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校互动”职教发展模式的形成背景

“城校互动”职教发展模式的形成背景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城校互动”职教发展模式的形成,是互动双方“城”和“校”各自发展的需要,也是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我国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扩大就业规模,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要求。

3.2 “城校互动”职教发展模式的形成背景

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对人力资源有着不同的要求,不同层次的人才需要不同类型的教育来培养,职业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具有某种职业所需的知识、技术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劳动者及后备劳动者的专门教育;同时,职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更为直接、更为密切。因此,我们认为,职业教育发展及其一种成熟模式的形成必然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历程。“城校互动”职教发展模式的形成,是互动双方“城”和“校”各自发展的需要,也是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3.2.1 职业教育———战略化

目前,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步伐,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教育自身改革与发展的内在需要,既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公平和谐的需要。

2005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决定》中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在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具有全局性的战略地位。为了部署贯彻决议精神,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这次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将产生重大的影响,真正确立了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会议明确提出以下四点:一是职业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二是职业教育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职业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举措;四是职业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议上明确指出:“统观全局,必须坚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基础。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就提出我国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我国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些目标的实现,就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作为前提保证。这对我国专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知识技能型人才和复合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从总量、结构和素质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我国社会转型问题的重要途径。我国人口多,产业结构不合理,就业压力大,就业是民生之本。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扩大就业规模,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我国目前就业的主要矛盾是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1]提高城市就业率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从根本上讲要靠发展经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我国要把促进就业与发展职业教育结合起来,使就业岗位开发与提高劳动者素质结合起来,使职业教育的发展成为是一项促进就业的积极的、长效的重要途径。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要求。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职业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人力资源丰富,但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人才结构不尽合理,重要原因是教育结构不够完善,职业教育发展滞后。[2]一方面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就业率出现下滑现象,另一方面在能源、环保、信息通信、航空航天等产业领域,技能劳动者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这都是我国教育结构失衡所造成的。我国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扭转这种职业教育发展滞后的局面,完善我国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3.2.2 经济发展方式———集约化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把它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这是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和深化理论认识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党中央不仅一直十分重视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问题,也十分重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党的十二大提出,把全部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党的十三大提出,要从粗放经营为主逐步转到集约经营为主的轨道。党的十四大提出,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份量,促使整个经济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转变,向结构优化要效益,向规模经济要效益,向科技进步要效益,向科学管理要效益。党的十五大又把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强调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又根据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提出科学发展观和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又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战略方针。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职业教育发展中,我们经历了以规模扩张为主要目标的发展模式,就目前来看,宏观政策上虽然依然强调扩大职业教育的总体招生规模,但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已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特别是对紧缺型技能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趋迫切。同时,职业学校办学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已成为基本目标。在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职业教育领域,集约化程度的高低,已成为了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的主要标志。

当前,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最重要的条件就是普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因此,职业教育是提高现代劳动者素质的教育,又是使教育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它与普通教育相比,与经济建设的联系更直接、更现实、更广泛,具有覆盖面大、实用性强、灵敏度高、直接促进经济建设的特点。通过职业教育,着力建设一支与现代科技相适应,具有新产品开发能力、新技术和新工艺吸收能力、新设备操作和维修能力,以及科学管理能力的劳动者,促进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从依靠生产要素扩大投入的方式转向以技术提高、科技进步的方式上来。

3.2.3 城市规模崛起———区域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的区域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强,区域和城市之间的联系不断强化,各城市之间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呈现出城市———区域一体化的特征。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中就明确要求“加快城镇化进程”。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从农业化向工业化成功转型的国家经验来看,一个国家工业化、城镇化率达到30%左右时,就会转入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期。目前,中央已确定了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方针,以大城市带动中小城市的发展。中小城市的发展将成为我国城镇化的主要生长点,并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小规模城市的迅速崛起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发展环境,使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成为可能。促进职业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提高,甚至规模的扩大。同时,职业教育以其对人才的培养、知识和技术的创新等对中小城市的崛起、区域经济增长起着巨大的、直接的推动作用。

根据我国国家发展战略规划,在第三次全国教育会议中对职业教育做出专门部署。会议指出,我国要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社区性职业教育。这一决策为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布局规划指明了方向。高职院校分布要根据中小城市的发展而做出调整。如江苏张家港的沙洲职业工学院、广东的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都是成功的范例。

以区域城市为基础进行职业院校发展规划布局,使每个职业院校都有一个明确的服务经济区域,真正植根于地方,中、小城市的企业与大城市的企业有着很大的区别,大城市是以国有的、跨国的大型企业为主,而中小城市是中小企业为主,这样,职业院校要根据本城市区域的产业结构、劳动力流向、企业类型、技术管理水平,调整专业与开设课程,使职业院校在促进城市区域经济的发展中更具有针对性。从另一方面来说,地方对职业院校具有投资、管理的职责,这种职责本身就使职业院校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实践证明,职业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是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