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怎样进行文体选择

怎样进行文体选择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合理地使用高考规则,又要充分意识到文体的变化给我们创新带来了无限生机。文体是先天禀赋和后天培养的综合。故而,文体的选用肯定不是随意的,而是要把反映自己的真实的用最符合的形式拿出来,而非随意为新而新。这里有必要指出的是,中学生是选用文体,按照自己个性特点,以及话题要求从诸多文体中来选择,而不提变革文体,这是符合实际的。选用文体还要注意审清题意,弄清楚话题的文体倾向。

二、怎样进行文体选择

要合理地使用高考规则,又要充分意识到文体的变化给我们创新带来了无限生机。就要做到适时恰当的选用最佳表达的文体,甚至于大胆革新:屈原用骚体,鲁迅写杂文,莎士比亚写戏剧,十四行诗,巴尔扎克写小说等等,这些作家是对过去文体的批判继承,都选用最能表达自己,反映社会现实,批判现实的文体。应该讲,每一个写作者都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思维模式,因此写的东西就应有自己的“体”,如南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篇中讲“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文如其人)”,所以文章的体与作者的生性禀性有必然的内在联系,刘勰还提出作者个性形成有四方面因素:才、气、学、习。文体是先天禀赋和后天培养的综合。故而,文体的选用肯定不是随意的,而是要把反映自己的真实的用最符合的形式拿出来,而非随意为新而新。因袭守旧,抱残守缺,即使有新意,也难以传递出来,严重束缚了文章的生命力,清代的“八股文”即为历史上的教训,至今仍有余毒没有肃清。王国维讲始盛终衰是每种文体发展演变的普遍规律,文体在其广泛流行的过程中形成程式规范,陈规陋习,从而丧失了创新精神。历史上的韩柳提倡古文运动,白居易提倡新乐府运动,以及现代的白话文运动,都是文体的改变。故而,杰出的作者要打破这种限制束缚,必然选用,甚而造就新文体。

文体一变,体制一变,文章生命力就爆发了。十七世纪,法国作家高乃依打破戏剧三一律,选用符合自己个性的,结果获得了成功。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其诗作平淡,但转而攻词,却是词中高手。对他而言,词解放了他的写作束缚,诗是一种较正规严肃的文体,诗言志也,而词则更好写己之情事,“诗庄词媚”是也。“社会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善人。文学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天才。”体式的变换已越过了单纯的形式,关系到创作生命力了。英国启蒙主义时期诗人杨格:“愈少抄袭古典名著,就愈像他们。”文体的募仿是不自觉的,也更致命,如能从根本上看穿文体的本质,便可真切感受到文体的变换所带来的创新的喜悦。

这里有必要指出的是,中学生是选用文体,按照自己个性特点,以及话题要求从诸多文体中来选择,而不提变革文体,这是符合实际的。因为变革文体需积累大量专业知识,并有丰富的文学或文章的应用实践,而中学生显然不具备,专业人士尚难,更何况中学生!再加上过去社会发展较慢,一种强势文体统治着文坛,故有必要革新,而现在社会发展很快,信息爆炸,强势文体已不能独领风骚,呈现了文体多元化,故而,有必要在浩如烟海的广义的文体中进行筛选,选择、形成自己的个体之文,是时代之要求。

既然是选用文体,那就要熟谙各类文体的特点和基本要求,这是灵活选用文体的前提。具体来讲,选择何种文体要依此种文体的优势而言,如要写诊断书就要明白,这一文体具有以下三个优点:可容纳 多个材料;形式上新颖,结构和内容安排上灵活多变;因其“诊断”之意,批判性强。如要写广告文体,它具有下面两个优势:结构和内容安排上自由灵活;感情色彩浓厚,具夸张、渲染等特点,具有煽动性,真实感强。以此类推,戏剧、故事新编、杂文、小小说等均要掌握其优势。

选用文体还要注意审清题意,弄清楚话题的文体倾向。如果没有弄清楚话题的内涵与外延,没有弄清楚关系型话题中概念与概念的关系,没有弄清楚话题内容适合于写成何种文体,导致审题的时候就出现了偏差,那再好的文体选择也挽救不了文章跑题的命运。

文体选用还要适合自己的个性特长。平时可以从适合中学生的文艺文和应用文中选择适合自己表达的,更能反映自己个性的文体进行训练,在此基础上,要将此类文体进行到底,成为自己强势文体。比如,苏州市副市长、博导、教育专家朱永新与语文教育专家李镇西联合推出“新教育”(对传统快乐教育、素质教育、应试教育等均有否定),其中就提到师生每天同写随笔,共同成长,共同分享成长的点滴,共同体验生命的过程。注意,是随笔,而非观察日记,也不是大道理的议论文,也不是煽情的记叙文,而是随笔。为啥?随笔,随心所欲即可也,可真实地反映自己实际的生存状态,有感而发,高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