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堂“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堂“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主学习是当今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不同的研究者因其理论立场和视角不同而观点各异。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从学生的主体发展需要出发,引导自主学习,落实自主学习的精神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堂“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形成开始。

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堂“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卫梦圆

一、自主学习的含义

自主学习是当今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不同的研究者因其理论立场和视角不同而观点各异。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认知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我国学者庞维国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

抛开这些专业的论调,简单地说,自主学习对教师而言就是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展,产生自觉接受教育的内在动机,掌握自我学习的本领,自我寻求学业上的发展。

二、语文教学与自主学习的关系

在诸多学科中,语文教学面广量大,语文课堂不仅是学生获得语文知识的场所,也是学生体验人生的地方。它不仅要突出工具性的要素——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知识传授、方法教导、思维训练,更要突出人文性的要素——情思、审美、伦理、历史、文化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发展;无论是情感、意志的培养,还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不断探究而得。教师无法代替学生学习,也无法代替学生分析思考,教师既不能把知识生硬地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也不能把思想观点植入到大脑中。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才能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思想方面取得进步,完成教学任务。

三、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过度强调教师为主导,忽视学生的自主参与,没有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未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灵感。高年级语文教学中主要表现为:

1.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形式陈旧,重内容分析,轻学生亲身体验。语文课上,老师把大量时间花在分析课文结构、内容、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这种延续了几十年的套路上,而且,一般还会结合课文内容进行道德教化,过多的不适当地拔高课文内容中的主题思想。教师主导、片面说教的方式和枯燥的学习过程,反倒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学生对语文课产生厌倦。

2.教学评价体系不能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书面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分数为主要评价指标的考核体系,也许能够量化学生的知识多少,但不可能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了许多高分低能的学生,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受挫,生活阅历受限,人文精神培养受到抑制。

四、高年级“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从学生的主体发展需要出发,引导自主学习,落实自主学习的精神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堂“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形成开始。构建出激趣导学——明确目标——自主探究——评议归纳的教学模式,让课堂开放、生动、活泼起来。

(一)激趣导学,创造良好氛围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可见,兴趣是儿童探索追求知识的动力,是学好语文的先导,也是培养高素质语文人才的先决条件。一堂语文课能否吸引学生,抓住学生的心,导语是关键,激趣的导语,无形间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产生优势兴奋中心,激发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此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激趣导入。

1.故事导入法

小学生的好奇心都十分强烈,如果能在课文教学中插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将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学习兴趣,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如教学《小珊迪》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

师: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在德国留学的中国留学生,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决定留德发展。他找了第一家公司,没被录取,找到第二家,人家也拒绝了他……他找了25家大公司,都没找到工作。于是他去了一家小公司。他想,凭我这样的学位和才能,在小公司里干干肯定是不成问题的。但是那家小公司还是拒绝了……同学们想一想,他为什么会被拒绝?

生:因为德国是个排外的民族,他们不喜欢用中国人。

生:可能那些公司的经理认为他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

生:也许是那个留学生高分低能。

师:你们的想法也有道理。那个留学生就愤怒地问那个老板:“我一个博士难道在你这个小公司干还不够格吗?你们凭什么这样对待我?”,那个老板说:“对不起,先生,我们从网上资料查到你在德国乘公共汽车时曾逃过三次票,一个连蝇头小利也不放过的人,怎么可以让人信任呢?”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问题?“这个中国留学生到底缺的是什么?”

新课伊始,我就突破常规,另辟蹊径,用低沉而缓慢的语调讲述《三次逃票》的故事,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切入教学,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参与意识大为增强。“这个中国留学生到底缺的是什么?”这个看似与课文风马牛不相及的导入,其实正是课文《小珊迪》的主旨所在。中国留学生对诚信的淡漠与小珊迪的坚守诚信一正一反的鲜明对比,加上我的适时点拨,学生透过字里行间,能够受到这样的感染、这样的熏陶、这样的沐浴,他们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受到了一次独特的人文关怀。这种关于诚实的、守信的、人穷志不穷的人文关怀,将成为他们生命的一次独特的体验、一次高尚的精神洗礼、一次深刻的情感升华。难怪课文结束,孩子们对中国留学生的那番话那样真诚、发自肺腑:

生:叔叔,虽然你有博士文凭,但你的人格是可悲的,连我都为你脸红。

生:叔叔,跟人穷志不穷的小珊迪相比,你是多么渺小。

生:小珊迪死了,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你虽然活着,灵魂却已死了。

生:叔叔,你逃了三次票,却丢了中国人诚实、善良的美德,请你快快觉醒吧!

2.质疑导入法

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与学生的积极思考是密不可分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抓住此契机诱导学生去解决悬念,以求教与学达到最佳的结合点。一开课就给学生设置疑障,造成悬念,可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激发思维兴致,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如教学《特别的作业》、《“病人”》、《“走”完长征的婴儿》、《空气中的“流浪汉”》等课时,课题本身独具特色,上课伊始,我便让学生针对课题质疑,将几大疑问串联成学习的主线,理清文章的脉络。

不仅可以质疑课题、质疑关键句,选取故事类课文的精彩片段,在最高潮时戛然而止,“请听下回分解”般设置悬念,激起求知欲,也是质疑导入的另一种形式。如教《赤壁之战》一课时,我先讲曹操平定北方之后,率领八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南下,想一举消灭孙权,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当时孙权的军队才三万,可是赤壁一仗曹操的几十万大军却被东吴打得落花流水,损失了一大半。曹操自己也带着残兵败将,狼狈地从华容道逃跑。于是,赤壁之战这一仗也就成为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制强的有名战例。那么,东吴究竟采用什么计策打败曹军的?希望大家读完课文后能告诉老师。设置的问题,成了学生阅读思维的催化剂,将学生引入求知的学习境界。

3.影音导入法

播放影音最大的好处是直接从视觉、听觉上给学生以冲击力,学生可从图片音乐中感知一些东西。

如《观潮》这一课,我也展示了一段图片,内容是钱塘江大潮潮涨潮落的情景,学生在观看时,就能直接从图片上感知海潮的宏伟壮观和气势磅礴,加之学生是在“观看”,切合了文章的题目,学生再学习这一篇文章时,可谓兴趣盎然。

在教学《燕子》之前,我与学生先合唱了那首旋律优美、感情纯洁的《小燕子》: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这种大胆新颖,充满情趣的方法,不仅使学生精神饱满,情绪高亢地进入学习状态,而且使师生感情结合得更加紧密,教学实效更加明显,同时也应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二)明确目标,自主探究

教学目标的揭示,可根据教学的需要,有的在课始将目标告诉学生,有的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分段提出,有的可以写在黑板上或投影片上,有的可以口头说明。将学习目标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心中有数,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自觉控制注意力,将注意力集中到最重要的方面去,有目的、有方向、有针对性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根据目标,有序导学;学生依据目标,有序学习。这样教与学避免了随意性,增强了针对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例如《尊严》一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品读描写哈默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体会这些描写的作用。在教学中,我先带着学生学习了其中一句描写外貌的语句,教会他们品读词句时,我们首先要抓句子中的关键词。通过循序渐进,学生明白了文字背后的内涵。随后小结品读方法,提出学习目标:(1)用自己的话说说年轻人例外的表现。(2)圈出关键词体会年轻人的内心情感。明确了学习目标之后,剩下的有关哈默的语句我都放手交给学生们去分析品读,效果很好。

教学《林海》上课伊始,我创造情境提出研究性自主学习提纲,让学生在提纲的提示下小组学习。提纲如下:(1)搜集关于兴安岭的资料,想象一下它的明天会是什么样的。(2)仔细读课文,能按提纲用简练的语句概括出兴安岭——岭、林、花的特点。(3)请你根据文中对兴安岭景物的描写,以你体会到的景色特点来画一幅画——《我心中的兴安岭》,或者是写一段能介绍出你体会到的景色特点的文字。(4)注意随时总结你在学习中有什么新的收获和新的问题,并记录下来。

整个教学过程是体验性、研究性的学习创新的过程,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研究、实践成果和问题而来,与同学合作、交流、研究、探索,又满载着收获的喜悦和更具挑战性的研究性问题而离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交流感悟讨论研究的过程,教师课堂上的信任、民主、尊重、鼓励的原则,使孩子们真正成了一个研究者、创造者,成为课堂上的主人。这就是我们在教学中最清晰、最真实的感受!

在这里必须强调的一点是,自主学习并不是无目的性的放任自学,而是建立在教师教授方法后的主动学习。兴趣只是一种诱因,一种动力,要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能保持下去,关键还在于要让他们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古人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三)评议归纳,展现自我

在教学临近尾声,我们需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展现的机会。一是展现个性,二是展现学习能力,三是展现学业成果。让学生在得到展现的满足中认识自我、规范自我、评价自我、发展自我。

在结课的时候,我经常鼓励学生自己说一说:我学会了什么?怎样学会的?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还可以让他们对有共同点的课文进行归纳总结,比较异同,学期总结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完成,这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大有帮助。

一次古诗赏析课,学的是李白的《赠汪伦》。教学最后,我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不限形式地展示他们本节课的收获。讨论之后,有的小组根据诗意画出了一幅送别图,并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给图画配上了解说词;有的小组把诗句的意思套用进了他们熟悉的儿歌,唱了出来;有的小组表演了一段“汪伦送李白”的小品,童趣无比。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读、思、议、想、画、演、唱,表演的劲头很高。这种评议归纳展现自我的结课方式,使得原本学生眼中的“垃圾时间”变成了整节课最值得期待的黄金时刻。这样的转变是可喜的。

总之,引导自主学习,创新语文课堂教学就应该摒弃单纯的“灌输式”“训练式”教法,让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产生自觉接受教育的内在动机,掌握自我学习的本领,从而积极主动地寻求全面和谐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