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北大学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西北大学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时间:2023-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陕西省1987年核定我校编制为2369人,之后再未重新核编。编制规模太小,已成为制约我校师资队伍发展和建设的瓶颈问题。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凭借其地理优势和“经济”优势,以优厚物质待遇,吸引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的人才资源;省内高校人才竞争激烈,使财力短缺的我校,竞争力不强。虽然陕西省在地方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给予我校大力支持,但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部属院校,我校师资队伍建设经费差距明显。

二、西北大学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为一所地处西部的地方综合性大学,我校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依靠多年来形成的西大精神和百年的历史积淀,始终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广大教师发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西大精神,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教学科研成果,投入产出比高,人均产出高,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及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校师资队伍的现状还不能满足建设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需要,与国内同类型的高校相比,也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编制规模过小,教师总量不足

陕西省1987年核定我校编制为2369人,之后再未重新核编。而我校学生数已由当时6000人发展到现在24000余人。同一时期教职工数量受编制限制,增长缓慢。编制规模太小,导致不能及时补充师资队伍,影响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难以满足教学科研工作的全面需要,教师教学任务繁重。2006至2008年,我校年均本科生开设1911门课,年均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271048学时,教师人均承担本科教学216.7学时,尚未包括为6000余名博士生、硕士生开设的公共课、学位课、方向课和指导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工作量。长期超负荷的教学科研工作,严重影响广大教师身心健康,影响高水平高质量教学科研成果的产出。编制规模太小,已成为制约我校师资队伍发展和建设的瓶颈问题。

而部委院校或其他省份院校,人员编制相对宽余,教师数量比较充足。云南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与我校同属地方高校,学生数与我校学生数基本相当,但前者专任教师为1475人,后者专任教师达到1600人。

(二)人才市场无序竞争,使我校引进人才和稳定人才面临新的困难

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凭借其地理优势和“经济”优势,以优厚物质待遇,吸引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的人才资源;省内高校人才竞争激烈,使财力短缺的我校,竞争力不强。1995年以来,因各种原因调出教职工323人,其中专任教师233人,占调出人员总数的72.1%(包括教授18人,副教授23人)。

(三)领军型、旗帜性学科(术)带头人不足,学缘结构有待改善

尽管我校具有一支实力较强的师资队伍,但是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著名学术权威、学术大师的数量有限,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总量不足,部分学科梯队潜藏断层危机;不同学科之间师资队伍的学缘结构差异较大。2000年以来,引进的博士、博士后中,只有51%来自外校。

(四)学校资金紧缺,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不足

虽然陕西省在地方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给予我校大力支持,但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部属院校,我校师资队伍建设经费差距明显。例如我省某教育部直属高校,每年师资队伍建设经费达到3000多万元(其中用于教师出国学习400万至500万元,制订了每年出国教师不少于100人的规划),比我校“十五”“211”队伍建设专项经费总额还多。经费短缺,严重影响我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与效果。

(五)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考核评价机制还不够完善

个别学科引进时片面追求高学历、高职称,对人才真正的水平和能力重视不够;重引进轻培养现象在个别院系依然存在,导致了人才的隐性外流;部分引进人才成本过大,投入产出比不高;引进人才的跟踪考核机制和风险评估机制尚未完全建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