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德育目标的内涵

高校德育目标的内涵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德育目标就是高校通过实施德育,使大学生在政治、思想、道德、心理素养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及其标准,是高校德育实践所产生的预期效果。高校德育目标的具体化,即“德”的具体内涵,表现为大学德育规格。高校德育目标的确定是以大学生成才的内在要求为出发点。高校的德育工作贯穿在培养大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全过程。高校德育目标的确定以时代的特点和民族的传统为立足点。

一、高校德育目标的内涵

高校德育目标就是高校通过实施德育,使大学生在政治、思想、道德、心理素养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及其标准,是高校德育实践所产生的预期效果。高校德育目标的具体化,即“德”的具体内涵,表现为大学德育规格。按照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其德育规格的内在结构,应当是政治、理论、思想和道德这四个方面的素质。从这四者之间内在制约的关系上看,政治素质决定着思想、道德素质的本质和方向,而政治素质的形成又依赖于理论、思想和道德素质的协调发展。

没有明确、具体规格的大学德育,不仅容易造成德育实践的盲目,影响人才的质量,而且会导致与教育本质的背离,大学德育的具体规格要求是:使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础路线,确立献身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方向;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方法观,走与实践相结合、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自觉地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勤奋学习,勇于探索,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并从中培养一批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

高校德育目标的确定是以大学生成才的内在要求为出发点。德育过程实质上是把社会的思想、政治、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要达到这个目的,光有教育者进行外在的灌输是不够的,它必须有受教育者的积极反映和主动参与,使受教育者比较自觉地接受教育,通过自我的内化实现这个过程。高校的德育工作贯穿在培养大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全过程。大学时期,正是青年人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塑造完美人格的内在需要。

高校德育目标的确定,以党的教育方针和“三个面向”为指南。高等学校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对这些“栋梁之才”既要提出政治观点方面的要求,也要提出道德品质方面的要求;既要有理想信念的要求还要有情感意志的要求;既要有人文科学、理论知识的要求,也要有自我完善、自我修养能力的要求。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一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对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是各高校德育工作的指针,高校德育目标的确定也必须服从、服从于这个总目标、总方针。邓小平同志指出德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的提出,为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拓宽了思路,高等教育能否培养符合“三个面向”要求的人才,是高校面向21世纪德育目标建设的现实课题。

高校德育目标的确定以时代的特点和民族的传统为立足点。由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不同时代必然有不同的道德规范要求,确立德育目标必定要依据时代的特点。当代世界经济的国际化和信息化,促使经济、科学、技术和人员的广泛交流,这样,各国的文化和价值观念也会相互渗透、相互撞击,这要求年青一代对外来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具有辨别和抵制的能力。因此,在确定德育目标时既要反映现代化、信息化的时代特点,又要强调民族传统,发展民族文化和爱国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