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村远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设计取向

农村远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设计取向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终身教育立足于人的自我完善,立足于教育过程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农村远程职业教育的灵活性,多样性以及它与农村、农民生活的紧密联系,决定了它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农村远程职业教育旨在提高农民素质,培养农民的职业能力,发展高新农业,壮大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第一节 农村远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设计取向

一、农村远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

农村远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研究:一是哲学社会科学为其提供的理论基础,二是教育学科理论基础。

1.哲学和社会科学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三大贡献。人的全面发展是针对人的片面发展而言,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人的劳动能力包括体力和智力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发展,人的发展主要包括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等。人的全面发展是全社会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这对我们发展农村远程教育和构建其人才培养模式有重要指导意义。

(2)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盛行于60年代,80年代开始传入我国,对我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主要观点为:人口的质量重于人口数量;现代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投资与物力资本投资都不可少,但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更大;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核心;教育投资收益率高于物力投资的收益率,资本积累重点应转移到人力资本,应追加教育投资总量;教育投资收益率可以测算。人力资本理论对发展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在我国农村,农民是一个庞大的社会阶层,将人口压力转化为劳动力资源优势,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途径。

2.教育理论基础

(1)终身教育思想

终身教育思想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法国,60年代以后在世界范围传播开来。终身教育直接和劳动市场及其变化相联系。随着社会分工的多元化、多变性、流动性,对劳动者的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劳动者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新的技能。它的基本任务是使人们为变化做好准备。它主张把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注重教育的整体性和民主性,主张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组织形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终身教育立足于人的自我完善,立足于教育过程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它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不间断的学习,使一个人过一种更和谐、更充实和符合生命真谛的生活。它的具体目标是使学习者“学会学习”,鼓励其自我发展,培养其自治能力;掌握各个学习领域的基本组成部分;把校内外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条件结合,使他们彼此促进。从国家教育发展战略来说,终身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人的素质,加强对各级各类劳动者的智能培养和培训,以更好地适应劳动市场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农村远程职业教育的灵活性,多样性以及它与农村、农民生活的紧密联系,决定了它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2)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美国产生,影响了美国的教育发展和改革。它认为“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或改组”,“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生活的准备”,“教育就是生长”,主张“做中学”。提出学校生活应以儿童为中心,学校的教学计划课程、方法以及一切教育活动,都应该服从于儿童的兴趣与需要。20世纪二三十年代,实用主义被引入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教育体系。新中国成立后,对教育体系进行改造,一方面是对苏联的学习和模仿,一方面是对实用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农村远程职业教育旨在提高农民素质,培养农民的职业能力,发展高新农业,壮大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具体实施中,又必须考虑农民的现实需要和生活经验。因此,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其理论基础之一。

(3)大职业教育思想

20世纪20年代,黄炎培提出了“大职业教育主义”作为办理职业教育的方向和目标。这一思想是实用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他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世界及国家增进生产力之预备”,后来又概括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在办学方针上,他提出社会化和科学化的办学方针,社会化是指“办理职业教育,并须适应时代趋势与应走之途径,社会需要某种人才,即办某种学校”,办学宗旨、培养目标、学制和教职人员都应社会化。在职业教育实践中,还始终贯彻了“敬业乐群”的职业道德思想。他的教育思想至今对我们起着启示作用。

3.三种远程学习理论

对现代远程教育影响最大、最直接的三种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桑代克·斯金纳等。其基本观点为:一是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什么样的刺激,就会有怎样的反应。二是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过程,认识事物要由部分到整体。三是强化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学习应重知识、重技能、重外部行为的研究。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纽厄尔等。其基本观点为:一是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再组织。客体刺激只有被主体同化于认知结构之中,才能引起对刺激的行为反应。二是学习过程是信息加工过程。人脑好比电脑,应建立学习过程的计算机模型,用计算机程序的解释去理解人的学习行为。三是学习是凭智力与理解,决非盲目的尝试。认识事物首先要整体认识,整体理解有问题,就很难实现学习任务。学习应重人的智能培养。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罗杰斯等。其基本观点为:一是学习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丰满人物的形成过程。二是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正常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三是人际关系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它在学与教的过程中创造了“接受”的气氛。学习应重学习的情感因素。

(4)三种学习理论对农村远程职业教育学习的影响

在开展农村远程职业教育过程中,尤其在设计和开发农村远程职业教育的各个教学要素中,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如何帮助学生在独立条件下完成学习任务,如何刺激学习兴趣,如何优化教与学的过程,如何建立优良的非人力学习资源库并方便有差异的学生学习等。农村远程职业教育作为新的教育形式的出现,不仅仅在于这种教育突破了传统的校园围墙,走出了传统教室,还在于它带来了教学模式的变迁。它把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形式,改变为以“学”为主的形式。它可以针对每一个学习者,按最有效的个人化原则来组织学习,更注重培养学习者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根据这些特点,加之农村远程职业教育在不同网络形式下信息传播的多媒化与交互性,就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为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及时反馈和调整学习内容,体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规律,按最有效的个别化原则来设计教学资源、组织教学活动。由此可见,农村远程职业教育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都能充分体现和运用学习理论,把它们的基本观点进行优化组合,发挥整体的理论优势,以促进学习过程的完成。因此,三种学习理论是开展农村远程职业教育的理论基础。其对农村远程职业教育学习的指导意义是:

第一,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不能采用简单的灌输方法,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新知识。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发现学习,即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收集、分析有关信息和资料。教师应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如提出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把问题逐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和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让学生自己纠正错误或片面的认识。这样做能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对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在教学中要多开展情境性教学。

职业教育是手脑并用的技术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的理论水平,又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开展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设计高职教学模式时,要注重教学过程的情境性,通过在一个情境中运用和操纵信息,来培养现实世界中要运用的技能。如:有些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可通过“模拟现场教学”、“真题实做”等方式来进行。

二、农村远程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在教育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它指导着日常的教育工作;培养目标又是动态的,它身上刻着时代的烙印,反映着时代的要求。农村远程职业教育作为整个教育序列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培养目标既具有一般的通性,同时也具有其特殊性。

培养目标是教育范畴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它不仅在教育学理论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且对实际的教育工作也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那么,什么是培养目标呢?一般认为,所谓培养目标,就是在国家总的教育目的的指导下,各级各类教育对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内容及应达到的规格所提出的要求。

从其内涵与外延来看,培养目标是一个具有系统性、层次性的概念。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目标构成一个总的目标体系,农村远程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而农村远程职业教育本身也是由概括程度不同的目标构成的系统,按照划分方法的不同,又分成层次、科类、专业培养目标三个子系统。

从培养目标的构成内容来看,它是由培养方向和素质规格两个部分组成的。培养方向是指受教育者将来应在社会中扮演什么角色,而培养规格是指受教育者的科学文化、专业素质、思想品德、身心素质应达到的规格水平和程度。

为了更准确地把握什么是培养目标,我们需要对几个与培养目标有密切联系的概念进行分析,比较其异同,从比较中把握其内涵。

1.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教育目的,一般是由国家以法令形式颁布的要求各级各类教育必须遵守的统一规范。由于它是一个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因此往往是高度概括和抽象的。而培养目标是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对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规格做出的符合各自特点的规定,因此是具体的,有其特殊性的。另外,教育目的作为一种统一规范,它是国家级的,我们不能说某某学校的教育目的是什么,某某专业的教育目的是什么。而培养目标则是由不同的学校、科类、专业的目标构成的一个体系,具有系统性。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培养目标以教育目的为指导和依据,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和系统化,而教育目的是通过国家的整个培养目标体系来实现的。

2.教学目标与培养目标

教学目标也称教学任务,是指教学过程中所追求的结果。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目标的内容包含了培养目标的主要部分。但教学不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唯一途径,学校的其他工作也是围绕培养目标展开,为培养目标服务的。因此二者的关系是:教学目标为培养目标服务,是其从属目标;培养目标需要落实和分解在教学目标和其他工作的目标中才能得以实现。

3.教育目标和培养目标

关于教育目标,目前人们对其含义有不同的理解。有人把教育目标理解为两层含义:既包括抽象概括的教育目的,又包括一系列具体个别的目标。在国外,一些国家的教育目的就是通过教育目标的形式来阐述的。也有人在理解教育目标时,把它等同于培养目标,为了不引起歧义,在这里,我们使用培养目标这种提法。

培养目标问题在教育工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教育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受教育者以培养目标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依据培养目标来要求自己;学科和专业建设依据培养目标来进行,根据培养目标设计课程结构,编订教学大纲;教育部门以培养目标作为自己工作的行动指南,安排学校工作,并以培养目标来评估教育活动,检查学校工作。

三、农村远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设计取向

农村远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立足于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必须与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农村经济结构、农民技术需求相适应。这决定了农村远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设计很难用纯课程论的理论框架加以阐述,而只能在反映农业、农村、农民的现实职业需求的前提下进行设计建构。然而,长期以来农村远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设计与城市普通教育趋同,其设计的主导理念是以传播普通文化知识为主,其基本价值取向是为考试升学服务。这种设计模式无法促进农村远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直接应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营管理中的现实问题,更无法保证在此种设计模式下所培养出的劳动者能直接充实到生产第一线。因此,在农村远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设计中体现为“三农”服务的理念,是构建服务于“三农”的农村远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首要环节。

1.突出职业培训,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数的60%,其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近1.5亿,每年还要新增劳动力近600多万,这些劳动力迫切需要向第二、第三产业和城镇转移”。因此,解决好他们的转移就业问题是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我国农村普通教育体系中缺乏职业技术培训的内容,导致广大青年农民由于缺乏实际职业技能而无法在劳动力市场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为此,要在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时有意识地增加职业技术培训课的比重,丰富培训课程的类型,可以采取生产技能培训、职业技术培训、绿色证书培训等方式,坚持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中心、技术应用能力为导向,突出技术性、职业性等特点。这样既能使进城求职的农村青年获得职业竞争的优势,又能使留在本地的农村劳动者掌握一定的农业生产技能。

2.专业课程要着眼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专业课程的设计直接影响到农村远程职业教育的服务方向,农村远程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其为“三农”服务的目标是否能够真正实现。但“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由于长期沿用传统的专业定向教育模式,并且其内容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的”,很难适应当今农村经济产业化、现代化的发展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用现代工业武装农业,用高新技术提升农业,用先进的经营方式管理农业,以城市为中心架构农业,将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在此背景下,专业课程的设置一方面应立足于适应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调整以种植业为主的课程结构。同时开发绿色农业等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专业课程。另一方面,可增设第二、三产业发展所急需的护理、物流、电子电器、汽车维修等课程,推动农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

3.课程内容凸显为三农服务的特性

在课程内容设置上要体现农村远程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的特性。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使其与社会发展科技更新同步。对那些过时陈旧的内容进行必要的删改,及时补充新知识、新成果、新理论,在课程内容中体现较强的针对性。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可以根据城市居民的实际需求开设家电维修、木工、金工、服装裁剪、烹饪、美容、美发等简单易学、实用性强的课程;为加快农村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可在课程中增设作物良种繁育、生态农业、农业经营管理设施农业等内容。同时,将符合地方农业特色的课程内容渗透到教学中,注重体现“农科教”相结合的特点;根据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的需要,可开设机械加工、网络服务、心理保健、卫生护理等内容,以培养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所急需的技术人才。

4.课程实施注重理论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

农村远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培养农村生产经营第一线的技术性人才的教育,其根本属性是通过基本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的传授,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素质。因此,必须克服以往在课程实施中只偏重理论知识讲授,而忽视实践训练的弊端,在加强必要理论知识讲授的同时,更应注重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职业学校要和当地农场、乡镇企业之间互助合作,开设校外实训基地,定期到企业或农场进行生产实习。进一步规范实训、实验和实习课程的实施,使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性,以便能自如应对职业领域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5.课程评价体现多元化的特点

农村远程职业教育是与农村经济和社会生产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形式,具有对职业技术掌握要求高、实践性强的特点。所以,其课程评价方式不应仅仅限于考核学生的书面知识,把文化课成绩作为课程评价的唯一指标,忽视职业教育的应用性和技术实践性特点。除进行必要的书面评价外,还应根据学生和社会职业的需求引人职业技能鉴定模式,通过考察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动手能力来考量课程实施的具体效果。其次,引人社会评价模式。通过对学生的就业情况,以及用人单位对其工作能力、生产实践情况的评价确定该课程是否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要,能否满足不同职业岗位的人才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