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河南农村远程职业教育发展

河南农村远程职业教育发展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发展农村远程职业教育,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把河南省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最有效途径之一。1.河南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2004年12月,经中组部批准,河南省被确定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扩大试点省。

第三节 河南农村远程职业教育发展

河南是农业大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随着河南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已经成为河南省实现2010年远景目标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制约因素。发展农村远程职业教育,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把河南省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因此,研究与寻求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远程职业教育发展之间的适应与互动关系,不仅是河南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而且是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迫切呼唤,是河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现阶段河南省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全省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基本情况

近年来,河南省的中初等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见表3-1)。现有各类中等职业学校988所,其中普通中专137所、成人中专233所、职业高中(含职业中专)451所、技工学校167所。2006年,全省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招生57.89万人,占整个高中阶段招生数的46.07%,中职招生连续4年实现增长;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137.09万人,占整个高中阶段在校生数的40.48%,基本上保持了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比例大体相当。职业学校毕业近45万人,就业率达到97.24%以上。全省现有成人技术培训学校26 408所,2003年完成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1072万多人次。从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来讲,河南省农村共有职业高中(含职业中专)290所,在校生266 697人;有农民中专40所,在校生20 516人;有农民技术培训学校25 719所,年培训结业5 213 099人次;有农民中小学校6566所,在校生805 541人。河南省的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得到了教育部的充分肯定,有59所中职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学校,29所职业学校被确定为国家级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中职招生工作连续3年得到教育部的奖励;2006年教育部在郑州召开了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经验交流会,河南省有9所学校被表彰为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单位。

表3-1  河南中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统计    (万人)

img2

(二)现阶段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基本情况

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截止到2005年,河南省独立设置的地方大学和职业技术学院共计30多所(含民办)。从地理分布情况来看,全省18个省辖市都有自己的高等职业院校,高等职业院校的布局基本趋于合理。目前,这30多所高等职业院校共拥有教职工12 730人,“双师型”教师3470人,占教职工总数的27.3%。教学用房、图书和教学设备的总量与生均配置水平也不断提高,大部分院校教学设备总值超过3000万元,基本达到了国家的要求。面对着新的形势和发展机遇,各高等职业院校都励精图治,更新办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加快建设和发展的速度,实施第二次创业,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从办学特色来看,这些高等职业院校在教学的过程中,十分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课以“必需、够用”为度,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使实践学时占到教学总学时的40%以上。根据岗位群的技术要求,实行模块教学,采取“双证书”制度,学生在毕业时不仅要拿到本专业的学历证书,而且还要拿到相应的技术等级证书和岗位资格证书,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完成上岗前的所有训练,一毕业就能顶岗工作,不需再进行培训,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受到了社会的普遍欢迎。从专业设置来看,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大多是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职业岗位群的需要出发来设置专业,主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摆脱了普通高等学校按学科来设置专业的模式。各专业的招生规模也以人才市场的需求为杠杆科学地处理了需要与可能、数量与质量、当前与长远之间的关系,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使学校的发展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三)现阶段河南省已开展的农村远程职业教育发展情况

河南省远程教育主要分布在学历教育的成人高等教育(以大学本专科为主)和职业技术教育以及非学历教育和培训,远程教育已经成为河南省国民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见表3-2)。这样发展中农业大省,一个人口众多、社会经济依然不发达并且发展极不平衡的穷省办大教育,远程教育发挥着它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密切关系,更有必要开展远程教育,为全省各地、特别是边远地区、农村、基层培养适合当地需求的各类职业技能人才,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最重要的人力资源。目前河南省远程教育体系有两重体系:单一模式的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农业广河南省现阶段已开展农村远程职业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全省组织部门开展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河南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开展的“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和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系统。

表3-2 河南省已经开展远程教育的教育类型统计

img3

1.河南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2004年12月,经中组部批准,河南省被确定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扩大试点省。在反复对比论证的基础上,河南省委组织部最后采用河南网通推出的“宽带+机顶盒+电视机”建设模式。作为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助农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该工程自实施以来,得到河南省委、省政府和河南网通的高度重视,省政府连续两年将其列入年度要着力办好的“十件实事”之一,向全省人民作出郑重承诺;河南网通精心组织施工,在2005年完成10 614个行政村的接收站点建设基础上,2006年又提前完成了19 458个行政村的站点建设,从而使全省63%的行政村、近5000万农民享受到了现代化的信息服务。目前,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河南省已开通终端接收站点49 117个,覆盖了100%的乡镇和96.4%的行政村。实践证明,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新形势下造福亿万农民群众的一项富民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创新工程,是夯实党在农村执政根基的一项基础工程。它有利于建立健全让农村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群众长期得实惠的工作机制,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为农民群众服务的意识和本领,更好地发挥致富奔小康的骨干带头作用;有利于推进信息技术进村入户,不断满足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各类信息需求,培养造就大批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具有创业致富本领的新型农民;有利于创新农村基层组织活动内容和工作方式,开辟农村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新途径,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这项工程为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带来了政策、致富、科技和娱乐等丰富多彩的信息,巩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阵地,提升了农民文化素质,推动了乡村民主管理,促进了农村经济和谐发展,加速推进了农业信息化进程,使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得到农民的衷心拥护和高度称赞。

2.河南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开展的“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

目前,河南省远程教育的办学实体由郑州大学与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承担。而农村远程教育则主要以河南广播电视大学为依托组织教学。河南省广播电视大学具有独特的组织结构,即与河南行政区并行的4级结构,依次为:省级广播电视大学—地市级广播电视大学—县、市级广播电视大学分校—基层广播电视大学教学工作站,实行多层次教学管理。河南省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实行“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各级广播电视大学在行政(人事、财政、基建等)上归属于同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在教学和教学管理业务上接受上级广播电视大学的指导。目前,电大远程教育已构成了以省广播电视大学为龙头,22所地(市)级电大为骨干,122个县级电大工作站和140个基层电大教学班为基础的覆盖全省城乡及部分行业的现代远程教育办学系统。现有普通高等教育专科、成人高等教育本科和专科、开放教育本科和专科、网络教育本科以及中等专业教育、继续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先后开设专、本科学历教育专业200多个,共培养毕业生28万余人。中专学历教育先后开设专业110多个,培养毕业生8万余人。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等非学历教育结业220余万人。从河南农村的实际和目前的办学情况来看,农村远程教育的任务多由县级广播电视大学分校和基层广播电视大学工作站班这两级机构承担。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县级电大是我国高等教育中最贴近农村的办学实体。为那些交通不便而地域广阔的农村地区的教育工作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投资相对较少、见效较快、效益较高的办学模式,并且适应中国农村地域分散、范围广大、人口众多的教育环境。

为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紧紧围绕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和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教育部决定从2004年开始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以下简称“一村一”)。“一村一”依托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通过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等现代远程教育方式,将高等职业教育延伸到农村,采取在职业余学习的形式实施,以尽快为农村培养一批“进得来、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从而提高农民增收和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新举措。这一项目通过电大系统,集成全国相关高校的教学资源,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相结合,采用电视教学、网络教学、集中面授、个别辅导和学习小组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专业设置根据农村发展需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促进职业教育与就业创业教育紧密结合,以职业岗位群为主兼顾学科分类的原则,开设了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三大科类共10个专业(见表3-3),并经专家论证,制定了具农村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专业教学计划。根据学员课程的完成情况,取得相应的课程单科证书、培训证书、结业证书以及高等教育专科学历毕业证书。中央电大针对农村学员特点,制作低价实用课程学习包配送发到县级电大,教学资源通过电视卫星频道或多媒体宽带传输平台5A通道播出。县级电大具体实施试点专业教学,负责招生、注册、学籍管理及各教学环节的组织工作。农村学员可以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进行自学或者在乡镇学习点开展小组活动,农闲时间到电大教学点集中进行面授辅导。“一村一大”项目于2004年在北京由教育部吴启迪副部长宣布启动后,经省教育厅和中央电大审查批准,河南广播电视大学获准参与试点,到2007年春季已有个14个县(市、区)参加试点,目前开设有农林管理、农业技术、林业技术和畜牧兽医四大类共10个专业,招生近5000余人(见表3-4)。

img4

表3-3 2006年《“一村一”计划》项目开设的专业统计

3.河南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系统

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主要利用广播电视等现代教育媒体传播农业科技知识。目前,在全省设有省辖市分校18所,县分校102所,工作站22个,乡镇教学班1063个,有专兼职教师和办学人员3938人,其中专职人员1831人。构成紧密型的四级办学体系网络。全省办学条件总价值3291万元,校舍面积9.6万平方米,实验实习基地1万多亩。在办学宗旨方面,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农业生产。为农业生产服务,为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为农民科技致富服务,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办学方针。在办学特色方面,农广校教学不受时空限制,容量大,施教面宽,覆盖范围广,并直接把教学班设在乡村,农民不离乡、不离土即可参加学习,接受农业技术教育,同时又可边学边用,指导农业生产,把科学技术直接转化为生产力,较好地协调了教育与生产的关系,十分符合我们“穷国办大教育”的国情,深受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的欢迎。在招生专业方面,目前,农广校开展有中专教育、农业技术培训、职业技能鉴定、高等教育自学助考、联办研究生教育。其中中专教育开设有种植、养殖、经济管理、农业工程四大门类二十多个专业农广校成立二十年来,已经毕业中专学历生9万多人,单科多科结业12万人。大专自考3000余人。开展“绿色证书”和初级农业技术教育培训50多万人次,短期实用技术培训400多万人次,职业技能鉴定1400多人。对推动河南省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全省各级农广校发挥网络优势和教育、科研、示范、推广等多功能作用,利用农广校学员的群体优势和辐射作用,积极组织学员参与新技术、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开展技术承包、咨询服务等活动,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据统计,毕业学员参与推广先进技术的有100多万人次,累计推广面积达3.4亿亩,参加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各种专业技术协会的有1.5万人,专业户及科技示范户的有30 776户;学员带动致富的有44 242户,成为农民科技致富的典范。推动了农村基层组织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现阶段农村职业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对农村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缺乏强有力的政策导向

不少地方政府和行业部门还没有真正把职业教育教育摆到应有的地位,社会和用人单位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特别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后,农村职业教育还不适应农村需求的变化。随着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加快,以种植、养殖为主要内容的农村职业教育越来越不能适应农村需要,造成农民送子女上职业学校的积极性降低,农村职业学校招生越来越困难。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农村远程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法规,但在地方上,真正落实的并不多,不少地市对发展远程职业教育仍旧停留在口头上,在招生、就业、培养经费等方面缺乏必要的政策导向,缺乏必要的宣传,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会上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偏见和误解,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二等教育”,总觉得高等职业院校“不正规”。因此,如何扩大宣传,消除社会上对远程职业职业教育的鄙视心理,使人们对远程职业职业教育的内涵和作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乐于接受远程职业职业教育,这也是河南省农村远程职业职业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且在使用方面不协调,缺乏制度保障

河南省职业教育经费来源比较单一,生均经费较少。有的地方的财政部门和金融机构把国债项目和贷款安排给普通高中,而不愿意安排给职业学校,加大了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在办学资金上的差距。由于长期经费不足,造成许多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较差,实验实习设备严重缺乏,制约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开展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和支撑服务体系的建设是重点,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网站、网络、租用通信线路、引进大量的教学软件都需要资金的支持,而维护网站的正常运行更需要持续性投入经费。据调查,农村远程教育建设资金投入比例大致是:学校自筹占53.8%,国家扶助占5.1%,地方政府拨款占17.6%,企业投资占2.6%,从中可以看出,国家、市、县财政投入有限,只能起到补充作用,学校自筹和按政策标准规定向学生家长收取的“上机费”,占的比例比较多,而随着“农村义务教育全部免费”政策在全国范围的实施,农村远程职业教育的发展在资金支持方面将面临很大的困境。农村远程职业教育的建设资金分配比例大致是:硬件建设占67%,软件开发占17%,人员培训占8.6%,容易形成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降低了有限资金的整体利用率。

(三)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不够完善,农村职业教育内容单一,为“三农”服务的有效性不强

实施就业准入制度力度不够,缺乏监督机制。一方面不少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不能顺利实现就业,另一方面,有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没有接受相应的职业教育。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发证制度与职业教育的学历教育结合不够,一大批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不能顺利拿到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影响了学生就读职业学校的积极性。在开展农村远程职业教育方面,网上教学资源差,大部分是将教案的文字材料以网页的形式设置在网上,这样的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好的网上素材库和多媒体课件。现有的面向“三农”的教学资源,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不强,教学内容与农村现代化建设关联不大,不能解决农民面临的实际问题;没有根据农村产业结构和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要求,调整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不能反映最新科技成果。现行的远程教育内容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条件下农村教育及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可持续发展趋势。

(四)农村职业教育资源流失严重,区域间发展不平衡,教师现代信息技术能力较低

不少县(市)只重视发展普通高中,将一批职业学校甚至将省级重点职业学校翻牌改为普通高中,全省农村职业高中(含职业中专)五年中减少了86所,导致基础本来就非常薄弱的农村职业教育更加困难。长此以往,势必造成农村高中阶段教育结构单一,重新走回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老路上去。许多地方的乡镇成人学校编制没有落实,人员被分流,经费无着落,不少学校已经垮了,农村成人技术培训人数逐年下降。远程教育的优势在于它借助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把先进的教育内容传送到村寨乡间、农家炕头,为广大农村学习者不出村庄、不误农时,自主选择所需内容提供便利。但目前开展远程教育所必需的计算机、网络等基础设施尚不配套。在基础设施落后的地区开展远程教育的门槛仍然偏高。且随着现代远程教育在农村教育教学中广泛应用,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成为实现教育教学现代化、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目前,由于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大多数农村教师的技术水平、利用信息化环境备课以及信息教学的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部分教师利用信息化资源的意识不强,缺乏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农村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滞后,缺乏具有教育学专业背景的高素质专业化信息技术教师,影响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推广和使用。

(五)农村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偏小,办学特色不够鲜明,专业设置不尽合理,且各办学层次衔接不够

目前,河南省的30所高等职业院校,除个别高校外,绝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规模小,每校平均在校生不足5000人,2005年平均招生2200余人(大专层次),校均教师356人,各校的建筑面积,占地面积及教学仪器设备总值等还相对欠缺,尤其是一些新创办的学校和民办职业院校,其办学规模更小,这都极大地限制了这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河南省的各高等职业院校,虽然都已明确自己的办学方向是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但真正办出特色的还不是很多,不少专业还是本科专业的“压缩型”,还有的高等职业院校积极向普通高等教育靠拢,极力想甩掉“职业”二字,使其职业特色越来越不明显。因此,办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仍是河南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薄弱环节,需进一步探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规律,下大力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办出高职特色,以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

远程职业教育要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结合,这是其存在和发展的生命线,而二者紧密结合的接口,就是体现在远程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上。虽然各职业院校都在为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和设置专业,但是由于办学条件等各种原因的局限,其专业设置仍不能很好地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工程技术类、金融类、经管类、农林畜牧类等专业相对较少。在专业设置方面另一个严重的问题是没有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应该有一个完整的办学体系。20世纪80年代,河南省的工业化水平不高,经济不够发达,基本上是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当时河南省职业教育定位于大中专层次是合理的。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涌现,产业结构的调整,设备的更新换代,知识技术层次要求的逐步提高以及知识结构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人才需求层次的高移,大中专层次的中高等职业教育已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人才市场反馈的信息来看,大中专层次的人才日渐被用人单位冷落,根据对2005年河南省各层次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研究生的就业率为99%,本科生为70%,而专科生还不到30%。类似的情况在其他省份也普遍存在,这对各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