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内研究创新理论的动态

国内研究创新理论的动态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历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能够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提出创新的理论和具体的创新任务。在这“三大工程”的实施推动下,举国上下逐步掀起了创新的热潮。

三、国内研究创新理论的动态

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历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能够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提出创新的理论和具体的创新任务。毛泽东同志在领导新中国的科技发展中,号召中国人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必须发扬民族的独创精神,打破常规,走中国自己发展科学技术的道路。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具体针对香港、澳门回归统一大业问题提出了“一国两制”的重要国策,并很顺利地获得了成功。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上所作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胡锦涛同志于2006年1月9日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中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号召。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同志又在党的“十七大”上所作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我国从二十世纪末至今,一些学者结合自身的社会实践,特别是活跃在教育战线和科技战线上的学者与科技工作者,结合我国的特点与社会实践,纷纷写出了创新方面的理论著作。大体上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

一是教育创新方面,包括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课题组于1999年编写了《创新教育》(该书收集了3篇重要文献、45篇教育创新理论与实践的论文)、金马的《创新智慧论》(1993)、魏所康的《培养模式论——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04年)、高福安与林淑华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法论》(2005年)、冯有明的《创新人才研究》(2006年)、蒋宗尧的《创新教学引论》(2001年)、温寒江与连瑞庆的《构建中小学创新教育体系》(2002年)。

二是技术创新方面,包括赵细康的《引导绿色创新——技术创新导向的环境政策研究》(2006年)、张凌的《企业技术创新项目评价与决策体系》(2006年)、张伟峰的《创新联结——企业创新网络与技术创新方式研究》(2006年)、赵维双的《技术创新扩散的环境与机制》(2007年)。

三是管理创新方面,包括周华明的《成本创新——现代企业管理创新新观点》(2001年)、高天成的《新概念创新管理》(2002年)、王伟的《管理创新》(2002年)、刘峰的《管理创新与领导艺术》(2006年)、吴甘霖的《创新型领导》(2006年)、林伟贤的《创新中国》(2006年)、盛安之的《营销的58个创新策划》(2008年)和陈春花的《超越竞争:微利时代的经营模式》等等。

综上所述,我国在创新理论方面研究的起点比国外要晚得多,但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怎样通过伟大的创新事业去推动国家的快速发展——这个世界级的创新课题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我国在科教界正式开始实施了国家创新体系的“三大工程”。

第一大工程:《知识创新工程》。总体目标是在国家宏观层面,形成国家创新体系完整的总体战略布局;到2010年前后,形成高效运行的国家知识创新体系及其运行机制;建成一批国际知名的国家知识创新基地,不断取得具有国际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使我国知识创新实力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国科技的国际竞争力进入世界前10名。

第二大工程:《技术创新工程》。紧密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目标,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1 000户大中型企业为重点,从政府、企业、社会三方面系统地推进技术创新工作,把研究开发、生产以及实现商业利益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加速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推动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使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第三大工程:《211工程》。为加强我国高等教育,于1993年国家出台了《211工程》计划,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该工程的实施旨在大力推动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教育质量、科研和管理水平,促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立足于国内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为我国进入21世纪准备骨干人才。

在这“三大工程”的实施推动下,举国上下逐步掀起了创新的热潮。因此,我国在最近几年中,围绕创新理论的研究正在进一步向系统和深入方面发展。例如:唐五湘的《创新论》(1999年)、赵刚与孙健的《自主创新的人才战略》(2007年)和黄胜平与姜念涛的《中国自主创新探路》(2007年)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