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政府近年来进一步加大了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力度。但由于受到传统考试文化和传统智力观的影响,中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仍然存在着诸如评价维度单一、评价手段单一、录取方法单一等弊病。国内外大量观测研究表明,高考成绩和大学低年级学业成绩之间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但问题在于我国目前高校招生考试制度运作过程中,其重心几乎全部倾斜在高考成绩上,评价人才的维度基本上是单一的考试分数。

二、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政府近年来进一步加大了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力度。但由于受到传统考试文化和传统智力观的影响,中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仍然存在着诸如评价维度单一、评价手段单一、录取方法单一等弊病。

(一)我国高考对人才的评价维度相对单一

虽然高考的许多改革举措都在努力实现“三个有助”的原则,但对人才的评价维度却仍然相对单一。所谓高校招生遵循“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的原则,在一般人的观念和实际操作过程中,除非考生在思想品德方面表现很差或者其身体条件不符合相应专业对考生的硬性要求,在招生录取上最主要还是看高考成绩。这样做当然有其合理性和实用性的方面。国内外大量观测研究表明,高考成绩和大学低年级学业成绩之间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因而,从考试学角度讲,利用高考成绩选拔高校新生是具有基本满意的选择效度的。但问题在于我国目前高校招生考试制度运作过程中,其重心几乎全部倾斜在高考成绩上,评价人才的维度基本上是单一的考试分数。换句话说,人们实际上常常把“优秀人才”简单化地等同于“优秀的考分”。显然,仅用考试来选拔高校新生和优秀人才是不够完备和客观全面的,这种人才观是有偏颇的。

(二)我国高考对人才的评价手段相对单一

考试是教育测量和评价常用的一种手段。我国高考主要采用纸笔测验,有其优点,但也有局限性。一方面纸笔测验可以用统一的考题来测评考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程度与水平;另一方面可以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内容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认知能力与思考能力,进而对学生的发展和更广泛的能力(如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作出间接地推断;第三方面纸笔测验可以规范测验的程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测验的工作效率以及测验结果的客观性。但是,纸笔测验也有明显的局限性。纸笔测验一般适合于考查那些易于罗列的知识要点、易于用文字表达和结构明确的内容以及人脑思维的基本技能,而对于课程教育目标中涉及发展学生高级心智技能,如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实践能力、探索科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等方面,采用简单的考题一般是难于实现有效的测量。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曾在一项关于19个国家的科学教育评价的跨文化比较研究中,用三种类型的考题:针对理论材料的笔试题、针对实际实验材料的笔试题和针对实际实验操作题,作了相关研究。结果是前两种考题间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达到0.7左右),而实际动手操作题与前两种笔试题之间的相关性都较低(r在0.2到0.4之间)。国际研究的结论是:“这些数字表明实验的实际操作测验是用以测量某些特征的。它与从笔试中测量到的特征很不相同。用笔试方式的考题去探测这些特征其作用是很有限的。”[1]可见,在高考中采用笔试题来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际动手等方面的能力,其作用是很有限的。近几年来,虽然高考的命题技术和立意都提高了一个层次,采用多学科综合题以及增加了具有现实背景材料的实际应用题型,有利于引导中学课堂教学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内容同社会、经济、政治、环境、日常生活乃至人自身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思考,也有利于高考在命题上再次增加对应用能力的考查份量,但由于受到笔试方式本身的限制,如上所述的一些重要能力和素质,仍然不能得到有效的评价。高考评价手段的单一性和学生心智发展的多样性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

(三)我国高考的招生录取方法相对单一

高校招生一般都通过总分划线分批次录取。参加高考的学生能否被录取以及归属哪一批次出档录取,这要看考生的高考总分是否上线以及上哪一条分数线(通常有专科线、一般本科线和重点本科线),然后根据考生所报志愿按1∶1.1或1∶1.2的比例出档,最后由高校招生人员从中择优录取。这种录取方法相对于以考试总分为主要录取依据的制度来讲有其相适应和合理性的方面,即目前高校招生录取方法相对单一性,这与目前高考对人才评价维度相对单一性和高考对人才评价手段相对单一性的现状是互相适应的,而且也是有一定合理性与可操作性。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以多个科目考试成绩的总分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主要依据,不仅把才能的内涵局限于学业方面,而且竞争结果特别有利于擅长书面测验以及各门科目都能全面发展的那部分考生。同时,这种单一的招生录取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讲,忽视了人类在才能方面所表现出个体差异的多样性以及个体内不同才能差异的客观性。情况往往是,有些学生各个科目的学习成绩都较优秀,但没有哪一个方面表现出特别超群的才能。而另有一些学生并不是每一个科目都发展得很出色,但在某个学习科目上或某种特殊才能上却有十分突出的表现,甚至已经取得让相关领域的一般专家都感到望尘莫及的杰出成就。如上海的韩寒与满舟两位学生以及福建的林潇潇和黄智裕两位学生,他们就是属于大多数科目的考试成绩平平但在文学创作或在计算机网络编程等方面有特别超常的才能,各自在相应领域取得出色的成果。然而,他们却因某些功课学得不好或因高考各科成绩平平曾经一度被拒之于大学校门之外。像这样的案例数与按正常招生方法进入高校学习的考生人数相比,其比例虽然很小,但这类优秀人才如果得不到高考制度和社会的承认,那对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来讲是不利的。人类社会发展史以及人们对世界许多杰出人才的研究表明,那些在早期就已表现出某一方面具有杰出才能的个体,其中许多人后来都成为对社会、对科学以及对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名人。尽管我们不能认为那些在高考竞争中成绩平平但在某一方面有很出色的特殊才能者将来一定会成大器,但我们需要客观对待人类才能的多样性以及人类个体在才能方面的个别差异性。如果我们的高校招生录取方法太单一而没有相应的方法补充,那么其后果,一方面是不利于选拔与培养那些不大擅长考试或在个别考试科目上成绩较差但同时又具有某一特殊才能的重要人才,而更重要的一方面可能是影响中小学教育,把学生个体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才能发展,导向于以答题能力和考试内容为中心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青少年学生个体天赋潜能的开发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