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息技术支撑为何常常“掉链子”

信息技术支撑为何常常“掉链子”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信息技术支撑为何常常在关键时刻“掉链子”?笔者认为,除了客观因素外,其主要原因是学校信息技术教师教育观念更新不及时,支撑行为不到位。一般情况下,信息技术教师基本上是身兼数职。常规工作有条不紊,在过程中解决矛盾问题,这样关键的时候就不会“掉链子”。每一个活动既有方案,也有预案,还有持续改进计划,这样我们的信息技术支撑工作就不会经常“掉链子”,即使是出了差错也能进行应急处理。

信息技术支撑为何常常“掉链子”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学校管理者和学科教师对信息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强,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出现的问题与麻烦也越来越多。信息技术支撑为何常常在关键时刻“掉链子”?笔者认为,除了客观因素外,其主要原因是学校信息技术教师教育观念更新不及时,支撑行为不到位。本文希望透过表面现象,分析问题,调动信息技术管理激情,强化学校的信息技术管理。

关键词:信息技术 支撑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学校管理者和学科教师对信息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强,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遇到的问题与麻烦也越来越多。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平时使用平常都是好好的,一旦到了学校搞活动、上大课时就出问题。信息技术支撑为何常常在关键时刻“掉链子”呢?笔者通过总结学校信息技术管理实践的经验教训后认为,除了客观因素外,其主要原因是学校信息技术教师教育观念更新不及时,支撑行为不到位,部分信息技术教师难以肩负起教育转型期学科教学和学校信息化管理的双重职责。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只“管”不“动”

某些教师的工作以岗论岗,不顾过程,不瞻全局,不注意沟通衔接,服务不主动。学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内容十分广泛,有硬件、软件和潜件三大部分,主要包括:设备购置与管理、平台建设与管理、资源建设与管理、制度与安全管理、学科建设与管理、应用与活动管理、设备检修与维护管理和教研与科研管理等内容,任何一项工作没有到位、没有做好都会对项目过程和全局性工作造成不好的影响。对于三大建设而言,我们有部分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设备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专职信息技术人员(以下简称信息技术管理人员)更多关注的是硬件建设和设备的购置、保管、维护等问题,没有把自己所从事的信息化管理工作提升到支撑学校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师生全面发展的全局高度来认识其价值与意义,导致学校信息化管理常常沦为就事论事、就设备论设备、就技术论技术,工作局限在点上,斤斤计较,打不开局面。

这种情况主要表现为意识上的“四个缺失”,即:缺失整体服务的全局意识;缺失以师为本、以生为本的发展意识;缺失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的质量意识;缺失应用评价回馈的绩效意识。反映在工作行为上,就是缺乏应有的激情与动力,服务被动,得过且过,不愿做多余的事,不愿做沟通衔接的事。而信息技术支撑与管理总是以满足师生需求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有很多工作就是失误在沟通与衔接上,失误在工作的不到位上。

二、只“管”不“理”

某些教师的工作有名无实。学校安排了教师从事信息技术某方面的管理工作,赋予了教师信息技术支撑管理的职责,可是有少数教师没有全面规划、经营自己工作、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作风飘浮,工作不到位,其表现是缺乏对工作的梳理与落实,既没有找到工作的横坐标,也没有找到工作的纵坐标。我们这里说的横坐标,就是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岗位工作的内容,比如学科教学、机房管理、课件制作和教育技术科研等;纵坐标,就是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岗位工作的长效岗位工作机制、学期工作计划、月工作要点、周工作安排、日工作重点等。

工作较为成功的学校其信息化管理的内容比较丰富,主要包括:硬件设备建设与管理、资源建设与管理、网站建设与管理、校园电视台建设与管理、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与管理、项目服务工作的管理、技术培训与管理、科研课题的研究与管理八大块内容,其中前四块内容需要由专职人员从事,后四块可由兼职人员进行。一般情况下,信息技术教师基本上是身兼数职。因此,要管好自己的工作,每位教师必须对所管工作进行全面的梳理与规划,学会“十指弹琴”。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如果同时承担学科教学、设备维护和学生项目培训等任务,就应该对自己每学期、每月、每周工作进行科学的规划与安排。比如,一周五天时间,用三天进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用一天从事设备检查维护,用半天时间对学生进行培训,再用半天机动时间处理突发状况和跟进学校活动。常规工作有条不紊,在过程中解决矛盾问题,这样关键的时候就不会“掉链子”。再比如,学校大型会议和教学展示活动是最容易暴露信息化管理问题的时候,我们一方面要重视信息技术的常规管理,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学校重大项目活动管理的研究,建立起活动项目工作操作流程质量管理体系,对活动的目标、内容、时间、流程、责任人以及完成的效果进行及时、有效的跟踪。每一个活动既有方案,也有预案,还有持续改进计划,这样我们的信息技术支撑工作就不会经常“掉链子”,即使是出了差错也能进行应急处理。

三、只“管”不“学”

某些教师虽从事信息技术教学与管理工作,但对业务不熟悉,对专业不内行。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赋予了信息技术教师新的历史使命与新的工作职责,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能教好书,上好信息技术课,还要能支撑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以适应学校教育现代化的需要。然而,有少数教师不仅教育观念适应不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而且教育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也不能满足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满足不了师生的现实需求;在政策方面,不少教师不关注国家、区域信息化发展的新走向;在思想上不接纳新观念、新思维;在学科上不关注学科建设的新动态;在技术上不跟进新设备、新技术、新策略,这样的教师怎么可能支撑起学校现代化建设的大厦?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关键的时候极有可能出差错。

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和信息技术管理人员是学校教育改革的排头兵,理应站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前沿,谨记时间的紧迫感与竞争的危机感,不断加强学习与更新,把学习当作一项工作、一种生活方式来自觉地落实与坚持。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做到:精一、会二、懂三,即信息技术教师要精通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会制作课件、学件,会运用课件、资源支撑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懂得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传播学理论,懂得基本的教育技术与教育方法在学科管理中的运用,懂得最基本的教育技术设备的维修、维护、管理知识,能进行应急处理。业务熟了,技术精了,麻烦就少了,即使出现了设备与技术上的问题,也能及时进行处理。

四、只“管”不“导”

某些教师只干自己的活,而不重视对学科教师技术进行应用方面的引导。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本应是一体的,即教书育人。我们对不同教师进行分工,就是将工作精细化,目的是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这就有一个分工合作与衔接问题,只有自身的责任明确了,工作做好了,岗位之间的协助与合作到位了,才能真正实现“1+1>2”的功效。

现在有少数信息技术教师缺乏这种合作与衔接,在专业上缺乏指导与引领,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在对学科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模块的培训时,技术指导只停留在培训时段、停留在课堂上,缺乏后续的实践跟进。如教师准备公开课或教材教法报告时,最需要的是技术人员的现场点拨与指导。其次,对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整合课,教师们既爱又怕,爱是因为他们觉得这样的课很新颖,体现未来教学发展的走向;怕是因为自己没有实践过,担心自己的技术水平不足。在这个时候,教师要主动消除顾虑,加强引导与研究。一是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确立“以学定教”的思想,帮助学科教师顺利跨过“观念更新槛”;二是学习课件、学件制作,熟悉平台、资源操作,帮助学科教师顺利跨过“技术操作槛”;三是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技术资源,确立教学的整合线、整合点,帮助教师顺利跨过“整合设计槛”。有了信息技术教师积极的帮助与引导,学科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技术才能做到胆大心细。由于技术娴熟,运用自如,这样的课堂是不会“掉链子”的。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一边为使用者服务、给大家的工作带来便利,同时也会由于运用不当给使用者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和损失。但是只要信息技术管理人员技术精湛、工作扎实、服务主动、态度积极,关键时刻“掉链子”的尴尬不会再出现,信息技术管理人员的魅力也会在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支撑师生发展的活动中得到彰显。

参考文献

[1] 顾忠良.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将专业成长融入学校发展[N].现代教育报,2007-4-11(56).

[2] 李克明.让信息化建设与学校发展同行

[EB/OL].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1220/21/3367442-7989513.shtml,2010-12-2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