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哈佛大学行政力量与学术力量的运行与协调

哈佛大学行政力量与学术力量的运行与协调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哈佛大学挑选教师,重点在于学术水平和学术潜力的评估。由此可见,哈佛大学选择教师的首要标准是学术造诣,换个角度说,教师的聘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学术力量的意志。哈佛大学的招聘程序体现了在学术事务上学术力量占支配地位,而行政力量占辅助地位的现象,也从另一方面诠释了哈佛对于学术自治的理解。在陆登庭作出这一宣布后,哈佛董事会便成立了新校长遴选委员会,于当年8月着手开始遴选工作。

2.3.4 哈佛大学行政力量与学术力量的运行与协调

1.哈佛大学师资聘任机制

哈佛大学作为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师资队伍建设是校园治理的头等大事。它的选聘过程由学术力量和行政力量的共同参与,并逐渐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又严格公平的招聘选拔制度。

当系里出现教师岗位空缺时,先由系申请、学院同意并批准后才可公开发布招聘信息。招聘广告的刊登也有一定的要求,不仅要登在本专业的权威杂志上,还要在公开发行的报纸以及校园网和国际互联网上刊登,以保证教师来源的广泛性和多样性,扩大可供选拔的范围。哈佛大学挑选教师,重点在于学术水平和学术潜力的评估。柯南特校长说,“学术价值是遴选教师最重要的标准,就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是唯一的标准。聘用教师必须看他是否具有学术创造力以及是否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如果一位教师没有学术才能和潜力,即使他在道德上情操高尚,行为端正,即使他在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那也没有资格在哈佛大学任教。”(74)由此可见,哈佛大学选择教师的首要标准是学术造诣,换个角度说,教师的聘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学术力量的意志。

在资深教师(副教授以上)的选拔聘任上,哈佛要经过一个更为复杂和漫长的筛选周期。应聘者除了要用材料证明自己的学术成就和才能外,还要有专业领域的声誉评估和提名。在完成推荐环节后,要到哈佛大学的相关院系作学术报告或试讲(job talk)。同时,哈佛会邀请国际上的知名专家、校内外同行、学院内的跨专业学者、教辅人员、学生等对应聘者进行评审,这一环节是最重要的,几乎可以决定应聘人员的命运。(75)招聘委员会在得到反馈信息后,会作出一个评估。哈佛认为,参与评估的成分越多、越复杂,人事决定中的关系霸权、学科霸权或专业霸权就越难形成。(76)当然,评审通过后,还要相关院系表决,然后经学校专门委员会的投票,表决通过后,学校才会正式发出聘书。

招聘过程充分体现了学校真理至上的校训理念。引进高水平师资是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学校的学术水平,它是一种学术活动,但是由于受到学校招聘规划和招聘程序的限制,它又带有一定的行政意味。哈佛大学的招聘程序体现了在学术事务上学术力量占支配地位,而行政力量占辅助地位的现象,也从另一方面诠释了哈佛对于学术自治的理解。

2.哈佛大学校长遴选机制

校长通常在任期结束前一年向董事会提出离职申请,随后哈佛董事会便根据哈佛宪章组建校长遴选委员会(Searching Committee),推选下一任校长。2000年7月尼尔·陆登庭宣布将在自己任职满10年后,即2001年6月底离职。在陆登庭作出这一宣布后,哈佛董事会便成立了新校长遴选委员会,于当年8月着手开始遴选工作。

美国高校校长遴选委员会的组建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单独由校长遴选委员会负责,其成员既包括董事会成员,也包含教师、学生及校友代表;另一种则是由校长遴选委员会和咨询委员会共同负责校长遴选工作,遴选委员会由董事组成,咨询委员会由教师、学生、校友等组成,但没有投票选举权。哈佛的校长遴选采用第二种方式。在遴选第28任校长时,成立了9人的遴选委员会、13人的教师咨询小组和14人的学生咨询小组。遴选委员会的9名成员是6名董事(校长除外)和3名监理会成员。遴选委员会全权负责校长人选的搜寻和推选工作,咨询小组提出建议。因此校长遴选的最终决定权在遴选委员会。正如德里克·博克(Derek Bok)校长所说,教授们的自我定位,首先是专业团队的一分子,然后才是所属学校的一员,且教授限于经验,多乏恢弘之视野。校长遴选的任务,应由富有教育事业经验、对学校忠诚、知人善任、从整体利害着眼的院士(董事)们来承担。因此他不赞成教师参加校长的遴选,也不赞成学生参加遴选。在遴选的人数方面,博克认为遴选委员会人数不宜过多,五六人优于二十人。因为人数多不易相互沟通,且大家推诿责任,竭尽心力的人反而少。(77)

哈佛大学的校长是没有固定任期的。据统计,哈佛的前27位校长中6位任期在20年以上,9位在10~19年,4位在6~9年,其余8位在1~5年。任期最长的艾略特(1869—1909)达40年之久,是哈佛大学历史上最重要的大学校长,也是美国高等教育以至于世界高等教育历史上任期最长的大学校长之一;(78)其次是爱德华·郝莱欧克(Edward Holyoke,1737—1769),长达32年。任期的无限制性促使董事会在遴选校长时显得特别谨慎。

2000年8月,校长遴选委员会向所有哈佛校友、在校生及社会各界名人发出了30万封信函,诚邀他们推荐人选。在1300多封的回函中推荐出500多名校长候选人。与此同时,委员会会晤了200名哈佛教职员工和高级管理人员,100多名哈佛以外的著名人士,还召集了12次共200多名学生代表参与的校长候选人标准讨论。另外,委员会还主持了4次来自哈佛不同学院和学科教职人员参加的意见收集会议。遴选委员会内部也召开了16次会议,研讨校长人选,认真阅读每一封推荐信(79)

在现任校长德鲁·弗斯特(Drew G.Faust)的遴选过程时,遴选委员会向哈佛所有教师、学生、职员、校友,各种高等教育与研究组织、政府机构,以及非营利性组织领导人寄发了约24.5万封信函,信函内容有三:一是希望给大学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建议;二是就新任校长应具备的条件征求意见;三是邀请校友推荐候选人名单。广发邮件之后,遴选委员会便开始了广泛的交流会谈,与大学内外约350多人进行个别咨询,并以小组形式与更多的人进行集体会谈。咨询小组也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提出了建议。(80)

虽然在校长当选条件方面可以广征意见,但是对于校长人选的遴选信息却是保持了高度机密,不向外公开。10人左右的候选名单确定之后,遴选委员会要进行深度的背景调查,包括在现工作单位、社区、家庭中的表现。有时委员会甚至会专门聘请猎头公司进行这项工作。校长人选的最终确定是在遴选委员会会议上,决定权属于该委员会。正如博克所说,卓越的候选人,常常已有满意的工作环境,不需要求职。如果遴选决定程序公开,卓越的候选人就不肯来了。(81)从遴选委员会的人员组成来看,6名董事(除现任校长)均是遴选委员会的成员,占遴选委员会的三分之二席位,因此校长遴选的最终决定权归属董事会。

哈佛大学的这种遴选制度充分体现了哈佛治理过程中民主与效率相结合的治理理念。首先,校长的遴选广征各利益群体的意见和建议,无疑是高度民主的体现。遴选委员会采用书面或交谈的方式了解大学对学校未来发展远景的憧憬和对新任校长应当具备素质的期望。遴选委员会在遴选过程中,孜孜不倦地听取代表们的意见,描绘大学校长的轮廓。被征求意见的人数之多,人员范围之广泛,以及意见征求工作之规范化和制度化均体现了高度的民主,展现了大学共同治理的良好局面。其次,人选的确定最终由遴选委员会会议讨论决定体现了哈佛对效率的追求。哈佛校长的遴选其实是一个不断缩小候选人范围的过程。人选一经确定便无征求意见等程序,董事会会马上通过各种新闻网络媒体发布消息。在大学内部组织日益复杂化的今天,效率是大学正常运作的重要评判标准,拥有效率才会拥有蓬勃向上的繁荣景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