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化学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几点体会

化学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几点体会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非智力因素可以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培养加强,从而促进智力因素发展。在化学教学中,可扬化学之“长”(实验),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教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在一切创造发明活动中,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基础,而创新能力是核心。想象能力对学生形成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创新教育是“三个面向”的需要,创新教育任重道远。

化学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几点体会

叶明贵

21世纪,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科技竞争、人才竞争,实质上是以国民素质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要提高民族素质,增强国力,必须从学生素质抓起,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教育必须由“应试教育”过渡到“素质教育”,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如何利用自身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素质,我认为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品质的培养

非智力品质包括兴趣爱好、情感、价值观性格、意志等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可以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培养加强,从而促进智力因素发展。教师如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入“愤悱情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充分调动起来了,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品质呢?

在化学教学中,可扬化学之“长”(实验),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学习“盐类的水解”时,可先提出常温时酸溶液的PH小于7,碱溶液的PH大于7,那么NaCl、NH4 Cl、CH3 COONa这些盐的水溶液的PH是多少?可通过实验用指示剂检验它们PH值的范围,然后问学生,为什么这些盐溶液会呈不同的酸碱性呢?其实质是什么?于是促进了学生积极思维,努力探索新知识。

教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是师生情感的交流。在教学中允许学生对老师的讲话、观点提出异议,鼓励学生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就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苛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

在教学中,还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讲解课本的一些知识,如电子层模型示意图、电解质的电离过程等的教学就可利用计算机模拟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这必然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求知的欲望,加深对化学知识、概念的理解。

二、灵活结合教材和周围的事例,培养创新能力

在一切创造发明活动中,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基础,而创新能力是核心。广博的科学知识、敏锐的观察能力、创造性的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等形成了创新能力。

1.想象能力的培养。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能力对学生形成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例如:历史上凯库勒发现苯分子环状结构的过程,门捷列夫预言钪、镓、锗等元素时都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

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要让学生充分联想,鼓励他们去猜想、幻想。比如在讲“氢键”的知识时,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不存在“氢键”,水在常温下应该是什么状态?地球上的生物和人类能否存在?在讲到N2的结构和性质时,可问:如果N2不存在氮氮三键,N2变得非常活泼,世界将会变成怎样?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不会被束缚,才敢去想象,才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2.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思维具有求异性、灵活性、独创性和灵感性,其主要体现在灵活性,表现在:

一是思维方向灵活,善于从不同角度和方面思考。例: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L气体R和5L气体Q,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img229反应完全后,容器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87.5%,则化学方程式中的n值是(A)

A.2  B.3  C.4  D.5

常规法(繁):正面具体计算;观察法(巧):利用反应特点及勒夏特列原理进行观察、推断,一眼便可看出答案。

二是思维过程灵活,从分析到综合,从综合到分析,全面灵活地进行综合分析。

例:有一在空气中暴露过的KOH固体,经分析测知含水2.8%,含K2 CO3 7.2%,取1g该样品,投入25ml、2mol·L-1盐酸中,中和多余的酸,又用掉1.07 mol·L-1的KOH溶液30.8 ml,蒸发中和后的溶液,所得固体的质量是(C)

A.7.45g  B.4g  C.3.73g  D.4.5g

通过对上述各反应的分析,最终的固体是KCl,且根据题意,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故nkcl= nHcl就很容易得出结论。

三是迁移能力强,能举一反三,多解求异,进行发散式思维。例:在25℃时,若10体积的某强酸溶液与1体积的某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之前,该强酸的PH值与强碱的PH值之间应满足的关系是__。

根据教学实际可进行如下改变:

(1)改成等体积混合,PH应满足的关系为__。

(PH+ PH=14)

(2)改成酸是1体积,碱是10体积,PH应满足的关系是__。(PH+PH= 13)

(3)某强酸溶液和某强碱溶液PH之和为15(或14、13),两溶液完全反应使溶液呈中性,所用二者体积比为__。

(10∶1  1∶1  1∶10)

(4)把强酸和强碱的体积分别用m体积和n体积代替,其他不变,PH值应满足的关系为__。(PH+ PH=14+ 1gm+ 1gn)

总之,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启发学生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思考,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例如一个课题要求“通过四个点作三条直线,不让铅笔离开纸,而能使铅笔回到原出发点”,有些人作了以下如图A尝试均未成功,其实并不难,采用图B就可解决问题。

img230

图A

img231

图B

解决这个问题所出现的困难是由被试者的定势造成的,他们总认为所划的三条直线不能超过四点的范围,而这个条件是被试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加进去的。如果人们一旦打破这种经验定势,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3.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的培养。创新观察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是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部分,培养观察和实践这两方面能力,要加强和补充课堂实验,要求学生从实验现象、实验操作不同角度仔细观察,善于发现和总结实验现象,能做到“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例如在讲SO2的漂白性实验时,可同时进行Cl2的漂白性以及将SO2和Cl2按相同的物质的量同时通入某红色溶液的对比实验,方法是先不加热。当颜色发生变化后,再分别给其加热,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得出它们的漂白原理是否相同?把SO2和Cl2同时通入时,其漂白性是否增强?

4.设置创造性、有实用价值的习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经常设置一些具有创造性的习题给学生,探讨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例:

(1)有甲、乙相邻的工厂,排放的污水经初步处理后只溶有Ag+、Ba2+、Fe3+、Na+、Climg232img233、OH-中各不相同的4种离子,若单独排放均仍会造成环境污染,如按适当比例混合排放,则污染程度大为降低。现又测得甲厂的污水PH>7,试推断:

①甲厂污水含有的4种离子可能是___。

②乙厂污水含有的4种离子可能是___。

(2)江西省九江市政府曾耗资一亿多元来治理“两湖”(甘棠湖和南门湖),可就此事设置一些问题:两湖为什么要治理,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确保治理后“两湖”不会再度被污染?

通过一些具体事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创新教育是“三个面向”的需要,创新教育任重道远。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在平时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的创造能力就能提高,我们的国家就一定会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章志光.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第1版.1984(11)

(原载华中师大主办的《创新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