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建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构建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对语文学习模式进行了探究思考。本文以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规律为依据,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结合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谈谈对语文学习模式的认识。[4]帮助孩子构成他“自己的力量”的方法是我们应该探究的重点。

构建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对语文学习模式的探究

摘要:教育的实质是给予人自由,人需要通过学习获得选择和创造的权利,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对语文学习模式进行了探究思考。

教育的实质是爱,爱的最高境界是给予人自由。

“使教育者获得内部的、精神的自由”是法国哲学家、教育家马利坦对教育目的作出的论述。这自由是什么?“就是通过知识、智慧、善良、意志和爱获得解放。”[1]学生学习的终极目的就是获得这种自由,从而获得生命存在的意义。

生命是值得敬畏的。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有个性潜能、有创造力的生命个体,我们该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这个学校教育的关键环节来赋予学生这种权利,帮助他们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价值体系,打造这一片美丽的精神家园呢?本文以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规律为依据,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结合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谈谈对语文学习模式的认识。

一、知识是什么,知识是如何获得的

列宁说,认识是思维对于客观事物永无止境的接近,建构主义学者也认为不存在绝对的终极真理。知识是发展的、演化的,它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终极方法,所以,学习不只是学知识,更应该学智慧、学明白,通过知识的学习选择一种生存的态度,创造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

虽说知识本身不是教育的目的,但教学还得依靠知识来传播。知识可以通过传授获得吗?教师通过授课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这知识就是学生自己的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学生要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必须通过主体自我建构,要把这知识转化为智慧,更是一个选择和创造的建构过程。这就涉及了怎样学习以及学习的本质问题。

二、学习的本质

只有弄清了学习的本质,才能明确教的方式。杜威说:“教育并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2]其中这个“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也点明了学习的本质。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累积而是新旧知识冲突,并引发学习者认知结构重组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对外部知识的加工过程,而是学生对现实世界的创造性理解过程,是学生通过发挥主体精神自我发现、探究、总结的过程。所以只有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的结论才是真正学到手的知识。

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才是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价值大厦的学习资源(助推力)。而现在的教育却反其道行之,不遵从认知的客观规律,抛弃了探求知识的趣味过程,只将一个“正确的大道理”或“简洁的知识结论”[3]抬给学生。学生只需接受,无需问为什么。所以,无怪乎学生叫苦连天,学习费力又低效。这样的方式压抑了学生的创造力,抹杀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剥夺了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这种教学是悲哀的。这不是爱,而是扼杀。

三、应该怎样教

学的规律决定教的模式。瑞士当代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说:“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形成儿童智力的与道德的推理能力,既然那种力量不能从外边去形成,问题就在于发现最适合的方法和环境去帮助儿童构成他自己的力量。”[4]帮助孩子构成他“自己的力量”的方法是我们应该探究的重点。根据认知心理学原理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能帮助学生自我建构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即恢复隐藏着趣味的求知过程。

教学过程的实质是帮助学生在“旧知”结构的基础上建立“新知”结构。如果把新知识比喻成“饼干”,在这个过程中不要让学生直接“吃压缩饼干”,即不让学生直接接受经提炼、整合过的规律;而要让学生“学做饼干”,即自己发现规律、探究规律、总结规律。学生通过这个过程才能发现求知的乐趣,并最终能真正学到新知。

高三语文进入考点专题复习阶段,课堂上极度缺乏生气,究其原因我发现,是教师在教学中几乎都放弃了让学生求知的过程,将考点和理论知识先搬出来,再举例练习了事。学生提不起劲,是因为他们没有参与进来,缺乏动脑机会。课内被动接受,没有主动建构,课外运用知识时就难免缺乏底气,学习质量不高,所以,高三复习也得还学生一个建构的过程。

在求知建构的过程中,学生的行为分六步:感知、发现、探

究、归纳、验证、运用。对应学习建构的过程,教师的教学模式也应分为六步:创设情境、启发引导、点拨、总结、试误、巩固提效。这“求知六步走”模式图示如下:

img6

第一步,创设情境。乌申斯基说:“智力过程要通过学生的感知去实现。”教师的第一步工作就是还原知识产生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去感受,耐心等待学生将感性知识转变为理性知识。在创设情境时,要找出语文的乐趣、美感或生活感来吸引学生。比如复习“语言表达简明”这一考点时,可先举不同类型的日常生活用语的例子让学生体会。

第二步,启发引导。依据复习重难点,逐步启发、引导学生发现情境中存在的问题或异同点。启发引导是学生由感性认识朝理性认识转化的一座桥。所以在这一步中要善于设疑,并且问题还要有层次性,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能让学生的思考不偏离方向。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角色的导向性,宏观调控,挖好渠道让水顺利流过。

第三步,点拨。这一步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相似联想、相反联想等多种思维方式发现现象背后的本质、结果背后的原因、个性背后的共性。点拨的时候要注意策略,做到有的放矢,比如要仔细观察课堂生成的反馈或了解学生的先验经验等。这是学生自主探究的环节,学生能否分析到位,教师的点拨非常重要,而教师也往往容易失去耐心,导致直接将结果抛给学生。这就需要信任学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喜爱探究、不怕出错。

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自主探究,还要合作探究。学生要明白老师和其他同学都是自己的学习资源,在探究过程中交流、合作的方式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可以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

第四步,总结。这是学生归纳理性经验,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到规律的一步。总结是为了让知识点更明确,更有条理,更便于记忆。教师在帮助学生归纳时,要注意全面且重点突出。

第五步,试误,即教师举出类似情境让学生运用的过程。知识、规律获得后,要再次付诸实践,通过实践来检验、修正。学生初步建构好知识结构后,内心可能不是完全认同,通过多次验证就能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系统,使之达到平衡。多次试误确定知识的可靠性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后,心理上才能真正认同。课堂上可以举一些典型的高考题来让学生检验,但最终的检验是在生活中实现。

第六步,巩固提效。当知识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并转化为能力的时候,学生就可以创造性地运用它来解决问题了。教师在最后一步中则要布置补充练习、单元测试等来巩固学生的认知体系,使学生能熟练运用。练习题的布置注意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这是个后续步骤,帮助学生在后期不断完善、补充自己的知识系统。

通过这六步,学生自主探究学到了真知,教师放手指引提高了效率,语文课堂教学更有趣,更有效。

上述学习模式,能科学地引导学生达到建构知识体系的目的,也还给了学生一个丰富、生动、自主探究的语文课堂。对于享受知识、传递知识的教师群体来说,知识给了我们飞向天堂的翅膀,我们也要用爱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美丽精神家园,获得飞向天堂的翅膀,享受飞向自由的权利!

作者:黄怡,2005年毕业于西华师范大学,田家炳中学高中语文教师,论文荣获重庆市二等奖,指导学生参加“重庆市”中学生作文大赛获得一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