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取消考试

关于取消考试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取消考试、取消分数不符合教育规律,也不能满足人的心理需要。取消考试、取消分数的学校教育制度,不是现代教育制度的本质特征和要求。鉴定应由教师和学生集体讨论共同完成,这有助于激励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阿莫纳什维利的这些思想都在我国的教育课程改革中得到应用和发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对世界教育、政治、文化、尤其是考试制度产生重大的影响。英国终于在1855年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

二、关于取消考试、取消分数的教育评价制度的问题思辨

取消考试、取消分数不符合教育规律,也不能满足人的心理需要。对学校教育中何时会取消考试、取消分数这个问题,我认为,在实行“按劳报酬和按劳分配”的漫长的社会主义阶段,是不可能取消考试、取消分数的;只有到了“按需分配阶段”共产主义社会阶段,才有可能取消考试、取消分数,做到随心所欲,有为是无为,无为也有为。

取消考试、取消分数的学校教育制度,不是现代教育制度的本质特征和要求。上个世纪60年代前后,苏联著名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进行了一项大胆的教育改革,就是在他的实验教学体系中取消“打分”这个传统做法。但阿莫纳什维利不是简单地取消分数,因为没有分数的教学不等于没有监控和评价的教学。他取消了分数,代之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内容丰富的、多方面的评价。在阿莫纳什维利的实验学校里,在实质性评价的基础上形成了教师向家长、学校领导全面汇报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技巧和一般发展方面的成绩的一整套制度和方法。汇报的实质是:揭示学生个性形成的过程;给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技巧的水平和道德品质方面的表现做出内容丰富的鉴定;拟定促进学生进一步完善自己和克服缺点的激励性计划;对学生确立人道主义的态度。阿莫纳什维利指出教师向家长汇报学生情况,在应该怎样帮助自己的子女、怎样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怎样改进自己对子女进行教育和帮助的方法这三方面指明方向。且汇报的形式多样化,如:邀请家长随班听课,参观学生的作业展览,参加学生的班会等。学校每学期末给学生做一次内容丰富全面的书面鉴定,包括评价学生的优缺点,掌握知识、技能、技巧的质量,并具体指出这些方面的缺陷和不足之处,指出学生在学习和一般发展方面进一步完善的主要方向。鉴定应由教师和学生集体讨论共同完成,这有助于激励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而每一个学生都要准备一个自制的精美纸袋,选择自己一学期中各门学科的最佳作业,加以美化,画上插图等,连同鉴定一起放入纸袋。这份珍贵礼物将在家长会上献给家长。在某种意义上,它可以看做是如今成长档案袋的雏形。

阿莫纳什维利把“评价”概括为:(1)“评价”一词本身包含评价、分析、估价等义。(2)评价的主体不只限于教师一人,而且包括师生共同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集体评价。(3)评价的对象不只是教学的结果,还包括教学的过程,它贯穿于教学过程的所有阶段。这种实质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激励、促进、校正、调节和控制的作用,是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明确的目标和取得有效成果的“方向标”、“中介”、“调节器”、“充电器”。采用实质性评价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要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形成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的行为,使他们形成有社会价值的、内在的学习动机,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阿莫纳什维利的这些思想都在我国的教育课程改革中得到应用和发展。取消考试、取消分数的学校教育制度,不是现代教育制度的本质特征和要求。阿莫纳什维利尝试没有分数的学生评价制度,并没有得到推广。取消考试、取消分数不符合人本心理和教育规律,也不能满足现实性的需要。

考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考试需要改进而不是抛弃,中国人尤其需要正视和珍惜考试文化。考试活动绝对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结果。从世范围看,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中国人首先发明了考试方法,并在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中得到高度重视和一定的发展。因此人们常说中国是考试的故乡,是考试制度的发源地。这不仅有记述甚详、彰彰可考、卷轶浩瀚的文献典籍为证,而且早已成为举世公认的事实。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对世界教育、政治、文化、尤其是考试制度产生重大的影响。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经对中国的科举制度备加赞扬,他说:“人类精神,肯定想象不出比这样的政府更好的政府。在这个政府里,重要的衙门彼此统属,任何事情都在那里决定,而其成员,都是先经过几场严格的考试的。”可以说,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而且也是世界的文化极品之一。它曾经对西方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和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起到的重要的作用。事实上,欧美各国从早期开始就对中国的科举制度一直感兴趣。例如,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于1275年沿着丝绸之路千里迢迢来到中国,在元朝任官达7年之久,对中国的文官制度非常熟悉,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有详细的介绍,大加赞扬,使西方人有机会了解中国科举考试制度的文明与精华。英国在1570—1870年期间,用英文出版有关中国文官制度和政治制度的书籍达70余种之多,大量介绍与研究中国的科举制度,极力主张英国政府实行中国式的文官考试制度。英国终于在1855年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1]其后美国、意大利等国家也相继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诚如孙中山先生所指出的:“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2]今天的考试,无论是应用范围,还是考试技术,都有显著的进步,它已成为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种活动;它的意义远远超过考试方法这个层面。所以说,我们中国人更应当正视和珍惜考试文化,我们对考试的认识应该持著改进而不是抛弃的态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