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有研究综合评述

现有研究综合评述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现有的研究可以看到,基于微观层面的企业专利标准化的研究还没有发展成为一个专题,大部分涉及专利标准化的研究只是在论述知识产权战略或专利战略时,概括性地将其归纳为一种知识产权策略类型。在已有的研究中,还没有发现集成创新理论与专利标准化的交叉研究,即应用集成创新理论探究在现实的创新活动中的专利标准化问题。

第三节 现有研究综合评述

从集成创新的现有研究可以看出,集成创新作为创新研究的一个分支,源于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经过众多学科的学者广泛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一个螺旋上升的理论发展路径,即由熊彼特初始的“新组合”所蕴含的集成思想为中心辐射到多个学科,突破单一的技术集成的内涵,在更高、更广的层次和范围上实现集成化创新。也就是说,集成创新不仅仅指项目层面的跨学科知识和技术的集成或组织、制度的集成,而且体现了一种从简单系统到复杂巨系统的系统论思想。从创造实际经济价值的角度,集成创新可以运用在纵向的微观、中观和宏观的各个层面,以企业技术集成创新能力和以促进特定产业创新的国家集成创新能力表现出来;同时,在横向的各个层面上,各个特征不同的主体更具有应用集成模式实现创新的能动性和高效性。横向和纵向的集成活动共同构成了集成创新的多维内容,各个维度的集成创新活动又都处在动态的交互作用中。

专利标准化作为内涵丰富的知识产权战略的一个研究领域,从现有研究来看,宏观层面的大部分研究集中在介绍国外技术标准化战略以及指出我国需要借鉴之处,这些研究主要以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化战略为研究对象。从美国、欧盟和日本的技术标准化战略可以看出,这些领先国的技术标准化战略的核心内容和目标均是要将自主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纳入国际标准体系,以促进本国产业发展和保持其在全球技术的领先地位。已有的关于企业层面的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从知识产权的类型上划分,包括企业专利战略、商标战略以及商业秘密战略。其中企业专利战略的具体应用策略向以下几个方面收敛,即专利许可策略、专利转让策略、专利转化策略、专利池策略、专利标准化策略及标准许可策略等。在前文中,我们对散布于这些文献中的专利标准化研究做了回顾,从中可以看出专利标准化已经开始受到管理学界的重视,而不是只限于探讨解决专利纳入标准的法律问题。从现有的研究可以看到,基于微观层面的企业专利标准化的研究还没有发展成为一个专题,大部分涉及专利标准化的研究只是在论述知识产权战略或专利战略时,概括性地将其归纳为一种知识产权策略类型。在技术创新管理领域,对于专利标准化的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还很鲜见。

集成创新是创新的一种模式,关于集成创新的研究已基本形成了一个被广泛接受的理论框架和体系。集成创新的系统性特征使其在适应变化迅速的竞争环境中具有强适应能力,这种能力对加快一国科技进步、培育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和保持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专利标准化作为创新系统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内容和环节,与技术进步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专利反映的是技术研发成果及其扩散,而标准化则预示着新技术在产业层面的大规模的扩散,对于促进产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标准同时也体现了知识基础的积累,它们反过来又会对R&D产生回馈作用而促进专利的产出。在已有的研究中,还没有发现集成创新理论与专利标准化的交叉研究,即应用集成创新理论探究在现实的创新活动中的专利标准化问题。从前面的文献回顾中我们可以看到,专利标准化已经不仅仅是微观层面的企业的内部活动,而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关系国家利益的宏观战略和政策问题。因此,专利标准化问题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微观活动和宏观管理之间存在着很强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尤其表现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对于企业创新系统和国家创新系统而言,两者具有的共同特点是系统性。专利标准化作为创新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必然具有系统性特征。而集成创新的系统性特征使其与微观创新系统和宏观创新系统达成一致,从而为我们提供了从微观到宏观创新系统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模式。因此,应用集成创新理论研究专利标准化问题不仅在两者的本质特征的一致性方面具有可行性,而且这样的交叉研究可以充实集成创新理论基于专利标准化这一极具时代特点的问题的研究,同时也能够对知识产权战略及管理中的专利标准化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探讨专利标准化的实现模式和机制,弥补现有研究在实证研究方面的不足。

【注释】

[1]这一时期形成的研究成果由J.M.Utterback、J.M.Langrish和S.Myers等学者在20世纪70年代加以总结。

[2]即大部分人将技术变化放在一个相当长期的维度中加以考虑,并关注与效率相关的问题,来解释由此而产生的竞争推动力。

[3]亦即“亲知识财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