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物理教学方法谈

物理教学方法谈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位优秀的高中物理教师,绝不会教死书,只会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这种教学模式则不利于现阶段中学生的能力培养。根据新教材对物理概念叙述通俗、简洁、浅显的特点,在教学上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自学。物理概念、规律比较抽象,要求物理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上要求趣、求新、求活。以上几点是我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几点反思,也是我对教学方面的总结。

物理教学方法谈

◎杨继武

高中新课程改革,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根据我在物理课教学上的所思所想,总结了一点教学方法如下。

一、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养成不断反思的习惯

一位优秀的高中物理教师,绝不会教死书,只会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人的教学思想,又不对自己的教学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就不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

二、充分了解学生物理基础和接受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教师应注重启发引导,把握教学内容,要清楚讲到什么程度,才可以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如果教师把握不好,会出现学生目瞪口呆、不知所措,还有可能会出现一讲到底的情况,那样变成了旧的教学模式——灌输式。这种教学模式则不利于现阶段中学生的能力培养。

对以上在教学中出现的情况,我有以下几点想法:其一,课后经常找学生聊天,了解学生的听课情况,一段时间后就会知道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授课方式了。其二,注意观察学生对提出问题的反映,了解学生的思维动向。其三,注重举生动、形象、直观的事例来说明问题,还应该多用实验器材,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能启发学生思考。其四,认真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学生存在的问题。其五,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我所工作的中学由于学生生源质量比较差,学习能力和接受知识的能力都比较弱,如果以全部的新课程理念进行授课,学生一时难以接受,我认为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应循序渐进,逐步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三、认真准备每一节课

备课的出发点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和接受能力出发,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一)注重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根据新教材对物理概念叙述通俗、简洁、浅显的特点,在教学上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自学。为了使学生的自学目标明确,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设计问题要力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问题要具有启发性、针对性、趣味性,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根据学生的自学的情况进行点拨,引导学生自学,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注意使教学环节逐层深入,让学生易接受、感兴趣

物理概念、规律比较抽象,要求物理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上要求趣、求新、求活。所谓求趣,即应在教学中努力创造条件,增强趣味性,把学生的直接兴趣转化为对物理学科持久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学习。

(三)尽可能设计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与原教材相比,实验项目和数量都有所增加,经常遇到探究性实验,在教学中,往往直观、形象、有趣的实验能收到比任何语言描述都好的效果。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制作过程中,应有目的地让学生独立设计操作,分析实验结果和成败的原因。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判断、推理的习惯,同时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验设计操作的能力。

四、注意对教材的整体把握

以书为本。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教材,课本上的每一节在整个章节中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到底要掌握到什么程度,教师心中应该有底,这样既可以避免浪费时间又不会留下后遗症。

认真阅读整套物理课本,注意观察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比如我们在3~1上学到磁通量这一内容,书本上只有很少的一段文字,如果老师不注意阅读3~2电磁感应部分就不会知道这一内容的重要性,电磁感应主要就是围绕磁通量变化;如果在3~1把磁通量讲透,那么学生在3~2电磁感应这一部分就比较容易掌握了。

多做题目。要想教好物理,把握好重点、难点内容,做题是少不了的,理科教师必须通过做题来把握重点难点以及获得新信息、新知识。多做题还可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解题能力。

多向老教师请教。在自己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的情况下,向老教师请教,多听老教师的课,这样不仅可以吸取教学经验,把握重点难点内容,还可以让自己走捷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早点成熟,成为一位优秀的物理教师。

以上几点是我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几点反思,也是我对教学方面的总结。由于教学年限尚少,内容上或多或少会有些不足和片面性,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会不断的反思总结,努力提高自己的物理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争取做一名优秀的高中物理教师。

(此文曾获2009年全国基础教育学会论文竞赛一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