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几个环节看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从几个环节看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教材用了大量篇幅归纳唐太宗和唐玄宗的政绩,对武则天的政绩仅涉及她善于用人和重视生产。因此,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武则天的统治上,要求学生准确理解她成为统治者的主要原因和她的政绩。3.从考情来看,主干知识是教学重点,与热点问题相关的知识是教学重点。2.历史问题有知识性的和认识性的。

从几个环节看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赵凤兰

为适应课改的需要,我阅读了一些理论文章和教学案例,也参加了各种形式的教学观摩,有些教学案例引发了我的思考。本来历史知识内容丰富,令人神往,历史教学却往往被曲解成故事会或是考背功的“诵经会”。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实现历史的有效教学?这里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从教学重点的确定、课堂问题的提法及历史课件的制作和使用来探讨如何增强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学重点的确定

理论上说,教学重点是体现教学目标要求的最本质的部分,它集中反映教学内容的中心思想。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们往往是按教学参考书所确定的重点进行教学,个人认为如果依据教学内容结合学情和考情创造性地调整教学重点,教学会更有实效性。

1.从教学内容看,一课中可能涉及几件史事,要确定哪些属重点,一要看它对历史进程的作用和影响,在历史发展中占更重要地位的知识就是重点;二要考虑它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一般情况下,对教材中学习主题具有决定性意义,或对其他知识的教学有重要作用的知识点就可确定为教学重点

2.从学情看,教学重点的确定,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考虑。有些教学内容,在历史上和教材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学生已经比较了解,这就要斟酌是否还要重点讲授。例如,《唐朝的开国和盛世》一课有三个知识点: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和开元之治,学生对这些知识已从很多文学和影视作品中有了解,反映唐太宗和唐玄宗政绩的文艺作品都比较全面客观,关于武则天的文艺作品多是对她性情方面的描述,比较片面。而教材用了大量篇幅归纳唐太宗和唐玄宗的政绩,对武则天的政绩仅涉及她善于用人和重视生产。因此,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武则天的统治上,要求学生准确理解她成为统治者的主要原因和她的政绩。

3.从考情来看,主干知识是教学重点,与热点问题相关的知识是教学重点。主干知识可通过教学内容来确定。而与热点问题相关的知识可能在某课中地位不是很突出,但它的现实意义却很重要,如环保问题在高考考题中是热点,因此散布在教材中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知识点应该重点认识。

二、课堂问题的提法

课改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讲多议,问题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有一些公开课上的现象说明课堂问题的提法还是大有学问的:如有的问题提得过于笼统,涉及内容过多,问题提出后学生无从下手,使课堂气氛沉闷;而有的课堂看似热闹,教师要求学生把课本上的话逐句念一遍,这样的问题教学什么问题都没解决。要使问题教学发挥效率,应该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设计和提出问题,不要为提问而设置问题,而要解决学生的学习困惑或提升学生的认识而设问。为实现这个目标,要先了解学情,不同类型的问题用不同的提法,把握好教学时机,从问题中引出问题。

1.对学情的了解,我有两个办法,一是布置课前预习作业,让学生把想知道而看课本解决不了的问题给老师做,学生一听这种反传统的作业很高兴,提问的积极性都很高,在教学过程中,当老师提供了一些背景知识后,再来解决他们自己提出来的问题,学生参与解答的热情高涨。二是批改作业试卷时,做归纳总结,把学生易错的问题,放进教学设计的环节中,并把跨度大、难度大的问题分解为几个小问题,设计好梯度逐级问。

2.历史问题有知识性的和认识性的。提出知识性的问题要注意围绕教学重点,问题要明确而具体,便于学生领会要求。认识性的问题旨在引起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进行探究,要有一定的疑难性,能够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还要让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回答,或经过启发可解决。在设计这类问题时,要尽可能补充相关史料,引导学生学会“有一份证据说一份话”。

3.把握好教学时机,从问题中引出问题。一堂好课并不是按教学设计的思路原原本本地落实各个环节,因为教学过程是难以完全预设的。如果出现了新情况,要把握教学时机,从问题中引出问题,转移到生成性的教学思路上来。高中历史新课程以专题编排教学内容,前后两课的内容没有必然联系,在新课教学中,很难从前一课的问题导入到新课。我通常的做法是先请学生把新课中三个子目之间的关系说一说,学生回答过程中,认识上的偏差很容易暴露出来,在给学生纠错的过程中找到教学切入点。

三、历史课件的制作和使用

现代信息技术功能多样,合成性强,又能提供海量信息,使多媒体课件直观性强,易表现情境感。而历史知识包罗万象,历史教学如用图片、地图、史料、影视等素材的辅助,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应该更加具体形象,故而历史课件的使用成为教师们教学的一大法宝。但我看应用历史课件教学的实际效果并不总是那么理想,我在制作和使用了一阶段的课件后,得出了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1.课件设计思路最好应用建构主义教学法来指导(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展示了各种资料:图片、地图、史料、影视甚至于动画,但仅限于演示给学生看,没有设计要探讨的问题,这种演示使历史教学失去了意义。不论用什么手段教学,关键是看教师要教什么。素材展示时,最好设计要解决的问题,使教学内容因为应用了素材而显得丰富。

2.要把课件制作技巧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结合起来。一要选好素材,如运用影视资料教学时,不要放映冗长拖沓的影片,对必用的影片要进行编辑。也不要插入不含学习信息,却能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图片。二要做好课件页面布局,每个页面所显示的文字资料,内容不要过多,要能清晰显示,以免阅读困难;“预设动画”不要带声音,否则容易干扰学生的观看;三要有完整规范的板书,学生有时这样评价多媒体课:上课时精神饱满,下课后脑子空空。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因课件没有设计完整规范的板书,学生无法做好笔记。教师可把教学提纲归纳到一个主目录,再用“链接”把各目的、内容联系起来,完成最后一目的、内容后,使主目录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提纲。

3.不是每堂课都要用课件来教学。一来用课件不能为赶时髦而用,课件的制作与运用,要有利于展现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服务于学生的学习。二来实际的教学中难免有这些情况:电脑设备出现故障,迫使教学过程停顿;教师忙于对课件的解说,使教学内容的主体发生转向。三来课件制作还有个效率问题。要制作一个好课件,需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这必然会加大教师备课的工作量,每堂课都亲自制作课件必然使教师一直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这肯定是不行的。另外,从网上下载课件,容易出现课件制作者设计思路和授课者教学思路“不兼容”的问题,如果授课者又没有做好充分调适,授课者就只能被课件“牵着鼻子走”。

教无定法,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结合教学实际,才能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因此依据教学内容和学情,确定教学重点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依据教学要求和学情,落实问题教学法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依据教学环境和学情应用课件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