耐力,都会使管理变得容易和更加科学。员工的文化素质还是形成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基础。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同时也是影响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综合素质是用人企业接收职校毕业生需要认真考虑的重要方面。

3.复合型人才与新兴人才相当受欢迎

现代化生产越来越专业化,生产线上的分工越来越要求员工掌握多种技能。专业交叉的生产环节也是现代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复合型人才就成了企业择人时的重点。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现代技术在生产中被广泛地应用,新兴业态大量涌现,相关人才如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专业人才的培养被认为是紧迫且有潜力的方向。

4.新的职业岗位群对新技术有更高要求

随着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现代企业产生了许多与高新技术有关的职业岗位(群),如数据处理与系统分析员、柔性系统(ENS)操作调试维修员、数控机床操作员、超声波调试员等。同时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产生了一系列新的职业岗位,如广告编辑、广告推销监理、广告设计、企业估价员、商标代理人、旅行社经理、审计监理、证券咨询员、投资分析员、投资经纪人、证券推销代理人、外汇交易员、信贷员等。这些岗位比过去以体力半体力为特征的蓝领职业有着更高的专业和技术要求。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要发展多大规模,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该办多少,它的结构如何,主要取决于各个行业建设中的劳动力构成及其客观需求。也就是职业技术教育规模结构要与经济发展中的劳动力结构相适应。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岗位技术含量的提高和复杂化,所需的职业教育形式更为复杂,时间也更长。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将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二)因学历受限农村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艰难

2003年12月,教育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国防科工委、信息产业部、交通部、卫生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通知》。2004年进一步明确,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建立紧密依靠行业、企业,以企业需求为根本出发点的改革机制,推动职业教育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引导职业学校从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努力造就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迫切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政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培养目标进行了明确定位,即为生产一线培养中初级技术人才。这些职业正如前文中有关蓝领工人地位的阐述(一般把高级技术工人称为“灰领”,其他级别的工人称为蓝领),农民对其声望评价并不高,但由于学历所限,农村职业教育的毕业生要获得这些职业并不容易。

1.就业竞争加剧,去向不理想

从现在的形势来看,要想获取工作岗位,农村职业教育的学生不仅要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竞争,还有大批因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的大量下岗工人,以及规模很大的进城农民工。这些下岗职工和农村务工人员数量巨大,必然要与中职毕业生争夺有限的就业市场,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中职毕业生就业难。

河南X县胡某,男,今年20岁,父亲是村里的赤脚医生,母亲在家务农。五年前初中毕业时觉得升入县重点高中没有希望,就报考了商丘市卫生学校,选修外科专业,他说像他父亲那样当个医生也不错,只是他不想在农村扎根,至少也要在县里找份工作,因为毕竟学了3年专业知识。然而学成毕业后,找工作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容易,他拿着履历表跑遍了整个县城的医疗单位,人家大多说单位人员编制已满,目前不招人。没有办法,他只好托城里的亲戚跑关系,上下打点花去了至少一万多块钱,最后总算在县防疫站找了一份工作,和他的专业也不对口。现在他还待在家里帮父亲的忙,因为单位的人事冻结,暂时进不去,什么时候上班再另行通知。他气愤地说:“如今防疫站连打扫卫生的职位都没有了,到处都人满为患,我辛辛苦苦地学了3年的专业知识,到头来和没上过学的人一样就业难,早知这样就不会读了。”

夏金星等于1999年上半年对湖南省1990—1993届的2 838名农村职高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见表3-5),调查表明,目前农村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去向有6类,按比例高低,依次是:①打工,即在自己不拥有所有权的工厂工作,主要分布在异地,如沿海或大城市;②专业户,即开展有一定规模和效益的专业生产经营活动;③务农,即在农村进行常规的农活或闲居家里;④教书,即在职业中学(多为实践指导教师),或在当地乡镇初中和小学任教;⑤干部,即在乡镇政府机关和下属机构中任职;⑥其他,主要包括升学和参军两类(29)

表3-5 2 838名农村职高毕业生就业去向构成

img32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发现,打工成为农村职业教育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去向。但他们大多数进入了第二、第三产业,集中在建筑业、服务业及纺织、制衣、制鞋、玩具等以手工操作为主,技术含量较低的传统行业。上述调查还表明,农村职业教育毕业生改行的比较多,平均收入比较低:按毕业生去向统计收入情况,成为专业户的毕业生人均年收入过万元(人均月收入1 040元),位居第一,其他依次为打工、干部、教书、务农,人均月收入分别为813元、626元、471元、418元;按所学专业统计,非农科类专业毕业生的收入要明显高于农科类毕业生(农科类毕业生平均月收入684元,非农科类毕业生平均月收入842元)。专业对口的平均收入还低于改行的平均收入。这说明接受农村职业教育总体收益较低,导致了家长和考生对农业职业教育的冷落。

2.劳动力市场的高学历取向不利于农村职业教育学生就业

由于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的总体趋势正在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发展,一方面用人单位对员工有了更高的专业要求,另一方面,产业界向劳动力市场提供的职业岗位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由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待业工人、进城务工农民等组成的大规模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需求,因而对劳动力的高学历取向甚至“人才高消费”现象都出现了。

浏览一下就业市场上的各类招聘信息我们可以发现,职业介绍公司所提供的大多是简单劳动岗位,而人才市场则普遍要求大专以上学历者,在各类招聘信息中很少出现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学生的字样。一方面,一些部门明文规定,今后求职者必须大专毕业,诸如公检法部门、保险银行业等,就算以前中职毕业的员工,也大多无发展前途。姑且不论该规定是否正确,事实上这些部门己经在拒绝中等职业教育。另一方面,一些企事业单位不顾自己的实际,盲目地提高用人标准。高学历人才降格使用,本科生做大专生的事,大专生谋求中专生的岗位,这种现象比比皆是。事实上有些岗位中专生完全可以胜任,却没人聘用他们。

吉林省S县职业高中2003级财会专业杨某:我到某单位去应聘,负责人说我们的学历要求至少是大专以上,不符合条件的一律不用。我承认学历很重要,但是能力也很重要啊,我在学校学习成绩很好,而且正在参加高自考,为什么他们不看看我的工作能力再做决定呢?如果他们一定要求大专以上,那么学校还招收我们这些职高生做什么呢?

另外一些企业从提高企业形像的角度出发,也往往在人才市场打出“至少大专以上”的招牌。媒体对“知识经济”的过分炒作,也使一些企业觉得必须储备一些高层次人才。这就造成了人才的“高消费”与“超前消费”。

某单位人事部长:招聘的条件是领导决定的,现在大多单位都要求是大专以上,如果我们单位要中专生的话,领导一是觉得面子上过不去,另外怕中专生的能力太差,知识欠缺,影响到员工的整体素质,现在到处是大学生,每天都有很多人来应聘,我们为什么放着大学生不用而用中专生呢!

还有很重要一个方面是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没有实行真正意义上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重视学历,文凭几乎成了衡量一个人知识结构和能力大小、赢得择业和就业机会的唯一凭证,劳动力市场依然是以学历文凭作为确定劳动力工资价位水平的主要依据,职业资格证书几乎落入有名无实中。这是将正规学校教育的文凭与各行各业的职业资历直接挂钩的学历文凭制度的产物,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这有悖于我国现行的劳动预备制度,十分不利于持有双证的中等职校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公平竞争。另外一部分人没有经过培训,通过社会关系直接上岗,这样就使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更加雪上加霜,直接影响着一些初中生接受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徐某,今年19岁,去年刚从吉林D县职业高中机械专业毕业。当初,他初中毕业时学习不是很好,家里人就不让他再继续读高中了,然而当时他年龄太小,不适合出去打工或就业,看到学校里职业高中发的招生宣传单,就决定让他去上职业高中。徐某自称在学校学习还可以,每门功课还过得去。毕业时,学校和深圳东莞一家电子玩具厂进行了毕业生就业联系。他和班里20个同学都报了名。“我们是坐着又脏又破的火车到东莞的,刚到那觉得还挺新鲜,后来上班后才发现工作的环境很差,待遇也奇差,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和外地的打工仔一样的。一些技术性的活儿老板不让我们干,都让那些本科生研究生们干,他们待遇比我们要好得多,事实上很多技术活我们足能够很好胜任的,只是老板根本不给机会,我们大多干一些体力活儿,很多同学熬不住都回来了,我后来也回来了。但找工作特别难,很多单位要想进去都得靠关系,我以前的初中同学毕业之后通过关系直接就到劳动局上班了,也没进行什么培训,而我(职业)高中毕业到现在也找不到工作,现在帮朋友开网吧,学的专业也丢了,我觉得上了职高也没用,他们(老板)好像认定你就不行似的,不给你施展的机会。他们只看重学历和关系”。

“先培训后上岗”的劳动准入制度到现在也未能得到落实,在我国的许多企业中没有经过岗前培训就上岗是普遍现象,甚至有些高技能的工种也是如此。中国劳动力市场要真正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已给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冲击,那些持有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使劳务市场的竞争显得无序和混乱。

(三)农村职业学校学生想升入高职院校并不容易

虽然为就业服务是职业教育的首要办学目标,但沟通升学渠道,为农村职业学校学生的多元发展取向提供人性化的制度也是教育公平和民主化的当然要求。综观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兼顾就业和升学,是世界上许多地区发展职业教育的共同经验。早在1972年韩国职业高中毕业生的升学率就达到了11.5%(30),1986年日本枥木县职业高中升人大学和专修学校的为37.8%(31),1995年台湾中等职业学校升学比例占1/3强,以桃园育达商业职业高中为例,毕业生1 300多名,有800多名毕业生参考,初录取732名,占到毕业生总数一半以上(32)

然而,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在30多年的时间里,将中等职业教育办成了一个既不能很好与高等职业教育对接,又不能与普通教育沟通的“断头教育”或“职业终极教育”。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大多不能升入高一级的学校深造。按照2006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下发的《关于编报2006年普通高等教育分学校分专业招生计划的通知》(教发[2006]4号),各地安排高职院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教育应届毕业生的规模不得超过当年本省(区、市)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的5%,也就是说只有5%的学生能够升入高一级职业院校学习,许多优秀的中职毕业生都没有深造的机会。这种“断头教育”使得许多想进一步深造的学生望而却步,即使职校录取了也不愿来上。因此造成中等职业教育招生难、报到率低的局面也不足为怪。

李某,女,今年17岁,贵州省P县职业高中2002级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李某说她本来要考重点高中的,可是中考的时候没有考好,没有考上,朋友及家长都说学个好专业也挺好,她就选择了P县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由于本来底子就很好,再加上学习用功,李某的学习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无论是关于计算机的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操作,她都掌握得很好。她说很热爱自己的专业,很想有机会学到更多的知识,但现在中专的这些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她的求知欲了,她很想接受大学知识,自学毕竟不如教师的讲授。当我告诉她其他地方学习好的职高生可以保送上大学的时候,她眼中露出羡慕的眼神,她说要是P县也实施这样的措施,她肯定能够得到这样的机会。她说:“如果职高生也可以上大学,那么很多学生会选择上职高的,否则上学的热情就会大打折扣。”

由于中职、高职衔接不畅,初中级技术人才无法在学校体制内实现向高级技术人才的过渡。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图海纳(Touraine)将现代社会比喻为一场马拉松比赛,他认为有能力在跑道上坚持跑下去的人才能属于主流社会的一分子,而没有能力继续坚持赛跑的人就会被抛弃在“主流社会”以外,成为“底层社会”的一分子,一个人一旦被“主流社会”抛弃就很难有机会再进入“主流社会”。(33)农村职业学校升学途径不畅,大大限制了农村职业教育学生的多元发展,严重影响了后续学生的报考热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