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谈初高中化学的教学衔接

浅谈初高中化学的教学衔接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只有发现和解决新教材出现的问题,才能做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工作。新课改后的初中化学教材并没有正式介绍启普发生器的装置和原理,而该装置原理或简易装置在高中化学中却多次用到,故有必要了解其原理及适用条件。这样有利于在过渡阶段利用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尽快克服心理障碍,适应新高中的教学。

浅谈初高中化学的教学衔接

余淑华

高中化学新课改教材于2008年9月份进入江西高中课堂,之前的初中化学新课改教材开始使用时,它给许许多多的初中化学教师带来了挑战、困惑,不管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刚刚毕业不久的新教师,都必须接受这一新课改的冲击。新课改教材进入高中后,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许多人认为新教材只不过是将旧的教材删删改改、改头换面而已,并没有什么“新”可言。但是,这一次的教材改革不仅是将教学内容作了很大的修改,更是将教学内容的结构作了很大的改动;不仅打破了以往教学内容的系统性,还以学生的学习体验和能力的不断提升作为标准来安排教学内容,更多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探究活动去获取知识。新课改真正地将教材面向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立足学生,为了学生更好地学,更好地掌握知识。因此需要我们从初中新课改中获取经验,了解初高中新教材的特点和差异,搞好初高中新教材的衔接。只有发现和解决新教材出现的问题,才能做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工作。

一、初高中新课改教材的衔接情况

首先,认真分析初中教材中讲解了哪些内容,哪些是一笔带过的内容,哪些基本上没有提及而在高中阶段又是重点要掌握的内容。初中新教材的特点是图画生动、文字较少、内容浮浅,需要老师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拓宽,这一点和高中课程有点相似。

1.初中新教材刚开始并没有直接介绍元素符号,而是以一些实验、有趣的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到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中的课题2才开始正式介绍元素符号,介绍元素符号的书写,介绍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构成的;开始认识一些化学物质,认识化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初中化学课本以几种常见的氢、氧、氖、钠、镁和氯等元素来常识性地介绍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知识,学生们要根据教材中原子结构示意图,总结出质子数为1~18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这样有助于学习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

3.化学式和化合价。初中化学中提出了化学式的定义,另外用小字说明了分子式,并注明初中阶段只使用化学式,不使用分子式。同时初中新课改教材中还介绍了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这些元素的化合价仅仅是它们主要的化合价,部分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列出,初中使用的化合价就局限于书本表4-6中的常见价态。但是到了高中阶段就不能简单认为这些元素只有表格中的化合价,以免在解题时造成思维定势。例如:氧有-2价,但是在Na2 O2中化合价为-1价;硫最高为+ 6价,最低为-2价,但在Na2 S2 O3、FeS2中的硫元素化合价分别为+2、-1价,都不是常见化合价。

4.启普发生器原理。新课改后的初中化学教材并没有正式介绍启普发生器的装置和原理,而该装置原理或简易装置在高中化学中却多次用到,故有必要了解其原理及适用条件。

(1)原理:利用压强原理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

(2)适用条件:用于该装置制取的气体同时符合下列三个条件:块状固体与液体反应;反应不能加热也不能放热;生成的气体在液体中溶解度很小。

5.酸、碱、盐的分类。初中化学并没有详细介绍酸、碱、盐的含义,只是引用了生活中发现的酸和碱来从感性上认识常见的酸和碱,指明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溶液变成蓝色;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成红色。介绍了常见盐酸、硫酸、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常见的盐有: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也没有对酸、碱、盐进行分类。在高中阶段要求学生要掌握酸、碱、盐的分类,特别要和学生讲清楚酸式盐与正盐的生成及酸式盐与正盐之间的转化。

二、高中新课改与初中化学教学教法衔接的初步认识

初中化学在新课改教材实施后,要求老师在教法上,在课堂上对知识深度的把握以及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实验动手的能力上都与原来不一样。老课本对知识的章节归纳比较系统,老师可以很好地备课,准备学生需要的知识纲要。新课改教材则需要老师知识面更加完备,对实验要更加精心准备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另外还需要指导学生查阅课外知识,拓宽学科知识面。

要扭转一些学生在初中学习化学中存在的侥幸心理,因为化学在初中只有初三一年的学习时间,有些学生在初中学习化学只是上课听听,课后基本上不用怎么复习和巩固,每次考试前稍微加几个夜班,照样能考出个好分数。正因为初三学生有了这样的学习过程,那么就自然会导致他们在进入高中学习时增加很大的困难,由初中一贯的“填鸭式记忆型”的机械接受知识向高中的“分析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将需要更长的一段时间。这就要求我们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上要更大程度地观察和关注学生,更多地采取灵活教学,例如:采用课堂启发式,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分析和理解所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新课改后教师为了能更好地适应高中化学教学,顺利地完成高一年级教学工作,教师应在上课前把教材全部通览一遍,阅读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如进行一次入学摸底考试,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清楚地掌握高一新学生的心理情况和素质情况。这样有利于在过渡阶段利用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尽快克服心理障碍,适应新高中的教学。鼓励学生经常反思自己,总结经验,改进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跟上高中的学习。

第二,教师上课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例如:采用多媒体教学、实验室教学、学生上讲台自己讲课等等方式。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习和探索的源泉,是提高学习思维的动力,也是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高一新生正处于由“记忆型”向“理解型”逐步转变的过渡阶段,多媒体教学、实验室教学、学生上讲台自己讲课等等方式都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发挥多媒体和化学实验的优势,使学生一开始就喜欢生动的课件和有趣的化学实验,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将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同时充分利用教材上的“科学探究”“资料卡片”“实践活动”“科学视野”“学与问”“思考与交流”“图片”“教学模型”等多种材料,结合现实生活和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现实生活、化学与整个社会、化学与环境和当前经济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身边,化学就在生活中。要学好化学必须要认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培养他们细心学习、勤俭节约、保护环境的自发意识。

第三,教师上课多采用“探究启发式”“分组讨论式”教学。任何时候上课,不管采用什么教学程序和方法,“探究启发式”“分组讨论式”都是非常有效果的。因为它能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活泼,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相互促进的良好教学方法。采用这两种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全部过程,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四,教师在上课的同时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拓宽学生的思想范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学生刚进入高一时,学习还没有形成一成不变的学习习惯,这个时期对他们进行引导是非常好的,引导学生们要有正确的学习习惯、阅读习惯、作业规范、实验规范,培养他们良好的作息时间观念。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中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三、新课改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体会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在更多实验区推广与实施,江西省高中化学新课改也近三年了,妥善处理好初高中化学进入课改后的教学衔接工作,新一轮课改而引发的包括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方式、课程资源等方面的一系列教学矛盾,使初高中化学教学能有机地整合并协调发展,是每个高中化学教师都必须关注并做出应对的一个现实问题。与原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相比,化学新课程无论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还是教学要求、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作为义务教育延伸与拓展阶段的高中化学教育,积极开展新旧化学课程的对比学习与研究活动,切实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大纲到化学课程标准的衔接工作,是深刻领会化学课程改革的意图,确保高中化学教育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有关精神,新课程大胆删除了原有课程中“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化学新课程通过构建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这五个主题内容,较好地贯彻落实了对未来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要求。

化学新课标教材对实验探究能力又有了一个新层次的要求:加强对学生的化学实验教学,加大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考查力度。因此要求教师要更加重视演示实验,课前精心准备,做好每一个实验;引导学生看好演示实验,清楚实验过程,掌握实验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并做好随堂实验;精心安排好每一个学生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在自己动手的实验过程中,体会到实验成功的欢乐与喜悦,产生弄清实验现象的欲望,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质量的目的。例如,书本上有关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我首先在课堂上认真演示了容量瓶的使用方法,另外也精心准备了实验,让学生们到实验室亲自动手操作,后来他们对这方面的知识掌握得非常清楚。具体如下:(1)从简单做起,例,氢气、二氧化碳、氨气等简单气体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设计;(2)逐步提高,例,设计合理又具环保性的实验室氯气体制取及性质的实验装置;(3)设计有毒的二氧化硫和氧气的制取及互相反应的实验装置。实验设计时,首先要列出实验所需的药品、仪器、实验方法与步骤,以及实验装置图和实验注意事项。设计方案要充分注意到“现象明显,操作方便,程序合理,安全可靠”这一基本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对课本上有代表性的实验进行详细的分析,分析同类实验的反应原理、装置构造原理以及对试剂、仪器、基本操作的要求。因此,在实验设计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各项技能,同时,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综合技能,才能设计出最佳的实验方案。

初高中教学衔接处处体现着新思想、新观念、新创意,教学变成一种充满智慧的挑战。这几年来,我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体会到茫然,也得到了很大的收获:它教会了我要如何处理教材,如何把握重难点,认真思考之后还要把它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面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我在备课和授课后及时写上自己的教学反思,课余及时向其他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同时也对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慢慢磨合,我逐渐认识到:“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初高中教学衔接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它需要我们各位老师和学生不断地配合。它带来挑战,也让我们不断地成长。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修订本.九年级.化学.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Ⅰ).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Ⅱ).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