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的教育理想

教师的教育理想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对教育没有理想的教师,是很难在学科建设中发挥其作用的。其次,教育理想是指导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精神追求,是我们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作为教师,不仅自身应该具有教育理想,还应该把理想的种子播在学生的心中。理想的崇高会提升教育品格,理想的远大会拓展教育境界。因此不少学科教师便在这种社会现实下抛弃了对教育的理想。教师的教育理想便在日复一日的安逸享受中销蚀殆尽。教师工作任务繁重是不言而喻的。

一、教师的教育理想

(一)教育理想在教师中的缺失及其原因

首先,我们说学科教研组的成员需要一种理想。什么是理想?古人云,“心之所至也”,就是心里所向往的。我们所说的理想就是我们的教育教学的奋斗目标。有人说,世上有一种东西比所有的军队都更强大,那就是恰逢其时的一种理想。人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人不同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点是人的精神性。人的精神性注定人不仅仅是为了当下而活着,支撑人活着的往往是对未来的向往——理想。而且,人的生命价值也往往与理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宋代哲学家张载说过:“志大,则才大,事业大;志久,则气久,德性久。”西方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的成就与理想有着直接的关系。朱永新教授曾说:死人与活人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一口气,而活人与活人的差别在于有没有精神,有没有激情,有没有理想。人的理想层次越高,成就也就越大。理想就是超越现实的飞翔。理想不一定会全部变为现实,也不一定会马上变为现实,但理想使人超越,使人坚持。坚守理想的人会收获生命的奇迹,而没有理想或失去理想的人,就好像大海里失去方向的航船,只能随波逐流,浪费生命,最终一事无成。人活着是需要一点“支撑我们生活的东西”的,这“支撑我们生活的东西”就是理想。理想是我们生命和教育事业的基础。笔者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反复强调,我们要把教育当作事业来做,不要当做谋生的手段和职业,目的同样是希望老师要树立远大的教育理想。因为对教育没有理想的教师,是很难在学科建设中发挥其作用的。

其次,教育理想是指导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精神追求,是我们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人的培养是复杂、艰难、长久的工程。真正的教育家应该具有诗人的品质,永远憧憬明天;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天生不安分,会做梦。教师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必须为自己设置一个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只有设置这样一个目标,才会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感;教师只有具有对教育事业强烈的冲动、愿望、使命感、责任感,才能在不断进行自我挑战中感受到教育生活的每一天都是新的,也才能拥有诗意的教育生活。教育又是播种理想的事业。作为教师,不要以为在三尺讲台上没有什么作为,他可以影响几十个学生的生命。如果教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真正影响了几十个学生的生命,真正走进了他们的心灵,真正成为学生生命中的“贵人”,生命就是非常有价值的了。作为教师,不仅自身应该具有教育理想,还应该把理想的种子播在学生的心中。只有我们的孩子心怀理想,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才会有希望。理想的崇高会提升教育品格,理想的远大会拓展教育境界。教育理想能引导我们去追寻一个个美妙、诱人的教育目标,教育理想的缺失会使教师失去事业追求,停留于职业层面,无法享受真正的教育幸福。只有追求教育理想的教师,才会在艰辛的跋涉中感受到教育的成功,享受到教育的幸福。所以学科组老师的理想是学科组建设最有力的支撑。

但在目前经济大潮下,我们不少老师的教育理想极端缺失,其原因大致如下:

1.社会逐利现象严重,人心浮躁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急速变化发展阶段,市场经济带来了物质的极大丰富、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空前繁荣,也滋生了极端拜金主义的价值取向。记得西方有位社会学家说过,什么力量也阻挡不了中国人的发财的愿望。社会衡量人成功的标准是金钱,社会看待人的眼光取决于是否具备赚取一定经济利益的潜质。所以人们再也无法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做学问、勤勤恳恳搞研究。教师虽然经济收入相对稳定,社会地位也在不断提高,现在又实施了绩效工资,虽然与高收入人群比较起来,薪金还是比较低的,但看着周围的人都住上了宽敞的住房、用上了高档商品、开上了私家豪车、出入于高档娱乐场所,尤其是曾经的同学、同事在商场、官场上春风得意,而自己仍然守着“死”工资、当着“小”教师,过着清贫、求人办事还要看人脸色的生活,就怎么也找不到人生的成就感,难免自怨自艾、心情浮躁。这样的心绪,怎么能“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呢?于是乎,“正业不兴副业兴”的大有人在,在教育改革中赶时髦、搞形式、走过场的比比皆是。因此不少学科教师便在这种社会现实下抛弃了对教育的理想。而在这种浮躁的心态下,是形成不了纯正的教育理想的。就如一代书画巨匠范曾所说:“不过归根究底浮躁不能造就事业,浮躁只会破坏事业,浮躁不会为你的艺术建立秩序,浮躁只会使你的艺术失去秩序。”(2)浮躁对教育理想的形成所造成的破坏不是也如此吗?

2.追求安逸,不思进取

在当下的社会情境下,我们可以这样说,由于国家重视对教育的投入,注重提高教师的待遇,虽说教师待遇不算太好,但相对来说也是可以的。时下,社会就业压力很大,就业竞争异常激烈,而教师聘用“只进不出”,能够捧着教师的饭碗也算是捧着摔不烂的“铁饭碗”。很多教师在没进教师队伍之前是充满向往的,进了教师队伍之后就得过且过,因为不管怎么做、不管做得怎样,国家少不了他的工资,学校也拿他没辙。再加上现行职称评定与聘任能上不能下,没有动态考核与管理,很多教师年纪轻轻就已经是高级教师,以后几十年的工作都可以吃老本了,逐渐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过上安逸的生活,失去了进取心。教师的教育理想便在日复一日的安逸享受中销蚀殆尽。

3.工作繁重,不堪重负

教师工作任务繁重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常常起得比别人早,睡得比别人晚:当人们还在床上酣睡时,教师已经到了学校,一边准备着一天的工作,一边迎候着学生的到来;当人们进入了甜美的梦乡后,教师可能还正在与家长交流,可能还在灯下批改作业,可能还在进修学习,也可能还在查找资料、备课。教师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以外,还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班团队活动,忙于找学生谈心,忙于与同事沟通,时时刻刻为学生的不可预料的安全事故提心吊胆,时时刻刻为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负责,顾得了学校顾不了家,顾得了学生顾不了自己的孩子。这样整天忙得心力交瘁,早已忘记了自己的教育理想。而在应试教育的大形势还没有根本转变的情况下,教师还面临着来自社会和学生家长的巨大压力,还有过高的生活期望与现状的矛盾,教师素质的社会期待与自身专业发展水平不适应的矛盾,都使教师不堪重负、苦不堪言,这些都消解了老师的教育理想和追求。做过几所学校校长后,笔者深知这种压力对老师身心的摧残,因此也在孜孜不倦地探寻对它的破解之道。

(二)教师教育理想的特征

1.应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和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

学科组内的教师大多数都是普通的教师,在工作和生活当中,总是有很多这样或那样的事情困扰着、压抑着。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刚刚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充满着对工作、事业的憧憬和激情,但时间一长,由于工作和其他事情的纠结、理想的遥远和教育教学工作的繁杂等,渐渐将自己的期望和现实的距离越拉越大的时候,便把工作不再当成是自己的事业,而是把它当成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再也没有了刚刚参加工作时的干劲、冲劲、韧劲。到后来,不少老师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努力的方向在哪里,只是每天机械地重复着、生活着,工作的目的与意义也不清楚了。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这样的态度是很难有创新的热情、探索的精神、坚韧的意志。肖川同志指出:“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教师,是充满热情和乐观精神的,有着健康和积极的心态。而这作为优秀教师最为重要的品质。”“教师的热情和温暖,源自于对生活的热爱,对于儿童的热爱,源自对于人性光明与乐观的期待,源自对于和谐与温暖的人际关系的切肤之感,源自对于社会公正与人道的感恩。”(3)肖川同志在这里强调了乐观心态的作用。所以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困难不气馁,面对阻力敢超越,这样我们的教育理想才能化为我们的实际的行动。

2.应该有一颗博爱、善良的心,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博爱、善良之心是一个有理想的教师的生命底蕴,而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意识,是实现理想的一种生命动力。我们的工作面对的是学生,从幼儿园的宝宝到大学的青年,我们的职业性质就决定了我们是服务者,而我们的服务对象就是我们所教的学生。而在这种服务中我们可能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包括对问题学生的处理,如果我们没有一颗善良之心、博爱之心,我们就不可能很好地对待学生,爱的阳光就不可能撒给可爱的孩子,教育中不少的体罚或变相体罚,大概都是缺乏爱心所致。缺乏爱心就会草率地对待学生,就会消解我们对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一种真诚的爱心。如果说我们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所有学生,无论是智商高的还是智商低的,无论是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家庭条件差的,无论是安静听话还是调皮捣蛋的,都渴望老师的爱。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灯烛。当然,爱一个好学生并不难,因为他本身就讨人喜爱。爱一个“问题学生”才是对我们最大的考验,而这也正是教师的天职。善待一个好学生是我们的自然需求,而怀着爱心对待问题学生,才显出我们对学生的责任和使命,对社会的责任和使命。

3.应该有扎实的科学文化功底以及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

假如我们都有教育理想,那么实现我们的教育理想靠什么?不是靠我们的决心,不是靠我们的誓言,不是靠我们的说教,靠的是我们的真才实学,靠的是我们的文化积累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对于每一位学科组的老师来说,要想让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有所提高,甚至成为知识渊博的教育专家,就应该具备扎实的科学文化功底,这一点我们已有了较多论述,这里就不再赘言。我们要强调的是,过去所说的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先有一桶水的说法已经过时了。教师是人们寄予厚望的一种职业,因为他不仅关系到下一代的素质提高,而且还涉及民族的兴衰,现在社会对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新时期的教师要有一泓清清的源头活水,而且我们老师的水应该是鲜活的,澎湃的,才能更好地给予学生一杯水。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在读书中丰富知识、拓展视野,通过钻研、实践,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4.要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并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反思思维是一种思维的态度和方式,是对某个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深思,即“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的知识,按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主动的、持续和周密的思考。”(4)这里杜威把反思作为我们老师的一种思维方式,而从本质上看,反思意味着一种对自身意识的唤醒和自身行为的省察,意味着一种敏锐的觉醒的状态,一种深思熟虑的选择。只有善于反思、乐于反思的老师,才能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学科教研组老师的反思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和进步。反思有自我反思和集体反思,而在学科建设中这两种反思应是相互促进和相互补充的。只有反思才能使我们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这种反思有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工作中的被动性、盲目性。教学与反思结合,还可以帮助教师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位,从而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使教师能够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当然我们的工作是充满挑战性的,有时会困难重重。因此,做一个有理想的教师,有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雄心壮志同样是必需的。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学科建设中有挑战自我的意识显得更加重要。关于这一点大家都十分明了,我们就不再过多地论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