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课程考试的设计与管理

高校课程考试的设计与管理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在课程考试设计中首要的任务是编写并发布课程考试大纲。考试大纲不仅是指导学生参加课程考试的指导性文件,而且也是教师进行命题设计的依据。题库建设或卷库建设是普通高校开展课程建设和教学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普通高校加强课程考试管理、贯彻落实“考教分离”原则的一种有效措施。我国高考标准化、高教自学考试标准化以及学校课程考试改革的实践,大都以CTT理论为依据。

二、高校课程考试的设计与管理

现代教育评价理论把考试设计看成是促进课程教学活动和落实课程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考试不仅仅只是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也不仅仅只是为给学生一个成绩而采取的测量手段。事实上,考试与教学具有双向互动作用,背离课程标准和教育目标的考试是不恰当的。反之,以知识掌握测验为主特征的课程考试设计要有利于促进课程标准和教育目标的落实、判断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保证课程考试的质量以及学术水平。尤其是实行学分制下的课程考试,更是如此。

课程考试设计是从高校教学特点出发,以现代教学理论和教育评价理论为指导,对高校课程考试实施过程的各个重要环节进行科学地规划和系统地设计,它主要包括如下几个环节。

1.为学生提供课程考试指导性文件和必要的辅导资料

学校课程考试的性质是一种标准参照性考试,它是建立在规定明确的“内容与行为领域规范”或规定明确的能力标准基础上的考试,常用于判定知识掌握程度、个人素质水平和教育目标实现程度。它强调考试内容与教学要求之间的有机联系,需要建立明确的考试指导文件。为此,在课程考试设计中首要的任务是编写并发布课程考试大纲。该大纲通常包括对课程考试目的、考试方法、考试内容及考查能力层次结构、考卷题型与题量以及考试评分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略得当的明确说明。考试大纲不仅是指导学生参加课程考试的指导性文件,而且也是教师进行命题设计的依据。但如果是已经建立起课程标准文件,一般就不必再编写课程考试大纲。因为,在课程标准文件中己经较详细而明确地撰写了“课程内容与行为的领域规范”,同时也对课程的考核与评价作了全面的说明,这些内容实际上也起到课程考试大纲的作用。

2.为命题工作进行蓝图设计

命题蓝图设计就是为课程考试命题和制卷制定一个计划,其中主要包括编制命题双向细目表、确定题目类型、计划命制各类题目的数量等。命题双向细目表是关于考试内容和考查目标按照不同章节和不同能力层次进行双向分类,具体确定每一章节内容下各种考查能力层次的占分比例。由学科专家和教育测量专家共同编制的命题双向细目表,可认为它是对课程教学内容的一个有效的抽样方案,能成为指导具体命题和制卷的纲领性文件。笔者在此强调指出,对于某门课程考试命题,可以允许而且应该编制多个不同的但都是同样有效的命题双向细目表来交替使用,以提高课程考试的有效性,而不是只编一个命题双向细目表反复使用,一劳永逸。至于在编制命题双向细目表中如何界定考查目标所涵盖的能力层次,可从学科特点出发,有创造性地参照本文前面所介绍的布氏教育目标分类学说或教育目标三分类方法。

此外,在确定课程考试题目类型时,要充分考虑到课程性质特点,保证课程考试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但不能以牺牲对技能和理解力的考查为代价追求题目的数量和学科知识内容的考查广度。

3.为考试公平而建立题库(卷库)

题库建设或卷库建设是普通高校开展课程建设和教学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普通高校加强课程考试管理、贯彻落实“考教分离”原则的一种有效措施。把题库建设或卷库建设置于课程考评科学化整体设计之中,对于落实课程教育目标、稳定考试标准、维护考试环节和课程学分绩点评定的严肃性、减少课任教师在教学及考评环节上的随意性、提高教育评估及利用考试分数进行教育决策的科学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建立题库或卷库的方案设计应主要考虑如下几点:(1)根据时间和财力等条件考虑题库中的题目容量或者卷库中的试卷数量。(2)从学科队伍力量和经费等角度考虑是用题库方式来组织题目,还是以卷库的形式来组织试题,是建成标准化程度较高的题库(卷库),还是建成初级水平的题库或卷库。(3)是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来存储与管理题库(卷库),还是用纸笔与卡片形式来存储与管理题库(卷库)。(4)选用哪一种测验理论为指导来建立题库(卷库),以便取得反映题目特征或试卷特征的测量学指标。

上述几个问题中,与教育评价技术和理论关系最大的是选用哪一种测验理论为依据来建立题库或卷库的问题。就国内近十年来的考试理论研究与应用来看,可用于指导题库(卷库)建设的测验理论主要有经典测验理论、项目反应理论和专家系统理论。下面对这三种理论及应用特点作一简要的评述,以供选用时参考。

(1)经典测验理论(Classical Test Theory,简称CTT)是以真分数、平行测验及正态分布等概念为基础并在若干假设下发展起来的测验理论。CTT理论,尤其是该理论下的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这“四度”,在国内教育界影响较大。我国高考标准化、高教自学考试标准化以及学校课程考试改革的实践,大都以CTT理论为依据。但CTT理论下的题目参数估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被试样本;同时,应用CTT理论指导题库建设需要大量的、长时间的题目测试,因而给题库建设大面积铺开,带来很大的困难。不过,由于CTT理论较深人人心,因此,若放宽对课程题库建设的技术要求,利用CTT理论来建立一般水平的题库(卷库),具有可行性。

(2)项目反应理论(Item Response Test,简称IRT)是以心理特质水平、项目反应概率模型及信息函数等要素为基础并在若干假设下发展起来的测验理论。IRT理论有若干为CTT理论所不可比拟的优点,如项目参数的估计是独立于被试样本的,即项目参数具有不变性;估计被试的心理特质水平是独立于所用的测验项目组,即被试特质参数具有不变性;把项目参数(主要是难度和区分度指标)跟被试和特质水平定义在同一量尺上,并可以测验或项目的信息函数作为挑选项目、生成测验的依据,从而增强题库的生成性,提高测验的针对性和效率等。[4]IRT理论在国内已有局部的应用研究,前景看好。但IRT理论精深,需要具备良好的数理统计基础和计算机专家的密切配合。这又给IRT理论的推广使用造成障碍,大有“曲高和寡”之嫌。

(3)专系统理论(Expert System Theory,简EST)是依靠专家考评经验并在一定准则导向下进行测验题目参数评估和试卷结构优化的研究方法。EST理论的心理学依据主要是“格式塔”心理现象,是专家经验系统在测验研究领域的开发与应用。EST理论虽然还没有形成严密的理论体系,但这种理论方法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和应用基础。应用EST理论方法来研究测验和建立题库(卷库),其基本方法是选择合适的专家组,并在某些准则导向下由专家组对题目参数或测验指标进行经验性模糊评判。比如由学科专家根据考评经验从考试内容与考查目标两个维度出发来分析一份试卷的内容效度,由课程专家对考试题目按照难、中、易进行分类,由专家给每一题目评估一个“及格度”或一个“双基度”或一个“内容难度”,以及在此基础上给一份试卷评估一个及格线等方法,皆是EST理论方法的应用例子。因此,笔者认为在普通高校课程考试题库(卷库)建设中,应用EST理论方法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容易被人所理解和接受,同时也有一定的科学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