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状况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状况

时间:2022-02-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下面介绍全球重点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的进展情况。该数字图书馆是目前美国政府支持力度相当大的数字图书馆,总投入超过6000万美元。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状况_数字图书馆版权利益平衡机制研究

第三节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状况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对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比较重视,相继拟定和出台了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点项目,并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进行研究和建设,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对世界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发展中国家,如中国,也在21世纪初开始实施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和建设,虽然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很快,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下面介绍全球重点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的进展情况。

一、世界各国或地区数字图书馆建设概览

(一)美国数字图书馆发展状况

综观各国或地区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成就,美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美国NSF/DARPA/NASA数字图书馆倡议”项目

美国是最先倡导进行数字图书馆研究的国家。1992年,美国政府在制定“高性能计算与通信”(HPCC)的国家公关项目中,就将数字图书馆列为“国家级挑战”项目之一。1993年9月,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国家宇航局和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局联合提出了“数字图书馆倡议” ,这个倡议可视为美国的数字图书馆研究的开端。这几个倡导部门在“数字图书馆倡议”提出后的一年时间里,给研究和开发提供了很大支持,仅子项目的研究经费就提供了2400万美元。此项目分为两个阶段实施。

1994年9月,美国数字图书馆计划一期工程(DLI-1)正式启动,成为数字图书馆建设正式开始的标志。一期工程历时4年(1994年9月~1998年8月) ,由三个单位出资赞助,经费合计达2440万美元。目标是:推动收集、存储、数字化资源的技术手段的发展,使数字化信息能通过网络进行查询、存取与管理。资料数字化的形态涉及文字、影像、音频、地图及多媒体等。参与者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卡内基梅隆大学、伊利诺伊大学Urbaba-Champaign分校、密歇根大学、斯坦福大学6所大学,每所学校承担一个项目建立自己的数字图书馆原型,然后再将原型放大,它们成为美国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基地和数字图书馆的模型建立基地。

1999年,美国数字图书馆计划二期工程(DLI-2)开始启动,二期工程历时5年(1999~2004年) ,有7个单位注资,经费合计达6000万美元。目标是:开展数字图书馆相关的基础性、前沿性研究;研究数字图书馆的信息生成、获取、使用归档和保存的整个周期;开发下一代数字图书馆,推动对全球化、分布信息资源的利用。研究领域涉及教育、工程、地球与空间科学、生命科学、地理学、艺术与人文科学等。主要参与者由过去的6所大学扩展到了20所大学。2005年整个项目全部完成。

2.“美国往事”项目

与“数字图书馆倡议”计划同时进行的是“美国往事”的国家数字图书馆项目。“美国往事”项目由美国国会图书馆(The Library of Congress)于1995年开启。此项目是将美国国会图书馆馆藏中具有美国特色和历史纪念意义的文献资料,包括照片、手稿、地图、书籍、录音、影片等进行数字化转换,并通过网络提供给全球用户使用。“美国往事”项目在5年内接受国会资助1500万美元,接受其他捐款4800万美元,合计6300万美元。项目进行到2000年时,已实现500万件文献的数字化。到2001年,已完成90个不同主题的资源库,超过700万条款目。

3.加州大学数字图书馆项目

加州大学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于1997年10月启动,共创建了167个大型书目数据库及5500种电子刊物,此数字图书馆于1999年开始使用。该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目标是:建立加州大学数字图书馆群,为加州居民提供信息服务,提高加州大学在学术交流方面的领导地位。

4.“全国科学、数学、工程和技术教育数字图书馆”(SMETE)项目

1998年,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资助的“全国科学、数学、工程和技术教育数字图书馆” (SMETE)建设项目开始启动,于2001年完成。项目是将多个分布式学科信息门户建成统一的数字信息资源的整合机制和环境,向各层次的学生和教师提供高质量的科学、数学、工程与技术教育资料。这个网络能提供相关信息的智能检索、资源的标引和联机注释及归档等服务,还能提供新的服务功能,如访问虚拟协同工作区、亲自实验的实验室经验、分析和可视化工具等。

此项目作为美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美国的科技信息交流、实施全民终身教育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该数字图书馆是目前美国政府支持力度相当大的数字图书馆,总投入超过6000万美元。

(二)欧洲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状况

1.英国数字图书馆发展状况

(1) 2000年数字图书馆发展的战略项目。1993年,英国国家图书馆宣布启动“ 2000年数字图书馆发展的战略项目” 。该项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数字化存储利用、资源发现与检索应用。该项目的目标是将英国国家图书馆建设成能为世界各地读者提供检索和查询信息的现代化图书馆。此项目与IBM英国公司合作开发,共投入3000万英镑。

(2) JISC电子图书馆项目。该项目正式开始于1993年,是英国高等教育基金会所属的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JISC)出资建设和管理的大型图书馆研究开发项目,涉及14个领域,子项目有72个。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网络资源检索、电子出版物、数字化馆藏建设、即时出版、预印本服务、质量控制、复合型图书馆等。该项目总投资达1亿英镑,其中启动经费1500万英镑,用于数据服务的经费有2400万英镑,网络设施建设经费超过5000万英镑。该项目的目的是,促进信息技术在英国高等教育中的应用,使英国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转型,为英国高等教育和研究提供高质量的数字资源服务。

2.法国数字图书馆发展状况

(1) 100万册图书数字化工程。1995年,法国国家图书馆将馆藏中的100万册图书进行数字化转化,并建立了数字化目录库。该文献书目数据库收录范围包括地图、版画、照片、音像资料、法国出版的音乐文献、缩微文献以及《法国国家书目》 (音乐、地图部分) 。近年来,法国还实现了各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联合编目,建成了法国全国图书馆联合目录数据库,使读者可以在任何地方都能检索到所需文献,在确认文献收藏单位后就可请求传递或复制。

(2)加利卡(Gallica)项目。1997年,法国国家图书馆主导的加利卡(Gallica)项目正式启动。Gallica作为一个遗产和百科全书式的数字图书馆,汇集了从古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大量著作、文章、词典、书目以及评论等,涵盖历史学、文学、自然科学哲学、法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诸多学科。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Gallica是世界上能在互联网上免费查询的最大的数字图书馆之一。

(3)文化数字化工程项目。1998年,法国文化部启动“文化、科学和教育内容数字化” (简称“文化数字化” )工程。该项目着重进行了历史遗迹、考古学及建筑图片的数字化,并制作了相应的目录和解说。该项目的实施使那些已老化、不宜频繁提供使用的、过于脆弱的原始文献,能够通过互联网为社会公众所使用。法国政府为此每年投入8100万法郎。该项目目前建设了69个资源库,包括56.9万篇文献、141万份简介、26.6万幅影像、2100万条目录、1.07万件手稿、1500部影片、2300个音乐片段以及100部戏剧。

2010年,法国文化部再度启动“文化数字化”工程,它成为法国政府“投资未来”计划的组成部分。预算此工程投资总额为7.5亿欧元,其中75%用于项目投资,25%用于资助部分科研计划。

3.德国数字图书馆发展状况

(1) 1996~2000年信息技术发展计划。1996年8月,德国启动“1996~2000年信息技术发展计划” ,中心内容是建设全球电子图书馆和开展电子出版业服务。在此基础上德国又进行了对欧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工作,于2002年建成了欧洲文化遗产网络。

(2)全球信息数字图书馆项目。1998年,由德国国家信息中心启动了“全球信息数字图书馆”项目,历时6年,于2003年完成,总投资达1.2亿德国马克。该项目参与单位遍布全国,分5个工作组进行。任务是对世界范围的全文、文献参考资料、事实数据库和软件方面的电子和多媒体信息,实现最先进的数字化存取处理。

4.俄罗斯电子图书馆

1998年,俄罗斯启动了对数字图书馆发展的研究,出台了《俄联邦电子图书馆》规划草案,认为俄罗斯适合建立分布式电子图书馆,并指出电子图书馆的建成需要联邦、区域和地方的组织及科学、文化、教育领域和商业机构的广泛合作。参加俄罗斯电子图书馆的建设单位有俄罗斯科学院、教育部、国家通信委员会、国家档案馆等。此项目的目标是:加强俄罗斯的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建设科技、文教和医疗保健等领域的数字资源,形成新的信息环境;提高俄罗斯在世界信息市场的地位。1999~2004年俄罗斯为数字图书馆建设共投资了2亿卢布。

(三)亚洲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状况

1.日本数字图书馆发展状况

1993年以来,日本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项目分别由国会图书馆、文部省、经济产业省(原通产省) 、邮政省四大机构主办。

(1)关西数字图书馆项目。20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国会图书馆就设立了数字图书馆推进委员会,启动了关西数字图书馆项目。项目包括:试验性电子图书馆项目、儿童图书数字图书馆项目、亚洲信息提供系统、国会会议录全文数据库等。2002年项目结束,关西数字图书馆成为日本最大的数字图书馆及亚洲地区电子文献信息提供中心。馆藏数字化达到1150万页,在当时居世界前列,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政府为此项目投资4亿美元。

(2)文部省的电子图书馆系统(ELIS) 。日本学术情报中心的电子图书馆系统(ELIS)是由文部省主持建成的。该项目的任务是将日本的主要学术期刊数字化后向国内外传送,并提供论文目录数据库查询功能。

(3)经济产业省的通用系统及软件。由经济产业省主导开发的电子图书馆通用系统及软件项目,能提供完善的数字图书馆体系结构、多种检索方案和内容输入方案。日本的各大公司(如日立、富士、东芝等)都积极联合参与到此项目中。

(4)邮政省开发的技术项目。邮政省启动了多个数字图书馆技术的研究开发项目。

2.新加坡的“无边界电子图书馆”和“智能岛”计划

1994年,新加坡政府提出了建设“无边界电子图书馆”项目,任务是把全新加坡的公共图书馆和500多个学术与专业数据库链接起来。1995年,新加坡政府又启动了“智能岛”计划,即建立国家数字图书馆项目。为使全国公众能便捷地使用数字图书馆,政府还针对社会上存在的数字鸿沟现象,实施了“数字脱盲”的教育培训工作,相关单位还开发了多种语言选择和残疾人专用键盘,努力提高互联网用户的普及率。

3.韩国数字图书馆发展状况

(1)研究信息服务系统(RISS)项目。韩国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以政府主导型的模式开展起来的,即由国家投资并主导实施。韩国于1994年开始了信息基础建设,政府为此共投资570亿美元。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全球数字图书馆计划—— “记忆世界”活动的影响下,韩国加快了数字化进程。1997年成立了“韩国研究信息中心” ,由该中心负责数字图书馆建设,即“研究信息服务系统”(RISS)项目。韩国政府认为许多主要的大学图书馆、国会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都建立自己的数字图书馆,如果不能统筹安排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可能出现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RISS就是把国内的所有数字图书馆整合为一个完整的国家数字图书馆系统,让合格用户免费使用整个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包括提供海外信息,如国外的期刊论文。

(2) LG上南数字图书馆项目。该项目是在LG集团名誉会长具滋赠送的私宅为馆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私立公共数字图书馆。1993年开始筹建,1996年4月17日正式对外开放。该馆是LG莲庵文化财团为发展韩国的科学技术而设立的最早的专业数字图书馆。它为韩国研究者提供以化学、电气及电子领域为中心的自然科学技术领域的最新信息,尤其是提供在韩国难以获得的国外科技信息方面的服务。该馆实行会员制,其会员主要是全国各大学理工系教授及研究生院、政府出资研究所和企业研究所的研究员等。他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通过互联网获得24小时的远程服务。该馆运营所需资金均由LG集团提供,除对用户收取一定的打印费用和按次收取的全文信息邮寄费用外,其他服务均为免费。

4.中国台湾数字图书馆发展状况

中国台湾地区对数字图书馆(台湾称之为数位图书馆)的理论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就起步了,90年代中期开始大规模的实践。台湾地区在1994年开始实施“信息基础设施(NII)计划” 。到目前为止,该项计划所取得的成果是:①所有的小学、中学及大学都可以接入互联网;②上网人数快速增长,已超过数百万;③互联网的应用,如远程教育、数字图书馆、电子商务及电子政府管理等;④传播与共享渠道畅通,即通过互联网实现高质量文献资料的上传和获取。

在台湾地区,具有典型性的数字图书馆项目主要有:

(1)数字图书馆信息中心项目。台湾“国立科学委员会”协调各有关单位成立了“数字图书馆信息中心” ,通过Internet,岛内各大学的图书馆在授权下可使用“数字图书信息中心”提供的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和参考数据库。该项目以交通大学现有图书馆为基础,并由交通大学提供技术支持。

(2)浩然数字图书馆项目。1996年开始建设,于1998年6月全部完成,历时仅两年。该馆可以提供80多种数据库,其全文数据库主要以工程、科学、管理和医学类期刊为主,总计有1000多种期刊可以直接在线查阅并打印期刊全文资料。

(3)数字博物馆项目。包括台湾故宫数字博物院、“国立科学委员会”的数字博物馆等。

台湾故宫数字博物院项目,是将大众喜爱的三类艺术品数字化:明、清时代陶瓷器皿;宋代著名的画册;佛经以及相关的绘画。此外,采用新技术能检索和立体地观看所查找到的数字化艺术品。

台湾“国立科学委员会”的数字博物馆启动于1998年7月,它把多个数字博物馆整合为一个独立的数字博物馆系统。该项目的目的是:激发公众对网上丰富多彩内容的兴趣;寻求在各个领域有优势的数字博物馆之间的合作可能;进一步开发多媒体及信息技术,实现资源的共享。

除了以上两个数字博物馆项目外,台湾地区许多博物馆、图书馆及研究机构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将大量珍贵文物数字化工作,并上传到互联网上。

(4)台湾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项目。1994年10月,台湾图书馆启动了“台湾图书馆信息网络系统”项目,为读者提供各种索引目录资料,如馆藏图书目录、全岛博士论文及硕士论文摘要、台湾期刊论文索引等,这表明台湾图书馆已向数字图书馆方向转变。1996年6月,台湾图书馆的“远程图书馆服务系统”建成并投入运营,用户可以通过远程信息检索与传递的方式使用台湾图书馆数字化的馆藏资源。

(5)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项目。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为了支持学术研究和教育活动,把所积累的大量馆藏,如中文善本书、汉学研究资料、台湾博士论文与硕士论文等实现了数字化,于1998年2月开通了远程电子检索系统。读者可以在终端通过互联网检索到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文本和全文两种形式) 。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除了对馆藏进行数字化外,还与一些专业团体和学术组织开展合作,对一些特定题材的内容进行数字化,以丰富自己的馆藏。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作为台湾“教育部”指定的博士论文与硕士论文的收藏馆,2000年就具备了网络检索使用这类文献的功能。

5.中国香港数字图书馆发展状况

(1)香港中央数字图书馆项目。此项目是由IBM公司和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于2001年共同合作完成的世界上最大的数字图书馆项目之一。用户通过Internet可以对该图书馆数以百万计的文档、图片和多媒体信息等资源进行检索和查看。此项目于2002年荣获香港电脑学会颁发的资讯科技卓越成就奖。

(2)香港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项目。此项目开始于1999年底,于2002年初完成全部工作,它把中国香港地区所有的69家公共图书馆联系在一起,能为不同年龄、不同类别的200万名读者提供服务。市民可浏览超过140万页已数字化的图像及文件资料,包括香港地区旧报纸、期刊、海报、地图、相片、剪报、书籍及手稿,7万多项影音及只读存储光盘馆藏资料,以及70多个不同主题的网上参考资料库。该系统的内容还在不断更新中,以满足市民对新信息的需求。

(四)大洋洲数字图书馆发展状况

1.澳大利亚数字图书馆发展状况

(1)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数字化项目。此项目开始于1995年,1995~1999年为起步阶段,2000~2004年为发展阶段。它的特点是:

1)重视馆藏的数字化工作。①对馆藏中几十万册的全文图书进行数字化处理,以供网上服务;②实施“古登堡计划” ,即将1971年以来出版的一些图书数字化,以供网上服务;③对报纸的数字化,对所有州与地区在1803~1954年使用的主要报纸进行数字化。

2)重视对数字化收藏的网络存取。使读者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够检索和获取图书馆的馆藏信息,有的能够浏览全文和实现在线服务。到2005年初,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拥有的馆藏5734915册/件,其中86.5%的馆藏有电子书目供读者上网查询。

Libraries Australia计划是该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把全国约11000个成员图书馆的网络与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的数据库链接起来,以实现与澳大利亚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

(2)潘多拉计划(PANDORA) 。这是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于1996年开始实施的一项以保存在线出版物和网页为主要内容的数字保存项目。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先后有10家机构参与,其中7家为公共图书馆。PANDORA计划有选择地保存并向公众提供与本国有关的具有文化意义和长期研究价值的在线出版物和网页内容。截至2008年12月16日,保存的文档数达61584632个,数据量达2.61百万兆字节。PANDORA项目成功后,使用率非常高,每年的在线访问量达1300万人次。

2.新西兰的“绿宝石数字图书馆软件”

“绿宝石数字图书馆软件”(Green Stone System)是由Waikato大学的新西兰数字图书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人类信息非政府组织三方合作开发、发行的项目。“绿宝石软件”设计的目的是,使用户能“傻瓜式”地对大量资料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检索。因此,此软件的界面不仅直观,还能提供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和哈萨克语等不同语种的版本界面,使用者只要采用基本模板就可以很方便地建立起数字图书馆。由于它是建立分布数字图书馆馆藏软件的套件,增加了使用者在互联网或CD-ROM上组织与出版信息的新途径。

(五)国际合作数字图书馆发展状况

1.G8信息社会小型实验计划

西方国家除重视本国的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外,还重视国际间的数字图书馆合作项目的建设。1995年,美、英、法、日、德、加(拿大) 、意7国的国家图书馆,在法国成立了G7全球数字图书馆联盟,后来俄罗斯也加入了该联盟,联盟国成员增至8个。1999年,全球数字图书馆联盟开始实施“G8信息社会小型实验计划” ,即把参加国的文化历史精华组建成一个大型数据库,成为供全人类使用的“全球数字图书馆” 。该项目的协调任务由法国承担。它的体系结构是基于一定的网络环境、利用分布式系统、使用先进的检索功能、采用统一的公共标准开展合作活动。经过几年的努力,到2000年,G8全球数字图书馆联盟顺利完成了“全球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目前,除了以上8个国家,又有6个国家加入了该联盟的计划。

2.世界数字图书馆项目

构建世界数字图书馆是由美国国会图书馆馆长毕灵顿提出的一项宏伟计划,即世界各国的国家图书馆进行合作,组成一个世界数字图书馆的网上数据库。其主要目的是促进国际间文化的相互交流,增加互联网上文化内容的数量和种类,为教育工作者、学者和普通观众提供信息资源,缩小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

世界数字图书馆项目最后由世界教科文组织及32个公共团体共同合作开发完成,参与该项目的国家主要有巴西、英国、中国、埃及、法国、日本、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及美国等。它们各自将本国国家图书馆中珍藏的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以供读者在网络上使用。2009年4月21日,世界数字图书馆的网站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所在地巴黎正式启用,网址为:www.wdl.org。它为全球读者免费提供珍贵的图书、地图、手抄本、影片与照片等网上浏览服务。世界数字图书馆馆藏包罗万象,使用者可使用阿拉伯、汉语、英语、法语、葡萄牙语、俄语与西班牙语7种语言进行检索。目前,世界数字图书馆共有1427个条目,其中北美137个、拉美325个、欧洲425个、中东与北非177个、非洲120个、中亚与南亚65个、东亚99个、东南亚49个、大洋洲与太平洋30个。资料在时间跨度上为公元前8000年~公元2010年。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首先,世界各国和地区政府、图书馆界等相关部门都很重视数字图书馆项目。在筹建中,政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图书馆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是多方力量的结合促进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其次,数字图书馆均十分重视数字资源的共享问题。有的国家为避免重复建设,由国家图书馆出面,统筹协调国内各个数字图书馆的发展问题,在最大范围内建立各种形式的资源共享机制;有的国家则是相关的几个部门共同签署协议来实现资源的共享。

随着世界各国数字图书馆建设浪潮的兴起,数字图书馆的数量越来越多,由于篇幅有限,就不一一列举了。

二、国内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我国的数字图书馆研究和建设晚于美国等发达国家。1994~1999年,是我国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开始阶段,这个阶段的研究成果为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2000年到现在,是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实施阶段。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国数字图书馆已经初具规模。下面介绍一些项目,帮助我们了解国内数字图书馆发展的成就。

(一)中国试验型数字图书馆项目

中国试验型数字图书馆项目是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开始的标志。此项目是1997年国家计委批准立项的国家重点科技项目,主要以国家图书馆为组长单位,上海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等6家图书馆联合参与实施,历时3年(1997年7月~2000年12月) 。该项目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研制一套规范化的数字图书馆技术。这项技术既能与国际主流技术接轨,又能适合在中国推广运用。二是建设一个规范化的分布式数字资源库。在资源组织和描述上,强调统一性和规范性。此项目最终实现了对超大容量数字式对象库的快速查询与检索,以及数字化内容的中英文屏幕显示。

(二)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

1998年10月,文化部与国家图书馆启动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该工程由“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负责。2001年10月31日,国务院批准“国家图书馆二期暨国家数字图书馆基础工程”立项,这标志着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是以国家巨款财政投入、依托中国国家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和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资源建设联盟成员的特色资源建立起来的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数字图书馆。此工程以“统筹规划、需求牵引、科技创新、滚动发展”为指导思想,坚持公益性为主、资源建设为核心、统一标准规范、开放建设与利益共享、开发与引进相结合等原则进行建设。其总体建设目标是,通过资源建设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建成超大规模的、高质量的分布式中文数字资源库群并提供网上等多种服务;联合引进若干国内需要的国外专题资源库,并能实现共享;实现全国大部分地区图书馆文献资源的联合目录系统。其建设内容: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累积建设了总量近10TB的数字资源,内容涉及文学、艺术、法律、科技、教育、旅游等各类信息,并依托国家图书馆馆藏进行了古籍的数字化加工工作;在技术研发方面,开发完成了数字资源加工系统、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数字图书馆区域服务系统和文献数字化、工业化生产加工系统;在知识产权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组织开发了基于数字对象标识符(DOI)技术的版权管理系统;积极参与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的研制工作,制定完成了《中文元数据方案》等。国家数字图书馆于2008年9月9日正式运行,成为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三)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hina Academic Library &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CALIS) ,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经费支持下建立起来的中国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CALIS的宗旨是,在教育部的领导下,把国家的投资、现代图书馆理念、先进的技术手段、高校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人力资源整合起来,建设以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为核心的教育文献联合保障体系,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知、共享,以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提供优质服务。CALIS分为文理、工程、农学、医学四个全国文献信息中心,分别设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医学图书馆。

CALIS经过“九五”(一期) 、“十五” (二期)两个时期的建设,已逐步建成让全国1005所高校师生受益、令几代图书馆人梦想成真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开放式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2010年9月20日,CALIS三期项目建设暨服务启动大会在北京大学(CALIS管理中心)召开。CALIS三期项目的建设目标是,全面挖掘、整合国内高校图书馆以及其他各级各类文献信息服务机构的资源和服务,有重点地整合国际相关机构的各类信息资源与服务,提高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总体保障率,提升高校图书馆现代化服务能力。

CALIS不仅为高校系统师生提供服务,还向社会各类藏书及书刊流通机构提供检索、套录编目、原始编目、编制规范记录、加载馆藏和下载书目记录等服务。

(四)中国少年儿童信息大世界网上图书馆

中国少年儿童信息大世界网上图书馆是经文化部批准立项的文化科技项目,由全国13个主要少年儿童图书馆通力合作,依托丰富的馆藏信息资源,运用数字图书馆技术,在全国范围内构建的一个集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相结合,融合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引导性为一体的少年儿童信息资源加工与服务的知识网络中心。该数字图书馆已于2002年6月1日正式运营,向全国的儿童、家长及教师提供免费服务。

(五)中共中央党校数字图书馆工程

2000年11月,全国党校系统图书馆工作会议在海南召开。会议根据形势的发展提出了在全国党校系统开展建设数字图书馆的任务,拉开了全国党校系统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帷幕。2001年3月1日,中央党校数字图书馆网站开通,这标志着中央党校数字图书馆工程正式开始。该工程建设周期定为5年。中央党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以“分布、联合、先进、安全、可靠、开放”为原则。在资源建设上,充分体现分布、联合的原则;在系统建设上,充分体现先进、安全、可靠的原则;在应用建设上,充分体现开放性的原则,它既包括中央党校系统的开放,还包括对社会的开放。中央党校系统数字图书馆工程的建成,有利于党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培训大批高素质的党政领导干部,有利于为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提供信息支撑和智力支持。

(六)全军院校数字图书馆工程

1997年,总参军训部提出了“全军院校一个图书馆”的口号,指出军队院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方向是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从2001年开始,国防大学、南京政治学院、西安政治学院和装备指挥技术学院4所院校开始了军事理论科学数字图书馆、政治理论数字图书馆、军队政治工作数字图书馆和公共数字图书馆的建设。10年来,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进展顺利,目前,全军院校数字图书馆已形成特色化数据库体系、一体化网站体系、共享化文献资源体系、有序化管理服务体系四大体系。建设了特色鲜明的14个通用信息资源库、18个军兵种专业数字图书馆和190多个重点学科专业网站。能在网上查询的图书资料近100万种,集成信息资源量达到100万TB,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统一的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为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和院校教育转型,以及高素质军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七)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工程

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工程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于2001年12月正式启动实施。建设目标是,加强电子资源建设,实现个性化定制,构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科技信息保障环境。经过多年的努力,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已建成了以数字资源为主的文献资源联合保障体系,建立了基于网络的文献信息联合服务体系,实现了基于用户环境的、情景敏感的科学化服务模式和战略情报服务模式。尤其是其“资源到所、服务到人”的嵌入式学科化服务,使全院每一个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在随易通的帮助下,在任何时间和地点登录互联网都可以免费使用30多个科学文献数据库,并可获得文献传递、参考咨询和跨库检索等近10项网络化服务。目前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围绕用户需求,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深化服务内涵,服务范围覆盖全国30多个城市100多个科研院所的各个领域,为我国自然科学的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八)高等院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项目

我国各类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数字图书馆。具有典型性的是下列两个项目:

(1)北京大学数字图书馆。该项目以研究型大学数字图书馆为发展目标,以教师、学生、科研人员为服务对象,构建一个完全基于网络环境的新型虚拟图书馆。目前,已经从最初的研究、试验阶段开始进入实践应用阶段,正在逐步搭建一个实用的数字图书馆平台,主要对现有数字资源和非数字资源进行管理、整合并提供检索利用,以及开展虚拟咨询台等数字化服务。该馆的数字资源总馆藏量已达到2TB以上,包括260多个数据库、1.7万种电子期刊、近10万种电子图书、500种电子报纸的基础资源,以及一批以本校本馆特藏为主开发的特色资源。该馆还与CALIS管理中心、北京大学信息科学中心联合成立了北京大学数字图书馆研究所,以数字图书馆模式与标准规范研究为先导,以研究指导实践,针对不同类型的数字资源开展小规模的建设和服务,并通过与国内外同行广泛的交流和合作,逐步形成一套满足高等教育及科研多种应用需求的数字图书馆模式和标准,指导系统化的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建设。

(2)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史数字图书馆(建筑史部分) 。该项目由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图书馆、建筑学院三家紧密合作研发。主要目的是研究基于互联网的建筑数字图书馆的关键理论和技术,并建立中国建筑数字图书馆示范系统。其主要内容涉及:以学社和梁思成为主线进行文献数字化;建筑类数字化资源元数据的格式、分类和标引规范;数字图书馆的分布平台、多模式智能人机交互界面理论与方法;支持数字图书馆的软件技术中的关键问题等。在国内数字图书馆项目中,该项目具有明确的内容建设目标,大量珍贵的资源取自清华大学自有知识产权的档案藏品,技术起点较高。

(九)企业参与数字图书馆建设情况

当前,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所蕴藏的巨大商机,纷纷尝试以各种方式参与其中。毋庸置疑,企业的加入使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更具活力,它们与其他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者一起,为我国数字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这些企业,有些侧重文献数字化加工,如北京数字方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深圳点通数据有限公司、北京书同文数字化技术有限公司、杭州信雅达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有些侧重数字内容的提供,包括制作市场需求量较大的各类数据库产品和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等,如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重庆维普咨询有限公司、北京时代超星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书生科技有限公司、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中国期刊网等;有些企业侧重数字图书馆相关软件的研发,如微软(中国) 、北京中数创新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深图朗思数字技术有限公司等;还有一些企业侧重提供数字图书馆整体解决方案和系统集成,如IBM中国有限公司、SUN微系统公司、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北京国图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北京TRS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沈阳东大阿尔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麦达电子有限公司等。另外,还有一些IT企业也以其相关的技术和产品不断向数字图书馆领域渗透。

经过10多年的研究和发展,我国一大批数字图书馆项目相继开发和建成,数字图书馆在知识经济的发展中以及在人类知识的传播中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但我们也应看到,虽然我国有些数字图书馆的项目总体技术能与国际主流技术接轨,但是大部分项目的技术水平还不是很高;有相当一部分项目还停留在各自为战的阶段,存在低水平重复劳动、资源不能很好共享的现象。为此,我们需要社会各界通力合作和共同努力,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在数字图书馆建设方面存在的差距。

【注释】

[1]朱复成.Digital Library的涵义及有关问题.图书情报工作,2000 (3)

[2]李颖,张大慰.数字图书馆发展前瞻.图书与情报,1997 (4)

[3]方立果.教位图书馆.http://www.3.nccu.edu.tw/~meilingw/globe/u5/webpage/uS.htm#2-1

[4]Digital Library Definition for DLI2.http://scholar.lib.vt.edu/DLI2/defineDL.html

[5]李易梅.数字图书馆的实现.图书与情报.1998 (1)

[6]庆华.日本数字图书馆的研究与开发.江苏图书馆学报.2000 (2)

[7]William Y.Arms.Digital libraries.Cambridge:MIT Press,2000

[8]Nick Bryan-Kinns & Ann Blandford.A survey of user studies for digital libraries.http://www.uclic.ucl.ac.uk/annb/DLUsability/DLuser.pdf

[9]Michael,Lesk.Practical digital libraries:books,bytes,and bucks.San Francisco:Morgan Kaufman,1997

[10]R.K.Sharma & K.R.Vishwanathan.Digital libraries:developments and challenges.Library Review,2001,50 (1)

[11]C.Stephanidis,et al..User interaction in digital libraries:coping with diversity through adapt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Digital Libraries, 2000 (3)

[12]Stephen M.Griffin.NSF/DARPA/NASA Digital Libraries Initiative a program manager's perspective.D-Lib Magazine, 1998,4 (7/8) .http://www.dlib.org/dlib/july98/07griffin.html

[13]李更良,朱树金.数字图书馆的定义及构成要素分析.晋图学刊,2003 (1)

[14]程喜荣.元数据及SGML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现代图书报技术,2001 (4)

[15]真溱.数字图书馆:定义、假设及若干分析.情报理论与实践,2001,24 (3)

[16]Donald J.Waters.What Are Digital Libraries? http://www.clir.org/pubs/issues/issues04.html#dlf

[17]Clifford Lynch and Hector Garcia-Molina.Interoperability,scaling,and the digital libraries research agenda:a report on the May 18-19,1995 IITA Digital Libraries Workshop.http://www.diglib.stanford.edu/diglib/pub/reports/iita-dlw/main.html

[18]张德.国外数字图书馆发展综述.情报学报.2001,20 (4)

[19]汪冰.电子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研究.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

[20]李人厚,苗凌.数字图书馆及其面临的挑战.大学图书馆学报,1997,15 (6)

[21]晓楠.联想大型综合类数字图书馆解决方案.http://tech.sina.com.cn/e2/2002-11-22/1557151648.shtml

[22]Lisa Covi & Rob Kling.Organizational dimensions of effective digital library use:closed rational and open natural systems model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1996,47 (9)

[23]Barry M.Leiner.The Scope of the Digital Library.http://www.dlib.org/metrics/public/papers/dig-lib-scope.html

[24]Henry M.Gladney,et a1..Digital library:gross structure and requirements:report from a March 1994 Workshop.http://www.csdl.tamu.edu/DL94/paper/fox.html

[25]田捷.数字图书馆技术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6]Gary Cleveland.Digital libraries:definitions,issues and challenges.http://www.ifla.org/VI/5/op/udtop8/udtop8.htm

[27]周礼智.论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和特点及其意义.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 (12)

[28]Charles Oppenheim & Daniel Smithson.What is the Hybrid Library?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1999,25 (2)

[29]Graham Jefcoate.Priorities for digital library research:a view from the British Library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centre.http://www.cni.org/regconfs/1997/ukoln-content/repor-16.html

[30]Christine.L.Borgman Challenges in building digital libraries for the 21st century.See.Ee-Peng Lim et al.Eds.Digital libraries:people,knowledge,and technology.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sian Digital Libraries,ICADL 2002 Singapore,December 11-14,2002

[31]盛小平.数字图书馆概念的认识与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http://book.zlzx.org/browse_document.jsp,复印期号2004 (1)

[32]张平等.中国数字图书馆及数字出版中的著作权问题.长江创意产业研究中心,http://www.ckcci.org/chinese/3_copyrightissues_full.pdf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