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河灯引路伴魂归

河灯引路伴魂归

时间:2022-02-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河灯引路伴魂归——七月半“鬼节”农历七月十五日的“中元节”,是清明节后的又一个“鬼节”,俗称“七月半”。中元节的众多节俗中,最隆重的要数“放河灯”了。中元节是一个将道教、佛教和民俗信仰融合到一起的节日。盂兰盆斋,即在盂兰盆节前举行的清心洁身的活动。
河灯引路伴魂归_七月半“鬼节”_民俗节日读本

河灯引路伴魂归——七月半“鬼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的“中元节”,是清明节后的又一个“鬼节”,俗称“七月半”。相传,从七月初开始,掌管阴间的阎王要给那里的鬼放假半个月,死去的家人会在这个时期回家看看。到七月中的时候,阴间之门将要关闭,在人间游荡的鬼魂要返回阴间。每到这时,无论贫富,每家都要准备酒菜、纸钱,在家中祭奠亡灵。烧纸钱的时间一般选在夜间,此时因为死去家人的灵魂能够到家中看望,所以不需要到郊外的墓地祭奠。人们在家院中用石灰画一个圆圈,在圆圈中烧纸钱,这样死去的家人就可以得到,其他的野鬼也不敢来抢。当然,最后人们也会在圆圈外为野鬼们烧上一堆纸钱,好让它们不为难家里人。纸钱越多,火越旺,死去的亲人越高兴,这家的日子就会越红火。

中元节的众多节俗中,最隆重的要数“放河灯”了。“河灯”就是在一块小木板上扎上一盏灯放到河里,人们常把河灯装饰成荷花形状。一朵朵荷花状的河灯顺水漂流,直到熄灭,把鬼魂送到它们该去的地方。放河灯的同时,还要烧纸船、烧纸房,纸船是为了把死去的人们送到充满欢乐的世界,纸房是为他们在那个世界提供的住所。这天晚上,店铺要关门,把街道让给赶路的鬼魂们。人们还会在每隔不远的地方摆上一个个香案,香案上放着新鲜的瓜果作为供品,道士们则坐在香案后唱着祭鬼歌。

中元节是一个将道教、佛教和民俗信仰融合到一起的节日。

在道教中,有三位重要的神执掌着天、地、水,他们是天官、地官、水官,他们有不同的职能,地官的职能是赦罪,中元节正好是地官的生日,他要在这一天普渡孤魂野鬼,有罪的人也可以向他乞求赦罪。道观中这一天要举行隆重的仪式,超度孤魂。

在佛教中,七月十五日是“盂兰盆节”(梵文Ullambana)。这一天在盆中盛放供品献给佛寺,可以使死去的亲人解脱地狱之苦。梁朝时,由于皇帝崇奉佛教,每到这时就在寺庙中举行“盂兰盆斋”,由此形成寺庙中定时举行隆重的“盂兰盆法会”的习俗,就是由僧侣诵经、举行仪式普渡亡灵。

七月暑气逐渐减弱,凉气逐渐增强,在中国人的民俗信仰中,暑热之气是阳气,凉寒之气是阴气。活人生活的地方叫做“阳间”,死者生活的地方叫做“阴间”。七月阴气开始活跃,也是阴间的鬼魂们开始活跃的时候,经过一个因阳气盛行而沉寂的夏天后,它们已经很饿了,因此,人们要备好酒菜,供鬼魂们享用。

可见,中元节提取了道教、佛教和民俗信仰中共同的因素——祭奠亡灵,由此形成了这个节日的突出主题,很多节俗都是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20世纪后半叶,中元节因为被认为有太多的迷信色彩而受到冷落,但在中国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仍然很流行。不过,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元节在中国大陆有所恢复,现在,每到中元节,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烧纸钱祭奠亲人的场景。

词语解释

1.阎王        Yánwɑng

阎王是民间传说中阴间的主宰,掌管人的生死和轮回。在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里面,人死后要去阴间报到,接受阎王的审判。

2.祭奠        jìdiàn

祭:对死者表示追悼、敬意的一个仪式。奠:向死者供献祭品致敬。祭奠:为死去的人举行的仪式,表示追念。

3.亡灵        wánglíng

死者的灵魂。

4.野鬼        yěɡuǐ

旧称无人祭祀的鬼魂。

5.道士        Dàoshì

崇奉道教并从事教务的人。

6.超度        chāodù

佛教或道教中通过诵经等方式使鬼魂脱离苦难。

7.普渡        pǔdù

佛教用语,意思是广施法力使众生普遍得到解脱。

8.孤魂野鬼      gūhúnyěguǐ

没有依靠、无人祭祀的鬼魂。

9.道观        Dàoguàn

道教的庙,是道士修炼的地方。

10.梵文        Fànwén

印度古代的书面语言文字。

11.梁朝        Liángcháo

公元907年至923年时期存在的中国王朝。

12.盂兰盆斋      Yúlánpénzhāi

盂兰盆(梵uIIambana),意译为救倒悬。斋:祭祀前或举行典礼前清心洁身。盂兰盆斋,即在盂兰盆节前举行的清心洁身的活动。

13.迷信        míxìn

信仰鬼神等不存在的事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