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实现阶层跃迁是农民对子女接受教育的主要期待
社会分层带来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层化现象,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客观存在,具有普遍性。一个社会的分层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蕴涵着社会流动的动态平衡。追求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处境是正常社会个体或群体社会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表现之一即是寻求社会地位的升级。影响社会分层的因素、社会地位的表征指标、社会流动的方式和途径自然成为人们行为取舍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1967年布劳和邓肯对美国社会的职业结构与职业流动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对个人职业地位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教育程度。以工业化、现代化、科技化为背景的社会分层的重要理论——功能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之一,就是认为教育和职业在社会地位的获得中居于中心地位(30)。教育是社会分层的重要维度和影响社会流动的重要因素。
当教育成为影响社会分层的重要因素时,它理所当然会受到重视。以美国社会学家科林斯(Collins)为代表的教育发展的社会地位竞争理论指出,当教育和文凭与社会中的权力与地位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时,教育扩张与发展的主要根源是社会各个群体之间争夺地位和声望的竞争,社会的教育需求并不都是源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社会成员为了改善和维护各自的地位,总是力求使自己及其子女接受更多的教育。这样,即使社会中所需的某类人才已经足够,但只要是这类教育在社会地位获得和流动中发挥重要影响,社会的相应教育需求还会不断增长。社会地位竞争的需要是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31)。但在社会地位竞争导致的教育发展中,并不是所有教育内容、教育层次和类型都受到同等程度的重视。依据在社会地位获得中的实际功效,不同性质的教育内容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同,不同层次和类型教育的社会需求和投入出现差异。当教育成为影响社会分层的重要因素时,与之相应,社会分层模式也会作为重要因素直接影响教育的发展。周作宇先生从社会分层和流动的角度透视应试现象,指出社会分层是应试教育的社会根源,如果对应试的社会根源不加分析,难于找到问题的症结(32)。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之所以现阶段普遍出现发展困境,其社会根源亦在于现行社会的分层模式。
在教育流层和社会等级序列呼应的前提下,不同教育类型指向着不同的职业目标,也对应着不同的社会地位,个人的教育选择过程必然愈来愈多地掺杂了社会地位的考量。作为行动主体的农民由于置身劣势阶层,随着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分化的主要机制,通过教育实现代际社会地位的跃迁是他们为子女进行教育选择的主要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