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学风建设着力点研究

高校学风建设着力点研究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科学发展观的内容丰富,其基本内涵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以人为本的根本目的在于对人性的唤醒和尊重,最广泛地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最充分地调动人的创造活力,所以坚持“以人为本”就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己任,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引导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高校学风建设着力点研究——基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

薛 芳

摘 要 科学发展观是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指导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理论,对促进我国高等学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学风建设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是高等院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学风建设是系统工程,我们应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从教学、校园文化、学生思想品德、个性发展、心理健康及制度建设着手,动员全校力量,共同建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学风建设;着力点

1 引 言

学风建设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是高等院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学风建设关系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及今后的成长,关系到学校的发展与形象,乃至于关系到国家的发展与富强。学风建设所体现的不仅仅是一个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对于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弘扬刻苦学习、顽强拼搏的精神和求真务实、明礼诚信的道德风尚,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和深远影响。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重大理论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指导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理论。同时,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和发展模式,同样反映了高等学校发展的本质、目的和规律,为高等学校的改革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认识问题的方法和视角,对促进我国高等学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内容丰富,其基本内涵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是依靠人、为了人的发展观,而不是为了发展而发展,为了赶超而发展的发展观。二是促进全面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三是坚持协调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协调发展,就是要实现“五个统筹”,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互协调。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相互协调地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坚持走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的发展。

认真学习和领会科学发展观,对高等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就是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和精神实质指导我们的教学、科研和日常管理等工作。学风建设是系统工程,要加强学风建设,必须加强综合管理,加强大学学风建设,应该用大学精神去激励,用道德教育去引导,用大学制度去规范,用校园文化去陶冶,并注重把握好大学学风建设的学、思、用、创四个关键环节。

2 当前我国大学学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学习积极性不高

很多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要么存在厌学心理,要么存在放任自己的心态。有的学生是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有的学生心理上想学,思想上却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有的学生受周围环境,如一个寝室、一个团体的学习风气的影响,慢慢开始厌学。还有的学生是进入大学后不适应大学的学习,考试成绩下降,心理不能及时调整心态,造成厌学。

2.2 学习目的不明确

有很多学生在思想上没有明确学习目的。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目标是为了考上大学,在他们进入大学后没有了学习目标,或者说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有的学生对未来失去信心,放纵自己;有的学习缺乏长期目标,取得一定成绩或遭到一些挫折就会失去学习动力,出现厌学情绪。

2.3 不适应学习环境

学生从高中进入到大学后,在学习上有了很大的变化,由封闭式转变为开放式,由以督促为主转变为以自觉为主,由被动转变为主动,部分学生未能迅速从长期应试教育形成的学习观念、学习方法中摆脱出来,实现角色转换,反而简单地理解大学生活自由,作业少,考试少,学习轻松,无竞争压力

2.4 教师职业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

目前高校招聘教师的条件是越来越高,在大部分学校研究生已经成为了进入高校任教的最低要求,但是高学历并不等同于高教育质量。有的老师责任心差,对课堂纪律漠不关心,导致学生缺课、上课讲话、睡觉、看报纸杂志等现象严重;有的老师备课不认真,上课照本宣科,学生听起来索然无味,曾经有学生跟我反映说:“听老师上课照本宣科念课文,还不如让我自己看呢。”同时还存在师生交流少,很多老师是上完课就走,平时根本不和学生联系,启发式、互动式教学难以开展。

2.5 经商打工热影响学生学习

市场经济的开放,自然对大学生产生不可抗拒的吸引力,而某些商业成功者的奇迹般的经历则刺激大学生跃跃欲试,安利等直销模式也严重影响到了学生安心学习。同时贫困大学生生活困难,学校的勤工助学岗位又有限,所以纷纷走出校门,通过做家教、促销员等来赚取生活费,这又需要耗费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的时间必然减少,甚至造成了无心学习。

2.6 考试舞弊严重

一方面作弊学生人数增多,成绩好的学生想拿奖学金,成绩中等的想考好,成绩较差的想及格,甚至私下串通,共同作弊。有的学生考后向老师求情,更有甚者给老师送礼,走关系。另一方面,老师监考力度不大,监考严的老师学生闻之色变,监考不严的老师成为学生过关的守护者

3 学风建设的主要着力点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应从以下几点着手,动员全校力量,共同建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3.1 学风建设要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人是学风建设的根本,加强学风建设,要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以人为本的根本目的在于对人性的唤醒和尊重,最广泛地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最充分地调动人的创造活力,所以坚持“以人为本”就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己任,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引导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1.1 以教促学,引导学生学习

当代大学生个性鲜明,喜欢内容丰富,形象多彩,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为了充分调动我院学生学习主动性,改善学风,首先要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的教学形式,易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及管理队伍。要培养适合我国乃至上海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财经类人才,关键是有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强的专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和管理人员素质是我们培养人才的关键。

首先要加强我院教师队伍建设,对学生学习风气影响重大,教师要以德育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自己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道德形象去引导教育学生强化教书育人责任意识,与学生建立相互尊重的现代师生关系,以崇高的人格魅力影响和带动学生,以优良的教风带动学风建设,以良好的学风促进教风发展,形成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生动局面。

先进的教学模式,需要先进的管理方式,同时也需要一批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因此,我院也要加强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和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教师和管理人员素质,引导教师不断地更新知识,学习新技术,吸取先进的管理经验,才能做好教学管理工作。应用型财经类人才的培养还需要建立良好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这是我们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2)完善课程设计,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对地方性、财经类高校来说,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中要突出特色,是发展的生命线。作为应用性财经类大学,我们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中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一定基础知识的、操作能力强的专门人才。

要建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材的机制,将先进的科技成果和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改进整齐划一的培养模式,实行更加灵活的教育管理制度,增加学生学习的自由度,给学生更大的对专业、课程、教师、学习时间的选择权,并通过大量开设选修课程,开放实验室,开设第二课堂,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3)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院学生个性鲜明,好奇心强,易于接受新事物,但是刻苦精神不够,所以教育教学环节中,必须考虑学生的需求及特点,以高质量的教学、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深化教学改革,建立起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老师要在工作中强化质量意识,牢固建立教学质量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继续加强重点学科、重点课程、精品课程的建设。

3.1.2 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优良学风不是自然而成的,是高校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共同结果。学风建设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需要凭借学校及有关部门的引导与推动,需要干部、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需要在学校内部形成一个有利于优良学风形成的优质环境。

我院学生参与校园活动,尤其是专业相关活动积极性有待提高。一方面,我们要以更优美的校园环境、更高质量的校园活动、更多彩的文化生活、浓厚的学术氛围、更高雅的艺术情趣促进优良的学风校风形成,打造催人奋进的校园精神、科学进步的价值理念、以人为本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时代特色得以充分发挥。同时,高校学风建设还需要吸收校外各种积极因素,社会良好环境,国内外优秀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和推动。

3.2 学风建设要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3.2.1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学风是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综合反映,所以推进学风建设还要从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入手。

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家庭宠爱,有些学生受到家长过度保护,不免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有所疏忽。要深入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中能够站稳立场,不动摇、不变质。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和集体意识,引导学生自觉地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去。要深入开展道德品质教育和养成教育,注重传统文化的培养,使学生形成诚信、友爱、礼貌、高尚的道德品质,从育人的高度出发,要求学生讲究社会公德,提高道德品质修养。

3.2.2 激励大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当代大学生个性鲜明,主张张扬自我,在与家人、同学、老师交往中都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要求平等。因此,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要充分尊重学生,平等看待学生,尊重大学生的人格,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形成一个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帮助他们改正错误,不能在思想、言行方面压制学生,要充分听取学生在教学和管理上的意见和建议。

要特别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习能力、自学习惯,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课程结构的改革。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鼓励学生在专业领域进行探索、研究、创新,让学生参加老师的课题研究工作,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鼓励学生走进图书馆、实验室,进行学习、研究、探索;鼓励学生开展科技宣传,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等。

要发挥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功能,鼓励、支持、指导学生的“三自”工作,支持学生的社团工作。通过社会实践不仅能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增长才干,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社会责任感、成就感和抗挫折的能力。因此,给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同时要鼓励支持学生自己走出校门,自觉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丰富多样,大学生要敢于走出校门,要有自信和敢说、敢干、敢闯的精神。

3.2.3 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当代大学生在家庭的充分保护下成长,承受挫折能力不强,因此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良好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社会迅猛发展,机遇与风险并存,成功与挫折同在,希望与痛苦交织,大学生面临着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竞争压力、贫困问题、恋爱问题等,普遍存在着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不强的问题。学院要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化解心中烦恼,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要加强学生自我心理调适能力的教育,通过讲座、报告会、发放宣传册等形式教育学生学会自我缓解、自我调适的能力。要关心爱护学生,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学校要形成一个积极向上,健康、和谐、快乐的校园文化氛围。

3.3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

3.3.1 加强制度建设,保障学风建设工作成效

完善的制度是老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基本保证,涉及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各个方面,只有根据学院发展、师生需求不断调整和完善学院各项制度,使得老师乐教,学生乐学,才能真正做好学风建设工作。

完善的制度只有付诸实践,才能保证学风建设成效。学校各项工作相关制度繁多,关系到学生管理方面的制度尤其复杂,如果只有制度,而不能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制度就形同虚设,反而会影响制度的权威性,导致学风日益恶化。

3.3.2 加强机制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风建设的系统性体现在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建设上,就是学风建设要有总体规划和严格的考评机制。只有建立和完善其学风建设任务体系、考评体系、奖励机制,建立科学完善的学风监督评估体系,建立学风建设责任制和目标管理机制,明确干部、教师、学生在学风建设中所承担的职责及应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协调联动、齐抓共管,提高学风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学风建设的协调发展。

加强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渐进的、持续发展的人才工程。我院优良学风的建设需要长期的探索,我们要深入了解我院学生的特点,认真分析学风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研究学风建设工作的基本规律,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其实质就是教育、培养和引导我院师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作风,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秉承“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的24字校训,培养“诚信、奋斗、创新”,个性、学识全面发展的社会建设者,为建设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傅进军.关于高校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5(4):33-34.

[2]侯启海.加强高校学风建设要坚持科学发展观[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6(1):32-34.

[3]王珏.科学发展观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中国科技信息,2005(9):312-321.

[4]罗立群.浅谈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文化[J].湘南学院学报,2005(4):122-124.

[5]彭儒武,聂淑华.谈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与自律能力的培养[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7(4):72-73,74.

[6]刘俊英,裴淑娥.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构建和谐校园文化[J].职业时空,2007(3):81.

[7]廖洪元,廖哲智,陈方.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高校和谐校园建设[J].当代教育论坛,2007(9):98-99.

[8]赵曙东,石勤,晋媛媛.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学风建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2):13-15.

[9]郑家茂,潘晓卉.关于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4):39-43.

[10]程样国,舒涛,韩艺.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163-168.

[11]杭卓珺,蒋毅.高校学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143-144,146.

[12]夏绍能.论高校扩招形势下的学风机制建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2):13-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