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运动员培养模式定义
“模式”是理论的一种简化形式,即对现实事件的内在机制和事件之间关系的直观简述的描述,能够向人们表明事物结构或过程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一个组织的管理模式是指组织拥有的对某一特定类型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特点的概括性描述。[104]网球运动员培养模式则是指对培养网球运动员这一特定(职业)类型的运动员培养方式和特点的概括性描述。同时,网球运动员培养模式也可以被看作网球运动商业运营组织固定的资源配置方式。
运动员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竞技体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竞技体育的发展和竞技水平的提高起着决定性作用。世界各国培养运动员都按照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采用了多种体制和方式,各具特点。西方多数国家强调的是社会化、家庭化、市场化和体教结合等的培养方式。即在广泛开展的中小学体育锻炼和社会俱乐部逐渐涌现出一批有兴趣、有才能的运动员,他们完成基础教育后自主选择进入职业圈(联赛),或大学训练队,而国家队只是临时组建的产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文化的进步,教育的普及、科技的提升,在追求“以人为本”,谋求“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国运动员的培养模式正悄然发生着变化,无论“体教结合”的“清华模式”、“体育院校化模式”的相继出笼,还是以“奥运战略”为最高目标的“举国体制”的激烈讨论中提出的“运动员培养社会化模式”等,从专业运动员一统天下,到运动员学生应运而生,再到学生运动员在竞技场上的初见端倪,反映了我国竞技体育体制,正不以人的意志,悄然地自觉或不自觉地发生着转变。这一变化表明,我国运动员培养模式的多元化格局正在形成。
运动员培养模式是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传统、教育状况和体育发展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体现着深刻的历史继承性。但是由于人们对于培养模式的不同理解,其研究的逻辑起点不尽相同,研究的视角大体上是沿着三个维度展开,其一是从国家竞技体育系统出发,探讨运动员的培养体制、投资体制和管理体制;其二是从某一运动项目出发,探讨其运动员培养的运行状态和机制特征;其三是从某一优秀运动队或管理单位出发,探讨其具体的运行方式。三个层次密切联系,尤其是第一第二层次之间的联系更为直接。因此,本论文侧重于第一二层次,讨论的重点是网球项目运动员的培养体制、投资体制、管理体制和运行方式等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