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图书馆的属性

图书馆的属性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书馆的属性,就是指图书馆本身所固有的性质。图书馆作为人们共同使用人类共同精神财富的一种组织形式,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图书馆是人们共同利用文献资源的场所,各级各类图书馆都是在一定范围内,为一定的社会成员服务。图书馆工作的社会性,主要是指图书馆资源共享的社会化的趋势。图书馆的学术性,对于科学专业图书馆来说,这一特点就更加突出。图书馆工作人员有很大一部分是属于科学专业人员。

第二节 图书馆的属性

属性,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性质。图书馆的属性,就是指图书馆本身所固有的性质。图书馆是社会的产物,它是一种文化教育机构。因此,图书馆既具有文化教育机构的共同属性,即一般属性,也具有自身的特殊属性,即本质属性。

人们对图书馆属性的认识是逐步加深的,有一个认识过程。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逐渐为人们重视,特别是图书馆学诞生后,人们对其深入研究和探讨,对图书馆属性的认识也就越来越深入。但是,人们对图书馆认识并不一致,也有一些不同的观点。主要原因:一是认识的角度不同,二是将图书馆的社会作用与属性没有分清。不过,对这一问题认识观点上的分歧并不很复杂,很有统一的基础。

一、图书馆的一般属性

关于图书馆的一般属性的认识观点中,有两个观点需要首先提出来说明的,一是“阶级性”,二是“文化性”。

图书馆具有阶级性,这可能是社会主义国家图书馆学者们的共同观点,特别是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持这种观点更加强烈。在阶级斗争年代里,甚至把图书馆看成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有部分研究者认为,“图书馆有阶级性的提法曾经长期地制约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至今仍然在图书馆事业中起着极大的影响作用”。“图书馆有阶级性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掩盖和抹煞了图书馆本身的性质和基本规律”。“图书馆不存在阶级性”。“图书馆为人民服务,对于读者,不分阶级,一视同仁”。我们认为,图书馆是“为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服务”的一种文化教育机构,是上层建筑,应该具有阶级性。但是,在我国已经消灭了阶级的情况下,其阶级性被淡化了,其阶级性是不能被抹煞的。承认图书馆有阶级性,并不会影响和制约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影响和制约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是极“左”思潮,这点要区别开来。

有些人认为图书馆具有“文化性”。图书馆是一种文化教育机构,但认为它具有“文化性”似乎有些不妥,因为“文化”的概念太丰富、太复杂、太广泛,不宜作为一种属性。

从现在已有的研究情况来看,图书馆的一般属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社会性

社会是指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整体,即社会形态。另一种含义是泛指由共同物质条件而互相联系起来的人群。图书馆的社会性是指它作为人为的社会构成,在其发展过程中能体现出不同社会形态的特点。图书馆作为人们共同使用人类共同精神财富的一种组织形式,具有明显的社会性。

①图书馆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图书馆不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因人们有共同需要而创造出来的,是一种综合作用的结果。它既需要人们的需求,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都在它的身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图书馆的活动同人们的社会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具有鲜明的社会性。

②图书馆的馆藏文献具有社会性。图书馆的馆藏文献是由人类社会共同创造的一种综合性的文化资源。是记录人们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经验和知识的载体,具有继承性和传递性。通过图书馆的保存和利用,推动社会性不断发展。因此,图书馆是社会上储存文化资源的场所,从发展的观点看,它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对人类社会发展来说,开发和利用这些财富,同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同样重要。

③图书馆的读者具有社会性。图书馆由封闭走向开放,它的读者也越来越广泛。图书馆是人们共同利用文献资源的场所,各级各类图书馆都是在一定范围内,为一定的社会成员服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被利用得越充分,它的社会作用就越大。图书馆要维护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权利,为读者更好地利用图书馆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明确服务工作重点,确定重点服务对象,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就图书馆的整体来说,特别是在今天的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就更具有广泛性、全民性,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更要加强这种全民性的社会服务职能。

④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工作具有社会性。图书馆事业是一种社会事业,办好这项事业必须依靠全社会,图书馆事业才能兴旺发达。因此,我们必须动员社会各种力量参与图书馆事业建设,努力实现图书馆事业组织网络化,更好地为全社会服务。图书馆工作的社会性,主要是指图书馆资源共享的社会化的趋势。现代科学研究综合化、社会化的特点,要求更加广泛地、大范围地组织图书馆资源,在国家范围内实现共享。现在,图书馆工作实现现代化、网络化,为这种共享创造了有利条件,也有这种可能。图书馆事业组织的网络化与图书馆资源共享的现代化是互相联系的,前者是后者的组织保证,后者是前者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图书馆的服务性

图书馆作为信息产业存在于社会,属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即服务行业,所以图书馆的服务性也就更加鲜明、更加突出。图书馆是一个服务性的机构,服务对象是广大读者。图书馆通过向读者提供文献信息来为读者服务。它的服务范围广泛,可以遍及社会的每个角落,为社会的每个成员提供服务。因此,图书馆也应该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积极主动地为读者提供服务。

(三)图书馆的学术性

图书馆的学术性是图书馆活动本质的具体表现。图书馆的学术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图书馆是整个科学研究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任何科学研究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的,必须参考记录有前人相关的经验、理论、知识和数据的文献,图书馆正是为科学研究收集、整理、提供文献信息的社会机构,它的活动是整个科学研究活动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科学研究的前期劳动,也直接参与科学研究的学术活动,科学研究离开图书馆也就无法进行下去。图书馆的学术性,对于科学专业图书馆来说,这一特点就更加突出。

②图书馆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学术工作。图书馆的主要工作对象是文献和读者。文献是人类的精神财富,读者都是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从事精神产品直接生产的人。所以,图书馆工作的学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对文献的处理是否科学,影响到对读者服务是否周到。现代图书馆的工作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借之还之”,还要进行对文献的分类编目、保护、管理、读者分析研究、参考咨询工作和信息分析加工等工作,这些工作都是具有研究性质的学术性很强的工作。图书馆是生产知识的机构,它的许多工作都是思维活动,具有创造性、继承性、连续性等的脑力劳动的特征。这些工作的难度很大,没有一定研究能力的人是无法胜任的。

图书馆工作人员有很大一部分是属于科学专业人员。图书馆工作属于科学工作,必须由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人来承担。在图书馆有一批数量可观的专家学者,他们中甚至许多人直接参与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有的本身就有研究课题。从这一角度上讲,说图书馆具有学术性也是顺理成章的。

图书馆的学术性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一定要加强对图书馆工作的研究,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使人们在利用图书馆资源中切身感受到图书馆的学术性。

二、图书馆的本质属性

图书馆的本质属性,就是图书馆本身所固有的,并且对图书馆的方针任务、社会职能、服务对象、机构设置、内容方法、领导体制等等都起制约或决定作用的一种属性。失去这种属性,图书馆的性质就要发生变化。图书馆的一般属性是由图书馆的本质属性派生出来的。

认识图书馆的本质属性就是认识了图书馆本质。认识了图书馆的本质,也就从根本上认识了图书馆。对于图书馆本质属性的认识仍然分歧很大,也提出了一些不同观点,如认为图书馆的本质属性是“阶级性”“藏用性”“藏借性”“中介性”等等。在这些观点中,我们比较赞成“中介性”是图书馆本质属性。因为中介性决定了图书馆的存在和发展,它的存在才派生了图书馆的社会性、服务性、学术性等其他属性。中介性的认识观点源于“中介世界”理论,它是将图书馆置于人类信息交流大系统中来认识的,发现图书馆处于中介地位,发挥着中介作用。因此,认为中介性是图书馆的本质属性。

(一)图书馆是中介性机构

我们在考察图书馆起源时发现,人类信息交流方式的进步和变革(由单纯的直接交流变为直接交流和间接交流两种方式)是产生图书馆的前提,文献的出现是图书馆产生的直接原因。文献存在于图书馆之中,借助图书馆得以传播,图书馆就是文献信息的介质。“图书馆是通过收集、整理、保管、多方面提供和利用文献的工作,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的一种文化教育机构”的这一概念,就是讲图书的中介性。人类的思维活动及其结果,除了用口头语言、表情动作、实物等进行直接交流以外,主要是利用文献(文字记录的书面语言)进行间接交流,前者被称为非正式渠道,后者被称为正式渠道。在间接交流过程中,图书馆处在中介地位,是帮助人们利用文献进行间接交流的中介物,如图4-1所示。

img4

图4-1 图书馆的中介性示意图

上图中,通过实践以后,人们在精神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图书馆处在人类信息间接交流过程中的中间地位,在文献与读者之间增加了一个联系的环节,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图书馆、情报信息一体化,人们的信息交流就会更加快捷、准确、方便了,那时,图书馆的中介性仍然存在,不过图书馆传递文献信息的方式和手段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二)图书馆的中介作用

图书馆中介性决定图书馆的中介作用,图书馆的中介作用是通过图书馆的具体工作体现出来的。图书馆工作的实质,就是转换文献信息,实现文献的利用价值,即使文献的潜在价值转变为现实价值。

信息是个范围十分广泛的词,它的概念说法很多,目前还没有一个十分科学、准确的定义。在信息资源领域,一般认为信息是指事物运动状态与方式。这还是一个非常抽象、含义极其广泛的定义。文献是指记录一切人类知识信息的载体。文献信息就是文献本身所含有的人类知识信息。文献信息包括文献的形式信息和内容信息。图书馆工作的任务主要就是充分揭示文献的形式信息,使文献的内容信息在读者的使用过程中得以传播。图书馆的采购、分类、编目、保管、借阅流通等工作环节,就是为了实现传递文献内容信息的目的。在这过程中,图书馆体现了它的中介作用。对于文献如果仅仅是阅读,只能是实现文献内容价值的一部分(如果是文艺作品、娱乐性文献等,阅读也就应该算是实现全部内容价值了),必须是通过实践,或者创造出新产品,或者创造出新的文献,才能实现文献的全部内容价值。当然,这不完全是图书馆的事了。图书馆工作并不增加文献的原有信息量,它的主要任务是想方设法传递文献信息,使之能够得到读者利用。如图4-2所示。

img5

图4-2 图书馆中介示意图

上图说明,图书馆要发挥其中介作用,必须重点做好采购与分编、组织和保管、借阅与流通这几项工作。这样,它才能真正成为联系文献与读者的纽带,才能更好地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

(三)图书馆的中介性与其他属性的关系

中介性是社会性的基础。图书馆与社会的联系是由中介性决定的。无论是图书馆馆藏文献与读者,还是图书馆网与资源共享,离开了中介性是办不到的。图书馆联系社会的基础正是中介性。中介性决定图书馆的存在,然后才有图书馆与社会的联系。所以说,中介性决定了社会性。

图书馆的中介性是服务性的依据。图书馆的中介性派生了服务性,中介性是在为读者的服务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图书馆通过自己的服务,将文献信息提供给读者利用,在利用过程中实现文献的价值。在这个服务过程中,图书馆发挥了图书馆的中介作用。因此,中介性是服务性的根据。

图书馆的中介性是学术性的先决条件。图书馆的学术性正是学术性所要求的。为了发挥图书馆的中介作用,图书馆必须加强学术性活动,以便准确、迅速地传递文献信息。因此,中介性对学术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总之,图书馆的社会性、服务性、学术性是由中介性派生出来的,并受它的制约。图书馆的这些一般属性反过来又影响图书馆的中介性。图书馆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任何一方面发挥不好,都会影响图书馆中介作用的发挥。图书馆的一般属性和本质属性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深刻认识图书馆的本质属性,才能对图书馆活动有比较深刻的理解,才能站在新的高度上,去认识图书馆的过去和现在,才能更好地展望它的未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