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打“金”字招牌,显专业特色

打“金”字招牌,显专业特色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金融服务外包产业的迅猛发展,催生出巨大的专业人才市场需求。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对符合国际标准的金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很高要求。随着合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上海金融学院已经开始承担起浦东新区劳动社会保障部门金融方面相关职业技能鉴定的项目研发工作,一批富有金融行业特色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将陆续推出。通过举办品牌论坛,深入研讨金融重大问题。

打“金”字招牌,显专业特色

——上海金融学产学研合作巡礼

【视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高校要推进产学研结合,开展科学普及工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上海金融学院围绕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结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需求,瞄准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积极承担和参与国家及地方战略层面的项目研究并提供智力、知识和人力资源支撑,推进金融科普知识下街道、入社区,努力营造上海的金融文化氛围,闯出了一条开放式、融合性的,凸显金融特色的产学研合作新路。

长久以来,国内关于高校产学研合作有一种误解,即认为产学研合作天然是理工类高校的专利。事实上,人们的确也常常看到,理工类高校通过与企业、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攻克了技术应用难题,提高了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文科高校无论学科属性还是服务对象,成果趋于抽象,似乎难以直接创造社会价值。这,注定是文科高校的宿命吗?上海金融学院正用自身的探索,努力实现文科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的突破。

2007年初,上海金融学院正式成立了产学研合作专门管理机构,打响了产学研合作工作起跑的发令枪。上海金融学院认识到,作为一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经济、金融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高校,积极稳妥地推进和实施产学研结合是新形势下服务国家和社会金融事业的需要,也是学院加快自身发展、优化办学环境、改革教学环节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需要。他们大胆创新,先行先试,闯出了一条有金融特色的产学研合作新路。

一、围绕金融业发展需要,构筑产学研合作平台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离不开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的蓬勃发展。上海金融学院积极瞄准金融业发展过程中的需求,构筑开放式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大大促进了校园内外知识资源、人才资源的相互流通,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img21

2005年9月,学校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启动。

建立张江创新学院金融服务分院,是上海金融学院围绕金融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构筑开放式产学研合作平台的一次成功尝试。根据上海市政府《关于促进上海服务外包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上海市“十一五”金融发展规划》的要求,上海市金融信息产业服务基地——上海市银行卡产业园到2010年将发展成为就业人口超过5万、生产总值超过240亿元的金融服务外包产业聚集区。金融服务外包产业的迅猛发展,催生出巨大的专业人才市场需求。2007年,上海金融学院牢牢抓住这一战略机遇,与上海市银行卡产业园、张江创新学院紧密携手,充分发挥资源互补的优势,共同创建了新型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张江创新学院金融服务分院,承担起为上海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开发人力资源的重任。

积极满足行业发展需求,上海金融学院还致力于推动富有前瞻性的行业高层次导向型研究。2008年11月成立的上海金融学院国际金融研究院就是这一战略思想的具体产物,其前身是成立于2004年的上海金融学院金融研究中心。上海金融学院国际金融研究院组建以后,将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借鉴国际先进金融理论和实践,结合中国金融实际,以金融市场体系建设为主线,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金融风险研究、信用研究、黄金研究四个领域争取创新突破;在为中央政府及上海市政府实施国际金融中心战略服务的同时,带动上海金融学院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科研发展,成为一个开放式的国际化金融研究平台。

在聚焦金融发展前沿领域的同时,上海金融学院还把产学研合作的探索触角伸到面向社会大众的金融科普领域。2008年10月,上海金融学院与浦东新区科协共同签署了《金融科普合作共建协议》,坐落于该校的上海市第一座“金融科普基地”正式揭牌。举办“上海市民金融科普知识展示厅”、“上海市民金融科普沙龙”等一系列旨在提高普通市民金融素养水平的举措纷纷出台。

二、培养金融从业人员,拓展产学研合作领域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对符合国际标准的金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很高要求。上海金融学院通过产学研合作交流,充分引导校内优质教育资源向社会流动,为金融行业培养高、中、低端各层次人才,在实现既有资源的社会价值最大化的同时,也大大拓展了产学研合作的领域。

img22

2010年6月17日,学校与浦东新区检察院举行合作签约仪式。

2003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假币收缴、鉴定管理办法》,为了配合搞好反假币工作,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在上海金融学院设立了反假币考试中心,每年有5.3万人参加考试。金融理财师(CFP)是当前国内银行业最为紧缺的专业人才群体之一,在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FPSCC)的领导下,上海金融学院充分发挥自身金融教育资源优势,积极开展金融理财师培训工作,近年来共培训金融理财师报考学员6 000余人,并以优秀的教学质量、细致的教学服务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2007年10月上海金融学院成为全国首家获授权开展AFP培训的高校。学校作为全国金融专业英语证书考试委员会成员单位,连续10多年向社会提供该项考试培训服务,至2007年止,共有约6 300多名考生在上海金融学院参加了培训和考试。

在导出优势资源的同时,上海金融学院也十分注重引入社会资源,为在校大学生的教育、就业服务。2007年起,上海金融学院取得了浦东新区劳动保障政府部门授予的职业技能培训资质,为在校大学生提供相关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并为符合条件的大学生申请政府培训补贴。近年来,上海金融学院先后培训了“计算机网络管理员”、“企业信息管理员”、“JAVA程序员”等专业学生600余人,为学生节约了大量的培训费用,并对就业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合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上海金融学院已经开始承担起浦东新区劳动社会保障部门金融方面相关职业技能鉴定的项目研发工作,一批富有金融行业特色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将陆续推出。

三、服务金融中心建设,打造产学研特色品牌

上海金融学院所进行的文科高校产学研合作的探索,是在新的产学研理念指导下,在新的产学研合作舞台上进行的一次新长征,同时,也注定要超越产学研合作定势,“不走寻常路,勇创新辉煌”。作为一家地处浦东、以金融冠名的高等学府,上海金融学院始终积极活跃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第一线,多面出击,积极打造富有自身特色的文科高校产学研特色品牌。

通过举办品牌论坛,深入研讨金融重大问题。2008年11月2日,以“改革开放三十年回顾”为主题的第三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论坛在上海金融学院隆重举行。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屠光绍,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上海总部主任苏宁,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王小奕等出席论坛并作主旨演讲。百余位国内外金融学术界著名专家学者与会,可谓冠盖云集,精英荟萃。屠光绍副市长指出,第三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论坛的举行,正值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周年,非常有意义。在当前国际经济、金融发生巨大变动的背景下,此时召开主题鲜明的研讨会,聚集各方面的意见,非常有针对性,非常及时,将有助于更好地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献计献策。

品牌系列《蓝皮书》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蓝皮书》也是上海金融学院产学研品牌的最好代表之一。自2007年开始,上海金融学院每年推出一本《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蓝皮书》。该书出版后赢得了金融界、学术界专家学者们的广泛好评,其鲜明的时代特性和实用的阅读价值使它迅速成为上海金融学院产学研合作的优秀成果,也成为上海金融学院的社会形象和学术品牌的重要载体。日前,2008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蓝皮书》已经出版。此外,由该校金融研究院与《国际金融报》合作的每月一期专版“观点争锋”亦引起了社会极大的关注。

img23

2008年12月1日《文汇报》介绍我校产学研合作成果。

在学术研究之外,上海金融学院还积极参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推进活动。如2007年11月,上海金融学院承办了由浦东新区政府、伦敦金融城政府合作主办的第二届陆家嘴金融文化周的重头戏之一——金融读书会活动。来自《第一财经日报》、汇添富基金管理公司、太平洋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银河证券等单位的特邀嘉宾与浦东各高校的200余名青年学子分别围绕金融畅销书《货币战争》、经典投资教材《巴菲特股东的信》、《格雷厄姆论价值投资》进行了开放深入的交流研讨。读书会活动赢得了众多媒体的关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四、发挥专业特色优势,夯实产学研合作基础

学科专业建设是高校产学研的基础,其发展定位、队伍建设、特色形成决定了高校产学研的水平和作用。近年来上海金融学院全校上下结合当今经济金融发展需要、高校布局结构调整需要、学校资源配置需要,围绕核心学科金融学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尝试。

以大金融为背景加强会计学科的专项研究,整合资源,促进学科的交叉、渗透与融合即是这种探索和尝试的成功范例。上海金融学院的会计学科建设选择了与衍生金融工具相结合,把衍生金融会计学的研究作为主攻方向。2008年10月,学校与浦东新区科协共同主办了“2008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高峰论坛”,财政部会计司副司长应唯等专家学者围绕“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质量”、“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实务及学科发展”等主题发表了精彩的演讲。“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高峰论坛”的举办,标志着上海金融学院会计学科迎接金融创新挑战迈上了新的台阶。今后,学校还将继续在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研究上整合力量,更多地参与国际、国内的重要学术活动,为上海市高级金融人才的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加强金融法制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培养上海金融法制建设中急需的复合型人才,是上海金融学院看准的又一个目标。2008年,上海金融学院与上海政法学院、上海金融法制研究会、上海金融仲裁院共同签署了上海浦东金融法制研究合作协议,拉开了在金融法治领域开展高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序幕。此外,上海金融学院还积极通过整合各类资源,推动校内科研力量开展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创新应用型课题研究,并以此锻造高水平的教师科研团队,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作为一所金融类新晋本科院校,上海金融学院,正以高度的主人翁热情,打“金”字招牌,显专业特色,全面超越产学研合作定势,积极融入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时代主旋律中去。

(刊载于2008年12月1日《文汇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