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气工程本科教育专业认证的实践与思考

电气工程本科教育专业认证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评主要是申请认证学校的电气工程专业所在院系对自身办学状况、办学质量的自我检查,主要检查办学条件和教学培养计划是否达到《高等学校电气工程本科教育专业认证指标体系》所规定的要求,以及是否采取了充分措施,以保证教学培养计划的实施。

电气工程本科教育专业认证的实践与思考[1]

程 明[2]

(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6)

摘 要 本文介绍了电气工程专业认证的背景与目的、方式与过程,包括自评报告撰写、考察专家组进校前的准备、专家组现场考察情况等。最后从“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双重视角给出了对专业认证的体会和认识。

关键词 专业认证;工程教育;电气工程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和政治、经济、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近十多年来,通过调整结构、扩大规模、深化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等一系列措施,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和突破,进入了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并正在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

高等工程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对于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提高整个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也有极为深远的意义。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已有百余年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更是得到快速发展,已经建立起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工程教育体系,规模居世界首位。当前,科技发展对社会、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凸显,经济发展由依靠劳动密集型的粗放生产,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因此,发达国家无不把培养第一流的工程技术人才放在突出重要的地位。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既为我国工程教育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对高等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使人们日益深切地认识到传统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培养质量与社会发展需要之间不相适应的严重性。同时,随着近几年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招,高校之间教育质量出现不平衡,既有一批办学质量达到较高水平的国际知名大学,也有相当一批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的学校。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为顺应国际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加强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宏观管理,建立工程教育专业质量监控体系,保证和提高我国工程教育质量;同时为配合国家工程师制度改革,实施注册工程师制度,实现工程专业和工程师的国际互认,教育部于2006年3月正式成立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及其秘书处,并启动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首期选取了电气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化学工程与工艺四个专业作为试点,分别于2006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在每个专业各选一所高校进行了试点认证。此次试点工作旨在学习和借鉴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熟经验,结合我国专业建设的具体实践,推进工程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并完善具有中国特色、适合专业办学实际、反映行业需求、促进专业改革与建设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和实施方案。

作为四个试点认证专业之一,电气工程专业认证筹备会议于2006年4月5日在北京召开,确定东南大学为首个试点认证单位,成立了以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郑南宁院士为组长、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秘书长潘崇义为副组长,由电气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等专家和领导为成员的电气工程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组,并着手起草相关文件和认证标准等,经多次讨论修改,于2006年5月正式成文,并据此对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进行了认证。2006年8月29日在北京召开了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第一阶段总结会,在总结第一阶段认证工作的基础上,对相关文件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与完善,又于10月对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专业进行了第二次试点认证。

作者作为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负责人,有幸参与了筹备会议、文件讨论、自评报告撰写、接受专家现场考察以及第一阶段总结等主要过程,此后,又以认证专家身份参加了对上海交通大学的专业认证。本文首先介绍此次试点专业认证的过程、内容、方式等,供有兴趣的读者和将接受专业认证的学校参考,最后从“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双重视角,谈谈对专业认证的粗浅认识与体会,以期抛砖引玉。

二、专业认证的方式与过程

本次专业认证试点工作主要依据的是由电气工程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组起草的以下文件:

(1)高等学校电气工程本科教育专业认证标准

(2)高等学校电气工程本科教育专业认证程序与方法

(3)高等学校电气工程本科教育专业认证考核小组工作指南

(4)高等学校电气工程本科教育专业认证学校准备工作指南

(5)高等学校电气工程本科教育专业认证专家遴选与培训办法等

认证工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学校提出申请;(二)撰写自评报告;(三)专家进校考查。

首先是认证学校向认证(试点)工作组提交申请报告和申请表。申请报告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学校概况和电气工程专业所在院系简史;

(2)电气工程专业所在院系组织状况;

(3)电气工程专业师资状况及在编教师简表;

(4)学校总体图书、期刊状况,以及专业图书、期刊状况,包括电子图书文献资源状况;

(5)电气工程专业所在院系实验室、计算机室和设备器材;

(6)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培养计划和教学情况;

(7)电气工程专业教学经费。

认证(试点)工作组收到学校申请报告和申请表后,对学校的申请进行审核,并做出“受理申请”或“拒绝受理”的审核决定。当认证申请被受理后,认证学校进行自评,并撰写自评报告。

自评主要是申请认证学校的电气工程专业所在院系对自身办学状况、办学质量的自我检查,主要检查办学条件和教学培养计划是否达到《高等学校电气工程本科教育专业认证指标体系》所规定的要求,以及是否采取了充分措施,以保证教学培养计划的实施。

撰写自评报告是自评阶段的重要工作,要对专业教育认证的各项内容进行自我评价、说明并辅以证明材料,以供审核。

自评报告的主要内容及要求是:

(1)前言。主要介绍电气工程专业所在院系的现状及历史。

(2)办学思想、目标与特色。包括:①认证学校开办本专业的办学思想;②认证学校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教育方法,要求参照《高等学校电气工程本科教育专业认证指标体系》,说明院系对学生培养的明确要求;③认证学校电气工程专业的办学特色。

(3)院系全面情况。包括:①本专业所在学校的有关背景。②本专业所在院系人员情况。其中学生情况主要是:生源,学生的入学素质,学生的背景特色,招生人数,毕业生情况调查分析。教师情况主要是:来源,教师人数(在编及编外聘请分别列出),职称构成,年龄结构,学缘、学历和学位结构,专业技术构成,背景特点,进修情况。此外还要反映职工的人数、素质及参与的工作等。③本专业所在院系图书情报资料及教学设施条件。④组织机构:学校和本专业所在院系的行政及教学组织机构设置,对教学培养计划形成与执行的影响,有关决策过程和组织保证(如学术、学位、职称评定、分工管理等)。⑤经费。

(4)教学培养计划。包括:①四年内本专业教学培养计划的发展变化情况;②本专业教学培养计划的实施情况,包括开设的必修和选修课程、学分以及任课教师和执行情况;③学校和本专业所在院系能为本专业教学培养计划提供的公共课程及各类学科的选修课程情况;④按照《认证指标体系》安排的课程;⑤课程建设情况;⑥本专业教学培养计划的特色;⑦教学管理水平。陈述有关教学管理的情况,如各类教学文件的归档制度,学籍管理制度,保证教学培养计划实施的措施,质量保证体系(职责、程序文件、政策措施)及执行情况的说明。

(5)科研、生产及交流活动。①科研及学术活动。记述教师、学生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形成办学特色等方面所做的学术科研活动,并提供实际成果。②生产及实践活动。记述教师、学生在促进学校与社会联系方面所做的生产实践工作,并提供实际成果。

(6)对上次考核报告的回复(首次认证无此项)。

(7)自我评价。①自评过程。主要介绍自评过程,以表明自评报告的真实性、客观性、综合性。②自评总结。围绕教学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总结办学经验,明确电气工程专业所在院系的优势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的措施及发展计划。

(8)附录。自评报告中所涉及的主要内容都需提供证明材料作为自评报告的附件,如人才培养计划、课程教学大纲、专业教师名单及简况、学生生源情况、相关文件等等。附录占据了自评报告的主要篇幅,以东南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的自评报告为例,附录的篇幅占自评报告总篇幅的80%以上。

认证(试点)工作组收到自评报告后,与认证学校商定进校考察日程安排。实地考察的主要目的是核实学校自评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了解自评报告未能反映的有关情况。在对东南大学的考察中,考察组共10人,包括专家7人、秘书1人、观察员2人。在7名专家中,来自高校的专家4人,来自企业的专家1人,来自专业学会的专家2人。考察为期三天,主要包括:会晤学校行政、教学负责人,会晤院系行政、学术、教学负责人,会晤教师和学生,审阅学生学习成果,考查学生,会晤毕业生,考察教学条件及教学管理等内容。以东南大学为例,专家于2006年6月3日下午报到,6月4日上午会晤了东南大学领导,听取学校总体办学目标、思想与特色的汇报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本情况汇报。然后相继走访了四牌楼、浦口、九龙湖三个校区,考察了图书馆、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物理实验中心、工业发展与培训中心和专业实验室等。听课9次,包括电机学、英语、信号与系统、电能系统基础等。开座谈会6次:任课教师2次,学生2次(指定、自由参加)、毕业班学生和毕业生代表各1次。另外,还审阅了各种教学管理文件和档案以及学生的试卷、实验报告、课程设计报告、学生制作作品等;调阅了学校督导组的听课原始记录等资料;抽查了往届学生的毕业设计;现场观摩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活动等。最后于6月6日下午与学校、院系领导人交换了考核意见,并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为方便专家组考察,接受认证的东南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均按照《高等学校电气工程本科教育专业认证学校准备工作指南》的要求,为认证考核专家组准备了一间专用工作(会议)室,在室内或附近陈列考核所要求的有关教学和教学管理等资料,如学生的作业、设计、试卷、报告、论文等;展示一系列反映学生真实情况,包括差生和优秀学生的文字材料和实物等。

三、认识与体会

通过东南大学电气工程专业认证的实践以及此后对上海交通大学的认证,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目的、意义、要求、方法与程序等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引起了我们对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思考,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和认识:

(1)通过认证,达到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的目的。一方面,自评过程中,要对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计划、课程设置、课程建设、师资配备、教学管理、支撑条件、经费投入等进行全面的梳理,可发现不少平时“视而不见或熟视无睹”的问题,从而做出针对性的改进。因此,自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反省、自我完善的过程。另一方面,实地考察专家均是来自电气工程领域的同行专家,能够帮助认证学校发现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与不足,给出针对性很强的建议,有利于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

(2)在今后专业认证大面积推开时,一些方式方法可适当调整。如为减轻认证学校的负担,可以适当压缩实地考察时间,但为保证考察效果,就需要在进校考察前,专家组有足够时间充分阅读自评报告,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拟定考察项目与考察重点,不必面面俱到,对不同学校的考察内容应各有侧重。而在考察的方式上,可更加灵活多样。例如,会晤教师、学生和毕业生时,开座谈会虽然效率较高,气氛较为热烈,但可能使部分人员难以当众完全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因此,建议采用集体会晤与个别单独会晤相结合的方式,并可在进校前依据待考察重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好口头或书面问题,让其回答即可。

(3)作为高等学校,应以专业认证为契机,大力推进电气工程教育改革,加强专业建设,建立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电气工程人才培养框架和知识体系,特别要加强实践性环节,面向工程实际。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必须面向工程实际,这既是国际高等工程教育和工业发展的经验,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专业认证所要达到的重要目的之一,而这恰恰是我国工程教育迄今尚未真正解决的问题。

(4)应尽快建立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相联系的注册工程师制度。根据国际上专业认证的通行做法和我国已经制订的专业认证实施方案,专业认证不是政府或某个组织强加给高等学校的,而是应由学校主动申请。而接受专业认证必然要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要将实施专业认证的政府意志转化为办学高校的自觉行动,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调动高等学校的内在动力。作者认为,建立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相联系的注册工程师制度是关键。

(5)有必要对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进行深入研究,制定既与国际接轨又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认证体制和标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这就需要分析研究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工程教育的战略需求,把握国际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分析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变化规律,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认证组织机构,使我国的专业认证标准和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当,为保证和提高我国工程教育质量、取得高等工程教育学历和工程师的国际互认奠定基础。

致谢

本文引用了电气工程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组起草的相关文件的部分内容,向有关专家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张志英,王启明.专业认证与工程教育体制改革.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2):46-48

[2]张文雪,王孙禺,李蔚.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研究与建议.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5):22-26

[3]胡敏强,程明,李扬.新形势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知识体系框架.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25(2):44-46

[4]程明,李扬,黄学良.江苏省品牌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28(4):1-4

[5]李茂国,张彦通,张志英.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注册工程师认证制度的基础.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4):15-19

[6]韩晓燕,张彦通,王伟.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研究综述.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6):6-10

【注释】

[1]本文原发表于《第四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

[2]程明(1960— ),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中国电力教育协会电气工程学科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理事,江苏省电工技术学会副理事长,IEEE高级会员。主要从事电气工程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