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巴西的教育发展

巴西的教育发展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巴西历史上的帝国时期,教育的发展也卓有成效,比如,第一所师范院校和公立学校成立,小学教育得到发展,农业和职业学校也得到迅速发展。而整个19世纪巴西教育发展的主导权,尤其是高等教育的主导权都完全集中在葡萄牙王室手中。1891年巴西宪法建立了一个新的教育双轨制度,即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各司其职的教育体制。1934年巴西宪法中的教育规则帮助莰波斯部长实施了他提倡的教育理念。

第一节 巴西的教育发展

19世纪初,高等教育在巴西才正式开始。同年,三所专业院校在巴西成立,它们分别是巴西亚的外科解剖学学院、里约的外科与解剖学学院以及里约的海洋护卫学院。1810年,皇家军事院校成立。1824年颁布的巴西宪法规定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但免费的公共教育体系仍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这主要是由于缺乏物力和人力资源以及对民众的吸引力。而且,教育发展并未对普通大众带来重要影响,整个教育体系主要是为学生进入专业学校以及在音乐、艺术和人文知识方面的进修和深造做准备(Haussman and Haar,1978)。

1834年颁布的补充规则,进一步阐明了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同时,改法规定初级和中等教育由地方政府负责,高等教育则由联邦政府负责。高等教育主要是以培训专业人士和发展专业教育为主,如培养律师、工程师、医生以及其他类型的技术人才。在巴西历史上的帝国时期,教育的发展也卓有成效,比如,第一所师范院校和公立学校成立,小学教育得到发展,农业和职业学校也得到迅速发展。在这一时期,接受教育的以上层社会人士为主。中学教育主要为进入专业院校而提供艺术和人文类的知识。高等院校也得以发展,但主要停留在专业教育方面,这使巴西教育脱离了传统的古典教育模式,并且对巴西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专业院校主要是培养医生和律师。事实上,19世纪末之前,巴西真正的专业院校是为培养军官、工程师和医生们所开设的。与西班牙殖民的拉丁美洲其他地区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不同,创办专业院校的最后决定权属于葡萄牙王室。而整个19世纪巴西教育发展的主导权,尤其是高等教育的主导权都完全集中在葡萄牙王室手中。

直到1889年巴西建立共和国之际,整个巴西只有24所专业院校,而且都是由葡萄牙王室成立的,独立于其他社会团体和机构。巴西共和国的成立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国家体制,保守派依然在政治经济领域占主导地位,其时全国只有5%的人口可以参加选举,精英阶层依然主导着政治体制。从教育发展来看,从1889~1918年,巴西有56所新的高等院校成立,其中以私立大学为主。一方面,天主教会成立的私立院校弥补了公立院校不足的问题,为当地社会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另一方面,一些地方精英阶层成立的高等院校机构也为当地的教育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Haussman and Harr,1978)。20世纪20年代,都市化、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改变了巴西的社会、文化、政治和经济状态,现代化发展也影响了教育体系的发展进程。虽然中产阶级的兴起以及民主发展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但巴西整体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比如,高文盲率、保守主义主导的政府,少数精英,财富、权力和资源严重的不均衡分配,以及对欧洲文化包括文学和人文知识的偏好等。

1891年巴西宪法建立了一个新的教育双轨制度,即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各司其职的教育体制。具体责任如下:州和地区政府负责管理当地的小学、初中和高等教育,而联邦政府则负责联邦体系内的中等和高等教育。这一时期影响巴西社会的主流思潮是实证主义,在巴西教育部长本雅明·康斯坦特的领导下,课程进行了重大改革,其中科学数学、资讯等成为优先考量的课程,科学方法、批判精神和分析等成为教学中主要内容。在这一时期,巴西的小学教育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受美国小学教育模式影响的教育体系,其主要是以创新、试验和新的教学法为主,并且在圣保罗地区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在巴西其他州和地区推广的另外一种模式是以欧洲,尤其是以法国和德国教育模式为主的教育体系。

公立教育在这一时期同样是以上述这两种模式为主而且大多在都市地区推行,乡村的教育质量一直处于落后状态。由于联邦教育体系仍然保持帝国时期的体制,因此发展缓慢且远远落后于州教育体系。此外,一些主张改革的人士与教育界人士提出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并呼吁建立公平的学习中心而非单纯的教学机构。尽管高等教育在巴西的共和国时期得到了发展,但仍然以专业高等院校为主,从1890~1930年,17所法学院、8所医学院和8所工程学院相继建立。但是这些大学都是由几所专业学院组合而成,并非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总体来看,巴西共和国时期教育得到了持续的进步,但受体制和经济的影响,这些改革仍然没有对巴西社会产生本质的影响(Schwartzman,2004)。

1930年,都市和农村地区的诸多问题层出不穷,加上政治上的分歧等多种因素影响终于导致巴西爆发革命,瓦格斯获得胜利从而结束了巴西的第一共和国时期。在瓦格斯执政早期,高等教育受到重视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教育的创新理念和课程设置得到巴西教育协会的重视并被加以深度讨论,新型学校(即巴西的中学)提倡采用美国教育家和哲学家杜威的教育哲学理念。1931年,瓦格斯政府任命新教育部长弗兰西斯科·莰波斯制定新的教育法。该教育法将中等教育分为两个阶段:即五年制的基本教学以及两年制的为专业学习做准备的教学。改革的主要动机是为中学教育的大学预备课程统一内容。莰波斯部长认为,巴西的青年不仅仅只为接受高等教育而读书,他们必须接受其他方面良好的熏陶,比如习惯、态度以及行为,以使他们成为具有创造力和负责任的社会公民(Schwartzman,2004)。1931年4月,巴西颁布《巴西大学章程》,建立了大学体系的理念并且为大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该章程规定,一所大学包括三个科系:法律、工程和医学;或者教育、科学与文学。按照这一标准,巴西圣保罗大学在1934年创立,它拥有最多的研究生课程,每一年比任何美国大学培养的博士毕业生还多(Alperin,2012)。1934年巴西宪法中的教育规则帮助莰波斯部长实施了他提倡的教育理念。但高等教育仍然发展缓慢,主要原因是在强调科学研究、知识的追求以及提倡专业学习优先这三者之间产生了冲突。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引起了保守的天主教精英与自由知识分子之间有关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支配权的纷争。在瓦格斯执政期间,其他团体以及天主教会开办的私立教育机构占了很大的比例,截至1933年,私立中等教育机构占学生注册人数的44%,在高等教育领域则占60%(Schwartzman,2004)。天主教会因其对教育的巨大贡献和投入因而对教育体系具有很大的支配和主导权,但这却引起了自由知识分子的强烈抵制和抗衡。

1937年,瓦格斯政府废除国会建立独裁政权,杜威的实证主义哲学逐渐淡出巴西的教育体系,教育的目标在独裁政权的压力之下转化为以国家为中心。尽管在专制集权统治下巴西教育面对着很多问题,但是教育扩张仍在缓慢地持续进行。事实上,1937年的宪法也特别提到了职业教育的优先性以及普及小学教育的理念。1942年颁布的《中等教育法》也力图使中等教育现代化,但集权制度下的法律迫使公立和私立学校不得不接受联邦教育体系,重数量而不重质量成为当时巴西教育的一个真实写照,统一的教学大纲以及缺乏弹性、生硬的教学方式成为一种常态。瓦格斯政府的教育改革也为公立和私立高等院校制定了详细的规则和政策,如教授的任命、科目、课程的时间、纪律制度以及学生支付学费的周期等。截至1945年,瓦格斯政权结束之前,巴西有将近42000名大学生,其中48%在私立院校学习(Plank &Verbine,2002)。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瓦格斯的专制政权被推翻,巴西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之后巴西经济开始逐渐恢复,工业化发展也加快了进程,失业率开始降低,公共服务得以扩展。与此同时,巴西的教育也开始重新进行改革。从1945~1960年,学生的人数从42000人增加到95000人,缓解了在都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过程中日益增长的中产阶级的需要。联邦大学与其他机构建立的大学的联系也开始建立,圣保罗州立大学的体系得到扩展,同时在全国各地新兴的小型州立或市立大学也相继成立。从1946~1960年,18所州立和10所私立大学相继成立,且大部分是由天主教会资助的。1947年,巴西成立教育委员会实施和发展国家教育计划,1948年,教育委员会向巴西国会递交了一份教育草案,各个行业以及教育的利益相关者对该法案进行了长久的讨论和辩论,直到13年之后该法案才获得通过成为法律。现代化进程与资本主义式的扩张造成了都市与农村地区经济、社会、政治和教育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并由此成为社会冲突的导火线。学生运动不仅仅反对教育的不平等,而且反对帝国主义、资本主义以及大农场主,同时,国家主义、发展、扫盲、流行的民主及文化等成为学生们的最爱,马克思主义成为学生运动的指导思想。从1950年开始,学生运动开始集中在争辩《国家教育指导和基本法》方面。与其他的自由和左翼知识分子一道,学生们希望对当前存在的教育系统进行整体的改革。在高等教育层面,主要目的是扩展免费的州立大学,将研究和教学联系在一起成为国家发展的动力,反对社会的不平等。学生们要求以公立院校代替所有的私立学校。总体而言,《国家教育指导和基本法》通过设立双轨制的教育体系使教育的权限分散,即联邦和州立教育体系。虽然在地方层面教育的管理权被分散但是州立和私立大学依然在联邦政府的管理权下。《国家教育指导和基本法》的重点仍然是小学和中等教育,并未对高等教育进行过多指导,它虽然对当时的制度作出了一些调整但仍然没有建立新的体制,高等院校的成立需要经过联邦政府的最后决定和批准,联邦教育委员会监管所有的学校,包括高等院校;此外,联邦教育委员会负责为那些需要获得认证的大学学位项目制订课程指南(Plank and Verbine,2002;Schwartzman,2004)。

巴西的高等教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迅速.1940年,全巴西只有6所大学,但到了1961年,大学已经增加到32所,其中22所是由联邦政府资助的公立院校,6所是天主教开办的院校。学生人数由1939年的21000人增加到1961年的102000人(Plank and Verbine,2002)。1964年,巴西的军事政变彻底改变了国家的政治状况,学生运动重新兴起反对政府,国立大学成为学生运动的大本营,以至于大学和政府之间直接对立。军事政府与学生运动冲突的最高峰发生在1968年,但最终以学生运动的失败告终,之后的10年,大学被视为革命中心而受到政府的严密监控。但学生运动从根本上改变了大学的功能和作用,大学成为新思想萌发的堡垒。在这期间,一种主要理念主导着教育的发展,即教育必须要由免费且以教学和研究为主的公立大学主导,教育必须由教师、学生和非学术员工代表来自主管理;所有的学习科目都是以毕业为导向,学生们有权利接受专业的教育。学生运动失败后,巴西政府处于政治压力下,巴西军事政府促进了高等教育改革的进行。1968年巴西政府推行《大学改革法》,在巴西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具有特殊意义。《大学改革法》创新了课程内容,以学分制来评估学生,学生和教师代表参与学校决策团队,成立足够的公共资金来支持院校的扩张,改进高等院校的硬件设施和资源,同时,传统的系的角色也以科系代替。

1968年,巴西政府成立了国家教育发展基金,该基金主要由预算基金、联邦奖券、体育彩票、巴西政府向石油公司收取的地球科学教研费用以及联邦政府为偿还贷款收取的费用去程。联邦政府是联邦高等教育机构的主要经济来源,州政府是州立大学的经济来源,私立大学则主要依靠学费、慈善机构的捐助和宗教团体的支持等。私立大学在1970年的入学率超过了公立大学,1974年,超过63%的学生在私立大学就读。20世纪70年代的巴西经济腾飞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联邦政府的资源和教育预算持续增加,联邦高等院校在这期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峰(Plank,1996)。在此期间,联邦大学实施的“全职奉献”(Full Time Dedication)计划也在巴西高等教育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该计划按照教师在研究上所奉献的时间来支付额外的薪水,因此,教师的薪水得到成倍增加,这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学术研究环境。经济的发展繁荣、中产阶级的增加以及劳动市场的需要促进了巴西高等教育的发展,政治体系的独裁政策并没有限制公立和私立大学反而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大发展。高等教育机构在1960~1980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共1960年的95691人增加到1980年的1345000人(Plank,1996)。但是,在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和压力下,巴西政府缺乏足够的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创建不同类别的学校。至1975年时,新的私立院校增加至20所,但是教育的扩张主要还是通过一些独立的学校进行,这些学校主要提供不需要太高学术要求且费用低廉的课程,比如管理、经济以及教师培训等。私立院校在这期间逐渐成为一个很大的经济市场,一些院校以市场经济需求和利益为导向,为满足社会大众对文凭的渴求而设立低质量的课程和科目而忽略了教育的目的与使命,教育的质量成为次要的问题,即使如此,这些院校也同样获得了可观的利润。这期间的私立院校分为非营利性(主要是由教会资助或者管理)的院校和私人投资以营利为目的的院校。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期,巴西高等教育的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学生入学人数的增加、获得文凭的新机制、公共领域的研究,以及以利益为导向但是缺乏对研究和高质量教育的承诺的私立院校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