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百堂小学常态体育课目标设计存在问题及成因的研究

对百堂小学常态体育课目标设计存在问题及成因的研究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校要加强对常态体育课时计划管理、制定常态体育课的评价标准,建立体育教学有效性督学制度,检验体育教师常态课教学质量。

对百堂小学常态体育课目标设计存在问题及成因的研究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    高舒黎

上海市静安实验小学     施 全 陆 严上海市静安区第二中心小学  季 勇

上海市静安区威海路第三小学 章雅琴

摘要:通过对百堂小学体育常态课,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和达成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找出影响小学体育常态课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为提高体育常态课的质量提供科学依据,为教师落实体育课三维目标提出更为合理的方法与策略。为了帮助教师建立科学“三维目标”意识,区域培训机构根据不同教龄教师分层设计培训策略。学校加强对常态体育课时计划管理、制定常态体育课的评价标准,体育教学有效性督学制度,检验体育教师常态课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小学体育常态课的教学效能。

关键词:小学 常态体育课 目标设计

1.研究背景

“常态体育课”是相对于“评比课、展示课、公开课、观摩课”而言,学校在日常课程中的常规性的体育课。提升“常态教学下的体育课”的质量,是整体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因此常态体育课教学目标的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

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支配、调节、控制着整个体育教学过程,并决定着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体育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体育教学目标展开的。制定体育教学目标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是一项严肃的工作。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这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如何将《体育与健身》课程目标具体化,教学内容明晰化,能力要求层次化,是体育教学设计中的核心工作,又是教学实际操作的指导尺度。科学地设计体育课三维目标,对落实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目标、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有着很大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对百堂小学体育常态课三维目标设计存在问题的研究,寻求影响小学常态体育课三维目标设计的主要成因,探索提高小学常态体育课三维目标设计的方法、策略,从而更好地贯彻落实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目标,提高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的有效性。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静安区14所小学的女教师28名、男教师27名。

2.2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调查分析法、行动研究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就111节常态体育课三维目标设计分析研究看,教师在新的课程改革进程中,对新课程提出三维目标逐步理解,能够根据上海市《体育与健身》课程目标制定三维目标,改变过去只注重身体练习、技能、体能学习的单一目标。教师三维目标设计意识正在逐步建立。在方法手段上,教师能够根据技术形成规律传授方法,注重学生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社会交往等方面教学,能够通过游戏等形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让学生享受体育活动的乐趣。

新的课程理念要转化为行为,不是一朝一夕的,在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想方设法研究对策,解决问题。

3.1 改革提出的三维目标,教师在理论上知晓,但在实际操作时对目标设计不重视。

3.1.1 从不同教龄教师体育课目标设计主要方式,反映出教师对目标设计的随意性。

3.1.2 从体育课三维目标的表述中,反映出教师缺乏科学的目标设计理念。

3.2 教师实施教学后没有反思教学目标达成度的习惯,使体育课的有效性受到影响。

3.3 学校对体育课时计划管理、评价缺失,体育学科教学目标难以落实。

4.思考与建议

4.1 教师要把新课程的目标转化为自己具体的教学行为,而不是停留在理念上。

目前,教学目标设计空泛,缺少针对性和操作性,很难转化为落实新课程的行为。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要解决以下三方面问题:

第一,要摆脱依赖他人的思想,培养独立思考、分析、解读课程目标的能力。教学目标设计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目标设计定位不要太高,要有针对性,要更具可操作性。同时要注重目标设计的科学性,并对课堂可能出现的生成问题准备应对预案。

第二,要摆脱网络抄袭,改变目标设计思维定势,教学目标设计要符合学生认知、情感等实际情况,具有年级、学科、个性特征等亮点,而不是千篇一律、机械死板的教案。

第三,要改变注重技能,忽视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的做法。在目标设计上要合理分配落实三维目标的空间。在过程和方法上,要从学生人本出发,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活动。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要尊重学生,避免语言暴力,用激励和启发的语言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能分层教学,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特别是要挖掘教材显性和隐性育人资源,关注课堂生成事件,抓住育人契机,将德育教育巧妙地融入体育教学中,做到润物无声,提高三维目标的达成度。

4.2 对中、青年教师分层培训,使“三维目标”科学、有效落实。

通过对111节小学体育课教学目标设计的研究发现,主要问题是教师对教学目标设计的科学性、重要性不重视,导致教学目标设计和实践操作脱离,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为了改进这一现状,2006年静安区推出每一位教师在五年内,要完成三次对话式培训(即与教研员面对面进行备课、说课、听课、评课),针对不同群体教师进行分层指导。

其一,青年教师,采取“连续即时”对话培训方法。即:备课—上课—反思—评课—上课—评课—反思。教研员通过现场指导,手把手指导青年教师教学实践,突出即时行为跟进,多轮反思,帮助青年教师确立科学的三维目标意识。

其二,成熟、中年教师,采取实践“对话培训”方法,即:备课—上课—评课—反思。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开展对教师教学目标设计与达成的实践研究,以行动参与,以实践活动来体验和感受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的意义,把新理念渗透在实际行动中。

其三,对参与上述培训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学分,并将优秀的“教案”汇编发表,鼓励教师认真对待体育课“备课”。

4.3 学校加大对体育的投入,建立规范常态体育课评价制度。

由于学校对体育教育经费投入有限,不能满足学生体育锻炼需求,使很多教学内容无法完成。学校器材陈旧,存在安全隐患,常态体育课评价及体育课时计划管理不到位,对学校体育工作正常有效开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首先,加强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落实,从课程设计确保三课两操两活动的质量。学校应打破等待上级调拨思想,积极筹措资金,添置满足不同学生健身需求的体育器材。

其次,管理制度上加大力度。学校要加强对常态体育课时计划管理、制定常态体育课的评价标准,建立体育教学有效性督学制度,检验体育教师常态课教学质量。可根据上海市《体育与健身》课程目标和学生体育学业评价标准,每学年区域或者学校组织评价小组,不仅对体能、技能展开评价,还应对学生学习习惯、态度等作评价,以检验课程目标的落实情况。

img61

作者简介:高舒黎,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小学体育教研员。曾先后荣获上海市“十佳”体育教师,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优秀体育教师等荣誉。参与编写上海市一期课改《体育与保健》课本、教师参考用书和音像教材。编著出版《阳光体育让学生生活更美好》书籍,曾有十多篇论文发表于省市级期刊。

参考文献

[1]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