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辅导员宏观角色定位

辅导员宏观角色定位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部对辅导员的定位是德育教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以及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仔细解读这样的定位,可以发现,这种定位是由教育部,作为我国最高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综合国家、党和社会三方对辅导员要求后作出的。由此可见,辅导员的宏观角色定位,是由多方共同规定的。

一、辅导员宏观角色定位

1.辅导员职业的特殊性

辅导员的宏观角色定位,即从党、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对辅导员角色应当如何定位。通过阅读与辅导员相关的文件,我们可以发现,辅导员作为一种职业,具有一种特殊性。跟会计、人力资源管理者、公司行政人员、公务员、技工、操作师、建筑师等各种类型的职业相比较,从来没有哪个职业像辅导员那样在党和国家的文件中被提及那么多次,也从来没有哪个职业像辅导员那样,角色定位显得如此模糊。

一个职业形成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社会分工细化的过程。在一个组织内部,由于社会分工的细化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一个新职位的产生就逐渐成为必要。并且随着这个职位带来工作效率的提高,逐渐被全社会所认同,整个生产部门内都产生了设立该职位的需要,最终在全社会范围内就形成了一种新的职业。这种职位的职能是在分工细化过程中最终确定的,因此具有职能明确的特点。

我国辅导员职业的产生却并非如此。从辅导员制度在高校中确立的历史来看,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党加强对高校领导的一项政治工作。因此,辅导员工作职能源于政治工作,并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不断丰富和拓展。也正因为此,对辅导员工作的研究和探索也一直局限在思想政治教育或者德育研究的视角中。与我国相比较,发达国家和地区高校学生事务工作者的产生,最初源于高校学术事务和学生事务方面的分工,这种分工经过了几百年的磨合,才最终形成了今天学生事务工作职能明确的现状。

2.高校辅导员的宏观角色解析

教育部对辅导员的定位是德育教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以及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仔细解读这样的定位,可以发现,这种定位是由教育部,作为我国最高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综合国家、党和社会三方对辅导员要求后作出的。德育教师的定位,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在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分工的特色,是国家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的定位,则是党对辅导员的要求,它体现了党需要通过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培养党的接班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则是国家、党和社会多方意志的体现,国家和党希望通过辅导员的指导和引路,培养政治素质、专业素养和个人能力都非常强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由此可见,辅导员的宏观角色定位,是由多方共同规定的。国家对辅导员的核心要求是做好德育工作,党对辅导员的核心要求是做好政治工作,社会对辅导员的核心要求则是做好成才引导和服务工作。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认为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致的,不分彼此的,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也应当以德育为核心,因此,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应当最终归为做好大学生德育工作。然而,这三种角色定位却又会彼此冲突,德育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思想政治素质也属于德育的一部分,过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会忽视德育工作的其他方面。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最重视的是知识、技能和技巧,而非道德。因此,他们往往不喜欢辅导员对自己进行道德教育。于是,辅导员在具体工作中,很难把握这种多元的宏观定位。

总的说来,由于我国辅导员是在高校党委的领导和组织下开展工作,当三种角色定位发生冲突时,会以思想政治工作为核心,德育工作和大学生成才引导工作都是依附于思想政治工作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